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想学生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就要培养学生沉入语境,深层阅读;要学会观察,因为"留心处处是学问";要多体验一下生活,因为生活是我们写作唯一的源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因为思考可以启发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和人有敏感的洞察力,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求学生多练习,写随笔、写感想、写日记。同时还要掌握写作的技能技巧,注重审题立意,取材新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美文佳作。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为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写作多积累素材,这样写作就有话可说,写得真实感人,提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怎么办呢?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三应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四要重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多让学生写生活作文。  相似文献   

4.
"写什么"和"怎么写",历来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两个重点。作文"写什么",更是令小学生写作时头疼的问题,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缺乏和对生活缺少感悟而造成习作材料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如何化解学生写作材料的缺失,使作文指导更有效?我们扣住广阔的生活空间,挖掘写作资源,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十三年以来,我一直在农村中学担任语文科的教学工作.我发现写作是一件令老师与学生都感到头痛的事情.农村中学生的学业负担重、生活单调、视野较窄,无话可说,怕写、厌写,这种畏惧心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进而提高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人手,让学生多深入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感悟人生,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一、观察生活 生活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必然要涉及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的场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就什么都写不出来.在作文课上,看学生写不出文章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写什么和怎么写,历来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两个重点。作文写什么,更是令小学生写作时头疼的问题,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缺乏和对生活缺少感悟而造成习作材料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如何化解学生写作材料的缺失,使作文指导更有效?我们扣住广阔的生活空间,挖掘写作资源,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字进行写作活动。基于适应社会生活和发展语言思考能力的需要,议论文的写作在作文教学中,一向占有重要地位,每年高考的升学作文,往往也以议论文写作为主体,因为这种文体,更能全面而充分地表现出一个学生综合的语文水平和思想水平。对学生来说,议论文的写作似乎要比写说明文、记叙文更难把握,每次布置写这种文体,总有一些同学感到无从下笔。怎样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呢?我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感受,以为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多下些功夫。  相似文献   

8.
高中阶段的写作训练,主要以提高学生写作实用文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任务。在此前提下,本部分依据试验教材分册设立训练6:每册精选一个训练点进行训练,培养学生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训练次序依次为:①多角度观察、思考;②抓住特征,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③选择角度,确立论点;④辩证思维训练。[写作技法指津]观察、思考、写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要想反映生活,展现生活之美,就必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观察、思考要多角度进行,避免走势思维的形成,养成多向思维的良好习…  相似文献   

9.
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多练笔,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再次还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另外教师要更新观念,写好作文评语。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让学生愿写、敢写.其次,教师要写下水文,帮助学生打消畏难情绪,激励学生会写、善写.再者,要利用网络平台,师生交流随笔,拓展学生写作空间,丰富写作形式,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
要有效地整体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是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关注时代发展,从自我成长的环境中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二是指导学生多读、多思、多写,使学生在读书、思考、训练的过程中掌握写作要领;三是上作文课要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打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充实作文内容;四是作文批改形式要多样化,可以采取面改、批语、小组分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作文难写,因此怕写;因为怕写,总写不好;因写不好,更不愿写.这似乎是学生写作的一个怪圈.如何让学生不怕写、愿意写,直至喜爱写.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作文内容生活化和培养写作兴趣两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作文教学中除了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外,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真正实现“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是学生作文教与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多积累、多习作,甚至多投稿将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应着眼于兴趣的培养.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会经常想写、愿写、乐写.写得多了,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对语文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下面笔者就谈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只有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文时才能"有写的".因为观察多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联想多了,学生便乐于动脑筋去分析和思考.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中专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成技能的一种训练.不仅如此.写作还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时刻会遇到需要写作的情况,学生只有勤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然而当今的部分学生,他们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拿起笔来如挑千斤,无从下笔,原因何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写作实践训练,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说的机会多,而"写"的机会却相对较少.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投入到灿烂的中华语言文学中去,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提高语文素养,一直是笔者思考的课题。就写作而言,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愿写、会写、爱写的高素质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捅破"畏惧写作"这层心理窗户纸,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因为写是目标,读和说是过程和手段,写需要读和说作支撑,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从"读、说、写"做起,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鲜活的生活,去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为文造情.要让学生明确我们真实而有味的生活才是作文厚重的大地,记叙的内核就是把真实的生活画面化.写生活就是写下那些触及你心灵的“真事”,注入我们的真情;写生活就是学会捕捉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学会把动人的瞬间画面定格;写生活就是要融进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切思考.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教材中挖掘可用以写作训练的练习点;指导学生写日记多积累素材;读书多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既重课内习作,又重课外训练.总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让学生去写、去练,培养写的浓厚兴趣,提高写的能力就不那么难了.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除非必要之需求,能之故佳,不能亦不为病.”这说的是要让小学生放胆去写,不做过高的要求.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因此要让学生热爱写作,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做好“课前三分钟”拓宽选材范围;培养信心,鼓励学生放胆去写;放胆文写法灵活,要注重生活化;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学生写得有声有色,老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作文,为学生们创设写作情境,将学生的写作活动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的自我体验结合起来.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才能让学生自觉去写,才能打破习作难的怪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