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数学娱乐城     
1.“12345679”是知名度较高的自然数串,我们叫它“缺8数”。你能在下列缺8的数列中插入几个加号,使之成为一道等于100的等式吗?试一试。  相似文献   

2.
一、两组重要概念在“整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中,有两组重要概念:自然数、零和整数;数数、数位和位数。只有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才能较深刻地理解整数的意义。 1.自然数、零和整数。自然数是非空有限集合的基数。空集合的基数“零”,不是自然数;无限集合的基数也不是自然数。自然数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时,就是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顺序”时,就是序数。每一个自然数都有基数和序数这样两个含义。把全体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就得到自然数列;在自然数列的前面再排上“零”,就得到扩大自然数列。自然数列与扩大自然数列的性质,都是“两有一无”,即有始、有序、无限。在《算术》里,整数是零与自然数的总称。因为  相似文献   

3.
一、数列的通项公式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一个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数的集合",但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有次序的,是用自然数编号、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这个集合的元素 (数列的项)与自然数集或它的  相似文献   

4.
定义1.对于无穷数列{x_n},如果存在一个自然数m,当n取一切自然数时,等式 x_(n m)=X_n恒成立。则称数列{x_n}为周期数列,自然数m叫做它的一个周期。如{sin(2n/3)π}就是周期数列,3是它的一个周期。定义2.如果有若干个自然数都是同一数列的周期,则把最小的周期叫做这个数列的最小周期。如4,8,…,4k(k∈N)都是数列{i~n}的周期,4是它的最小周期。本文以后所提到数列的周期都是指最小周期。下面我们求探讨周期数列{x_n}的通项公式。 (一) 周期为1的数列: x_(n 1)=x_n。即为常数列:x_n=c。  相似文献   

5.
一、计数活动的内涵人类为什么要计数?无非是要确定物体的数量,这就是计数的目的。计数需要采取逐一点数的操作手段,最后用某一个数词表示这群物体的数量。给计数活动的内涵作一概括就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具体说,计数活动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只要不遗漏,也不重复,数到最后的一个元素所对应的数就是计数的结果,即总数。如用手指逐个点桌面上摆成横排的积木块,同时说出1块、2块、3块、4块,使说出的每一个数都与每一块积木…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要点。(一)数列有关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它的实质是定义域为自然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相似文献   

7.
把1添加在任意一个自然数的首尾两端,使原自然数成为两端的数字都是1的自然数。这个数叫做原先那个自然数的“两头蛇数”,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老教材对“0”的定义是把它划归整数,而不是自然数,自然数的概念是这样的:“像1,2,3,4,5…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整数的概念是“0和自然数统称整数”。可见,0和自然数的界线非常分明。新课改实施后,“0”划归到自然数的范畴,但接踵而至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是教材中一些数的概念受到冲击。教师间有过这样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根据任何规律对于每一个自然数 n=1,2,3,……,给对应一个,可随 n 而异的,确定的数 a_n(我们可限于实数),这样就得着一个数列。因此数列无非是函数的特例——以全体自然数为定义域的函数。如所周知,对应于 n 的函数值叫做这数列的第 n 项。如果将 a_1写在第一位,a_2写在第二位,……那么,一个数列总可以写成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1.指名说说什么叫约数?2.每个数的约数个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一个数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其他约数都是比1大又比它本身小的数。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二)导入新课1.师:把自然数看作一个整体,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今天我们学习自然数的另一种分类,这种分类是按一个自然数有几个约数分类的。  相似文献   

11.
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这里“一定次序”是关键。反映在一个具体数列中通项就是关键。如何准确、迅速地求出一个数列的通项是同学们常议论的话题。这里,我谈谈利用“阶差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给出以下定义:定义1对于任意一列数。a1,a2,a3,…an…从第二项起,每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新的数列出,即就把数列出n卜H做原数列的阶差数列。定义2把叫阶差。定义3如果一个数列的k阶阶差不为零,则把该数列叫k阶阶差数列。定义4把二阶以上的队差数列叫高队队差数列。定义5把没有规律的一列数变成有规律的一列数来求解的方法叫做队…  相似文献   

12.
单位“1”是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部分的重要概念。准确全面地理解单位“1”的概念是进行“分数意义”教学的前提。教材里对单位“1”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就单位“1”的概念而言,必须注意两点:一、自然数1与单位“1”的区别儿童的思维总是从最直观、最具体的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容易把自然数1和单位“1”混淆起来。由自然数的概念可知,1是最小的自然数,是自然数或正整数…  相似文献   

13.
假期里备课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儿子把“0”当成了自然数,遂立即给儿子指正,并要求其改过来。孰料儿子坚持说自己没错。我说:“不对吧?这是你们刚刚学过的.你就忘了?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我把聋校教材数学第九册拿给他看。在教材第3页“整数大小的比较”一节里对自然数的描述是:“我们数物体时,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不是自然数。”看完后儿子仍然坚持说自己对,并拿出课本给我看。我看到他课本上的“0也是自然数”后很吃惊,但不死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约数和因数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我们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约数,是以这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为前提的;而教材中所讲的“整除”,“一般只指自然数”,即它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的。据此考察15的约数,则有:1、3、5、15;同样在自然数范围内去寻找15的因数,  相似文献   

15.
教学小资料     
自然数加法有两种定义方法。第一种是以基数理论为依据,以集合为基础概念来进行定义的:设A、B是两个不含有公共元素的有限集合,它们的基数分别是a、b;如果集合A、B的并集C的基数是c,那么c就叫做a与b的和,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另一种是以序数理论为依据,以自然数列为基础概念进行定义:设有自然数a、b,如果在自然数列中的数a之后再接着数出b个数来,恰好对应于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就叫做a与b的和,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目前所通用的小学数学课本中都是采用第一种定义为理论基础描述加法概念的,即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似文献   

16.
现在已经明确地把数“0”作为一个自然数看待了。为什么?听了很多的解释,大部分的解释是把这看作一个“规定”。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下面谈谈我的理解,供老师和学生参考。首先,应该从自然数的功能说起。自然数是人类最早用来描述周围世界“数量关系”的概念,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一个是帮人类来刻画某一类“东西”的多少,用现代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描述一个有限集合的基数(性质)。另一个就是刻画一类“事物”的顺序:“第一”“第二”……用现代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描述一个有限集合中元素的“顺序”性质。“自然数”的…  相似文献   

17.
判断自然数 N 能否被自然数 b 整除,有一种方法是“割尾法”,它分“割尾相加”与’割尾相减”两种。如判断一个数能否被19整除,用“割尾相加法”,去掉此数的末位数,再从剩余部分组成的数里加上割去数的2倍。如此继续。若最后结果能被19整除,则该数就能被19  相似文献   

18.
1.为什么不把“1”也归入质数一类? 全体自然数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质数;另一类是合数;“1”既不算质数,也不算合数,单独算一类。质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而合数还能被其它数整除,所以把质数和合数分成两类的理由很充足。“1”也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如果把“1”也算作质数,那么把自然数分成质数和合数两类,不是更好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一个小例子谈起。比如说,2618能够被哪些数整除,也就是说,2618的因数有哪一些。我们知道,可以把合数分解质因数,而且分解质因数的结果只有一种。2618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2618=2×7×11×17。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如果“1”也算作质数,那么把一个合数分解成质因数的时候,它的答案就不止一个了。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数列的通项李玉石,刘继烈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吗?一般回答是“不一定”.但认真推敲一下,这种回答也不一定是正确的。现行高中课本代数下册(必修)教材关于数列有如下叙述:“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自然数集N(或它的有...  相似文献   

20.
现在已经明确地把数“0”作为一个自然数看待了。为什么?听了很多的解释,大部分的解释是把这看作一个“规定”。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够的。下面谈谈我的理解,供老师和学生参考。首先,应该从自然数的功能说起。自然数是人类最早用来描述周围世界“数量关系”的概念,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一个是帮人类来刻画某一类“东西”的多少,用现代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描述一个有限集合的基数(性质)。另一个就是刻画一类“事物”的顺序:“第一”“第二”……用现代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描述一个有限集合中元素的“顺序”性质。“自然数”的第三个基本功能是“运算功能”。自然数可以做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在此基础上,随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