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提出:"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张扬的舞台;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课堂,让它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天堂"。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一课中的片断实录,就如何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课堂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3.
正在"活动式"课堂的延展过程中,围绕语文课程开发的学科实践活动贯穿课堂始终,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满堂灌"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但很多时候"活动式"课堂却演变成了一种课堂"表演"。这样的课堂看着很"满",其实却很"空"。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课堂。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平台,是疑问解决及学习方向明确的平台。就"活动式"课堂而言,它的成功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而不是带着"剧本"走进课堂。这种课前问题形成的过程笔者称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始终是教师掌控着课堂。要改变现在的教学状况,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目标,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改变角色,为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谓引导,就是在学生遇到问题、障碍时,教师能够提示思路,指明作答方向,但要做到引而不发,指而不明。教师应该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不能在课堂上"居高临下",而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走进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当然,教师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把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看做承载学生灵性与发展的"舟",那么,一个有"动态生成"意识的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获取的各种信息,加以有效利用,适时调整教学,使课堂的生成资源成为"载舟之水"。然而,当我们走进课堂,却发现有些教师面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未能运用自身的智慧加以充分地利用,使课堂生成资源成为了"覆舟之水"。  相似文献   

6.
<正>"模拟课堂"也称"无生课堂",它是指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省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自编自导自演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场有着充分预设而"没有"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如今,"模拟课堂"渐渐成为新教师招聘、教师职称评审考核、各类教学比赛的新宠,走进教师的教学生活。模拟课堂和传统课堂究竟有何区别?一、恰似"独角戏"——模拟课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徐亚 《文教资料》2010,(7):55-56
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引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本文认为,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架设一座心灵的桥梁。其次,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由台前退到幕后,让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中继站”和“加油站”。  相似文献   

8.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已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但在课堂上,教师仍然将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原来形象生动的课文被分解为词语、句子、段落、结构等内容,学生学得辛苦,教师也教得辛苦.这致使不少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对语言的感悟淡漠迟钝,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课堂上,语文教师应用新的学生观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及情感,注重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颗灵动之心,使师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共驾课堂教学之舟.课堂外,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在学生淡漠的心灵中开辟出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9.
<正>开放课堂教学是将"大语文"理念体现在教学中的新型课堂模式之一。开放课堂要求教师选择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充分给学生以学习的空间,予教师以创造的空间。彻底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做一只"风筝",被老师攥在手里的"丝线"牢牢拴住,永远也不能飞得更高更远的可悲现实。开放课堂打破了"一言堂"教学模式,老师放下架子,走进学生,放开学生,相信学生,只要做到引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亦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抓住了学生,也就抓住了教学的生命。要让学生立于课堂的正中央,教师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好的"课前交流"是教师轻松走进学生的绿色通道,也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渠道。通过"课前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下包袱,消除紧张,敞开心扉,身心放松地走进课堂。同时,还能及时有效地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学有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改的实施,为每一所学校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给每一位教师迎来了挑战。发展与困难同行,机遇与挑战共存,作为一所正在负重前行的学校,重庆铁路中学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行"生本教育",积极打造"星光课堂",让新课程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一、打造"星光课堂",引跑课改方向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教育》2014,(35)
正不要把课堂填得太满,留一些空间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给自己。教学的流程随课堂现场的情况而自然推进,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也走进课文的深处。——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  相似文献   

13.
正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校长不仅要善于抓重点,而且还要善于抓中心。学校工作有"三个中心",即"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这"三个中心"是教育者所普遍认同的,然而课堂占去了学生在校时间的80%,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任何学校管理都将是无效的。校长只有走进课堂,才能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班级管理,才可以掌握到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校长听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监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多样的、丰富的、重要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地走进生活,学生受到启发,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5.
走进作文教学课堂,看到的是教师们在不厌其烦地讲授写作技巧,但往往是教师理论雄厚、思路清晰,但学生提笔作文仍然无从下手、倍受煎熬.教师与学生成为一组可笑的矛盾:教的是"怎样写",用的是"写什么".其实,"写什么"远比"怎样写"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堂实践呼唤国学经典走进学生的内心并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在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加深学生的人文积淀,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国学经典阅读是大有可为的。《论语》教学作为高中语文人教版语文选修课程之一,能否真正让国学经典教学《论语》从"走近"学生到真正"走进"学生,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本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块阵地,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如何"让作文走进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相似文献   

18.
吴冬祺 《考试周刊》2013,(68):134-134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教师作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多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也一步一步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教师们汲取着新课程的营养,也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教师的讲少了,学生的学多了;教师的问少了,学生的说多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少了,鼓励多了。课堂的主人成为学生,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了……但是在这些可喜变化的后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不能停留在理念的更新及教师口中,应走进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