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要弄清楚人民内部是否存在着阶级斗争,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恩格斯曾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恩选集》第一卷232页).列宁也说过:“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一卷443页)毛主席也曾指出:“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2.
概述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共产党宣言》中宣布: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后来,在马克思逝世的次年,也就是一八八三年,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进一步说明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恩格斯说:“《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需要改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党中央所提出的知识分子改造的问题,是完全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社会就开始形成了各个彼此对抗的阶级,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赓替,虽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有其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总是新的剥削阶级代替旧的剥削阶级,新的压迫形式代替旧的压迫形式。到了资本主义时期,也只是阶级矛盾集中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而已,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  相似文献   

4.
清王朝发展到嘉庆年间,清朝初建时曾经风起云涌的抗清斗争,以及激烈的满汉民族矛盾,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泯没殆尽,代之而兴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伴随着王朝的盛衰之变特别是民生困难、吏治腐败等社会问题而日渐加剧,实行了百余年的文字狱政策最终走入了历史。这一文化政策的转变,对清后期经世思潮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追随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切剥削阶级,其内部是经常隐伏着这个集团与那个集团、这个派系与那个派系的矛盾因素的。这些矛盾因素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剧烈地爆发起来,并演变成火炽的斗争。隋杨统治阶级内部隐藏着极其复杂的矛盾,单就其上层统治的核心集团来说,便存在着这样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人口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历史上,造成人口损耗或者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也可分为社会原因和自然原因两大类。 社会原因是由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变化而规定的。在封建社会里,生产力的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以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的发展而导致的农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导致的争权夺利的内战等,诸如此类,都直接制约着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原因的具体表现。社会原因是导致人口损耗或下降  相似文献   

7.
妇女问题历来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妇女在社会和家庭里的地位,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广大劳动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现象,是伴随着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的建立而产生的。历代剥削阶级及其代言人对劳动妇女始终抱着歧视的态度,从不把劳动妇女当人看待。马列主义者代表了被剥削阶级的利益,对于劳动妇女的伟大作用,给了正确的估量。正如列宁指出:“从一切解放运动的经验来看,革命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一) 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首先必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在阶级社会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又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间的矛盾,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间的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上  相似文献   

9.
一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中经封建社会,一直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和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始终存在着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根本对立,这就规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是:(一)阶级斗争是阶级与阶级的对抗和斗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  相似文献   

10.
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尽管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的不同和斗争策略上的分歧,以及分赃不均和争权夺利,他们内部也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斗争,有时甚至激化成武装冲突。对统治阶级内部的这种矛盾和斗争,认真做阶级分析,区别对待,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向历史作借鉴的。但是,近十多年来在我国历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主题内容认知  如果仅从表面现象看 ,从奴隶社会开始 ,一个个王朝的兴衰更替 ,国家政治局面的分分合合 ,构成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在王朝兴衰和政权更迭的背后 ,反映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矛盾关系 ,如最基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等等。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更 ,推动着统治阶级调整政策制度 ;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在矛盾、民族矛盾导致政权更迭 ,也推动着当权者调整政策。古代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活动总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展开的。本主题内容作为古代史的开篇 ,既是其他主题…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的本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宗教的社会作用无论在历史还是现代社会总的是消极的,是剥削阶级麻痹人民的工具.但是宗教也有其积极的社会作用,即被剥削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斗争的旗帜,而且宗教对惩恶扬善、社会救济和援助等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仍然有其存在的原因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略论大学的学术自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略论大学的学术自由刘少雪自由和控制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题。大学总是希望获得不受或少受统治阶级干预其内部事务的权利,而统治阶级则力图使大学的一切,都能符合它们的要求。大学与统治阶级之间的这种矛盾,导致了欲望的双方,经常处于斗争与妥协的摇摆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4.
西汉前期,栗太子刘荣被废一事,对西汉的政局有很大影响,对西汉王朝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在宗法制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往往反映在皇室贵族亲属之间的矛盾之中,栗太子刘荣被废便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清代内蒙古东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蒙汉民族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档案资料和地方志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农业发展过程中蒙汉民族矛盾的产生和表现形式。认为,在封建社会,封建剥削阶级是民族矛盾的主要制造者,蒙汉地主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争夺,造成了蒙汉人民的贫困化,也制造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在蒙汉人民还未觉悟到民族矛盾的实质是蒙汉剥削阶级与他们之间的矛盾时,这种被民族矛盾掩盖起来的阶级矛盾常常会以民族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明朝末叶,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封建统治极端腐朽,农民起义的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大农民军,相继建立了大顺、大西两个农民政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胜利地进占北京,迫使明思宗朱由检崇祯自杀,推翻了明朝反动统治。但是,由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全国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形势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在明末存在着三种社会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这是决定全局的主要矛盾;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具体表现为连续不断的党派斗争;汉族地主  相似文献   

17.
一、死刑的产生,发展及现状(一)死刑的产生。从历史上看,死刑是起源最早的刑罚方法之一,有人认为死刑是最早产生的刑罚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结果。从经济根源上看,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增多,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保护便成为必需,死刑的威慑力决定用其保护私人财产的有效性。从人与人间的关系上看,社会上出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出现了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需要死刑来维护自己的特权和统治地位,于是死刑就这样产生了。  相似文献   

18.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能否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是我们辨别各个阶级、各个社会思想进步或反动的一个标尺。古今中外,一切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愚弄、奴役广大劳动群众,总是把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诬  相似文献   

19.
公元1386年正月,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原红巾军重要领袖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国号明,中国封建社会又一个王朝——明朝建立。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这一时期,一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另一方面,随着地主阶级的日趋没落,阶级矛盾尖锐,不断爆发人民群众的武装反抗斗争。统治阶级内部也充满了矛盾与斗争,文武之间的矛盾,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之间的矛盾,使明初的统治极不稳定。明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国家制度。明朝的法律制度也明显地反映这种政治、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序言教育和人类社会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在一切剥削阶级所统治的社会中,教育的共同点就是反人民、不给人民以教育,反对一切进步的教育思想。因此,广大人民为争取进步的教育所进行的斗争就成为教育史发展中的中心问题。教育史也可以说是人民争取进步教育而斗争的历史。为争取进步教育的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曾是这样的激烈,当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