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玮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731-733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常州工学院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健身的意义有较明确的认知,超过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把体育健身活动作为日常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并表示将来参与终身体育健身活动,然而他们参与体育健身的行为却与其所表现出的态度存在较大反差,这一点女大学生显得尤为突出.大多数大学生每周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但他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不足,锻炼效果也不佳,这可能与大学生体育意识薄弱、组织辅导跟不上以及缺乏场地与器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并实施了贫困生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方案。结果证明,贫困大学生参与健身俱乐部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分析表明,课余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能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建议高校体育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3.
运动中的同伴关系影响到锻炼者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和锻炼效果,为健身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彼此间体育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同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锻炼者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高校更好的开展身心健康活动提供一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浙江农林大学在校大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并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实验前后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在SRHMS测试中发现经过16周锻炼后大学生的正向情绪、身体症状与负向情绪等维度得分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健康子量表总分上,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健身气功·易筋经能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和淄博市张店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锻炼行为现况,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居民健身锻炼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结果发现,社区居民在体育健身锻炼行为各阶段的情况是:打算转变前阶段的居民占45.03%,打算转变阶段占13.91%,准备行动阶段占13.41%,行动阶段占16.05%,巩固阶段占12.58%。干预前后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保持锻炼的信念和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百分率均有较大的提高,居民参与锻炼的人数也有增加,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6.
庄巍 《体育师友》2009,32(4):70-71
健身计划是在对锻炼者健康状况、体能水平、运动能力进行诊断和测定的基础上,为实现健身锻炼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的通路,是对健身锻炼整个过程的理论设计,是人们进行健身锻炼实践的重要依据。大学生能够编制一份适合自身实际的个人健身计划,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大学生制定个人健身计划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略作分析,旨在为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课余锻炼以及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全民健身设施使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城镇居民参与公共健身设施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用因子分析法对人们参与公共健身设施锻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环境因素、健身设施因素、组织因素、锻炼环境因素、个体需求与条件因素是影响人们参与全民健身锻炼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便更好的发挥公共健身设施的作用,并为政府部门合理制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问卷调查法对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的认知意识、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师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偏差。在对运动健身的项目选择呈多样化,学生自己参与健身的独立性较差,运动健身时的强度和量把握得不好,并且在锻炼方法上相对单一,学生从主观上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意识距我们所要求的标准还有距离。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对高师女大学生的运动健身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促进和加强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健康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高校教师健身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访问法对高校教师健身锻炼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高校教师健身锻炼状况不容乐观,几乎不参加健身锻炼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26.9%。高校教师把余暇时间缺乏、工作学习后太累和场地缺乏归结为没参加或放弃健身锻炼的前三位原因,教师的价值观念也是制约其健身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健身意识与健身行为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苏地区724名居民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江苏地区居民对健身重要性的认识、态度、健身锻炼的现状以及影响居民积极锻炼的主要因素等问题。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居民对体育锻炼健身意义的认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一致性,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居民主观因素外,客观上场地设施的限制及没有科学的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还应进一步宣传全民健身意义,强化主体意识,进而影响其行为。  相似文献   

11.
米龙 《当代体育科技》2020,(9):180-180,182
探讨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健身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培养终身健身的体育意识,促进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调研,了解大学生健身意识与行为的现状,找出不足,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身体锻炼不够重视,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不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这些情况,应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树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把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和行为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2.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中年人群体育健身行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山东省的淄博、滨城、青岛、烟台、德州、聊城、莱芜等7城市的中年人体育健身锻炼行为现状,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中年人健身锻炼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后中年人对体育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保持锻炼的信念和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百分率均较前有较大提高,中年人参与锻炼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陕西省部分高校弱势大学生的健康及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高校弱势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自我保健意识淡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健身活动项目单调,强度不足,质量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懂锻炼方法,经济因素是影响他们参与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在强调加强对他们进行经济救助的同时,积极采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引导和支持他们参与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L大学954名大学生为样本,以大学学生健身需求与行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证分析了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健身需求与行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旺盛强烈;每周体育健身次数、每次体育健身时间、每次体育健身强度下降;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场地不足、设施缺乏、宣传缺失、学校要求、同学影响、健身氛围、体育教学等。建议:加强体育健身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体育健身氛围;完善高校体育设施,提升体育健身资源调度与管理水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资料表明,健身参与目标是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主要目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认识、动机、行为、消费结构等特征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基本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促进高教园区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健身走廊”是参照“《全民健身》路径”和结合本校学生素质状况而设置的组合障碍式跑道,为了解通过健身走廊进行锻炼的实效性,我们在北京邮电大学98级学生中进行通过健身走廊锻炼的实验,比较锻炼前后的心率变化和对照其他学生采用不同锻炼形式的锻炼效果,提出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健身走廊锻炼身体、加快提高身体素质和增进身体机能的建设性意见,并为学校贯彻执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储亚娟  张惠春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103-105,120
为了探讨健身秧歌对大学生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影响,研究选取了60名大学生进行16周的健身秧歌锻炼,对锻炼前后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各项指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健身秧歌锻炼能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其中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改善更为明显。健身秧歌锻炼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选取50名大学生实施体育健身方案,考察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而影响其参与锻炼的行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和主观标准两个维度;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太原市市民健身意识与行为的差异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太原市 6区市民全民健身情况的问卷调查 ,了解了太原市市民参与健身的态度、锻炼状况、锻炼场所、体育消费等情况 ,发现在太原市市民现实生活中 ,普遍存在着健康意识增强而健身滞后的现象。结合文献调研、走访、座谈及数理统计 ,分析了存在妨碍市民健身活动的主客观因素 ,即多种角色的冲突、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健身场所、不合理闲暇时间安排、缺乏锻炼毅力和吃苦精神等因素。建议各单位和体育行政部门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 ,加大投资与管理力度 ,正确引导市民合理安排健身时间 ,营造健身氛围 ,使市民将健身作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养成自觉健身习惯 ,力争使健身观念与行为同步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大学开展瑜伽教学和大学生锻炼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对瑜伽健身的认知、满意度较好;大学生健身态度在瑜伽教学前后比较,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及情感体验这几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瑜伽教学,高校要注重专业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大学生要成立瑜伽社团组织提高对瑜伽的认知和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