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逐渐升温,全国多所院校开办了相关专业。面对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现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性研究入手,厘清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和培养的思路,更好地提升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的理论层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播音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朱洁 《文教资料》2010,(7):169-171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目前全国多家高等院校设置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或方向,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也随之展开。本文站在综合性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播音主持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选拔标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四个方面对播音主持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容易受到媒体行业的影响,在媒体行业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给播音与主持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有鉴于此,从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满足观众需求、培养现场直播能力、培养个性化的主持风格以及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几个方面入手,希望对提高当前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徐娟 《河南教育》2011,(9):48-49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业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播音与主持专业。但随之而来也会出现很多问题,除了目前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怎样培养出一个"杂"家,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广播电视事业,就成了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才需求以及人才技能格局的变迁对国内新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并受观众欢迎的高素质新闻播音主持人才成了当下我国播音主持专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对新闻播音主持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外语与播音能力的协调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的热点问题,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日(韩)语播音与主持传统教学模式,为本专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与播音主持专业相此,非播音主持专业《电视节目主持》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主持兴趣为起点,以提升学生的主持技能为核心。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应与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与播音主持专业相此,非播音主持专业<电视节目主持>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主持兴趣为起点,以提升学生的主持技能为核心.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应与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培养传媒人才的主要专业之一,对当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艺术实践与课程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多优秀传媒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传媒业的发展。本文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简介出发,对其在艺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提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的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成越洋 《甘肃教育》2011,(23):57-59
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率先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这里成为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随着广播频率、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于是播音主持专业也兴起了招生热。但是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加之播音、主持岗位有限,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再也不像前几年那样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落后,使得广播电视大学在开展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遇到了种种困难。如何建构数字化校园网络,培养适应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是欠发达地区电大人必须思考及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欠发达地区电大数字化校园网络构建模式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小议校园广播媒体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广播媒体作为大学校园舞台上的重要宣传媒体之一,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其思想引导功能,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广播站的工作者应该将校园广播站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闻英语听力是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但由于其题材广泛,文体特殊,词汇专门化等特点,往往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出现滞后性,最终导致新闻信息流失,造成信息差。这是学生在英语新闻听力理解过程的最大障碍。基于优化了的错误分析方法,本文对50名学生在三份专四新闻听力中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解释了学生在新闻英语听力过程中答题错误的原因。笔者认为学生辨音能力弱、语篇意识差、逻辑判断能力不足和心理焦虑等方面的问题是导致他们答题错误的原因。在此,笔者揭示了错误类型的本质并提出了相应的纠错策略,希望能帮助学生减少由于信息差而引起的听力理解错误,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专四新闻听力理解答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已全面进入网络直播时代。网络直播以其新颖活泼、互动性强的特点被运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直播平台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优势,加强平台教学管理是实践这一教学方式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校园网的便携式视频直播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校园网的便携式视频直播系统从多信号源输入、简便的导播与编码、单流录制、视频广播与接收、用户交互等功能需求进行设计与开发,该系统能完全能够满足高校对视频直播的需求。同时,该系统具有经费投入少,不受场地限制,一人实现直播,视频直播效率和直播视频质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本科编导人才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融合对编导本科生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编导人才素质的融合,即编导跨越采编播传统界限的能力和编导跨越媒体形态工作的技能。本文深入分析媒介融合对编导本科生素质的影响,试图从理论素质构造、操作技能素质培养和实践素质打造三个方面,建立起培养具备融合素质的编导本科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听力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收听VOA新闻广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力。VOA新闻节目有几个特点:结构简单,短小精悍;语法简单易懂;词汇浅显流畅。认识和掌握了这些特点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收听VOA新闻广播,以便更快地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8.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relevance of cooperation and students’ environmental disciplinary concentration on decision-making with respect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 specifically the use of water, a limited common-pool resource. For this purpose, 61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tudents and 46 educational sciences students played the role of farmers and made decisions about irrigating their fields in the simulation ‘Irrigania.’ Prior to the simulation exercise,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n experimental condition (competition or cooper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oth a cooperation situation and students’ environmental disciplinary concentration are related to the use of more pro-environmental and less selfish irrigation strategies in the simulation. Moreover, high levels of cooperation were able to counteract the lack of students’ disciplinary concentration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versely, high levels of disciplinary concentration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re able to counteract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relevance of programs that provide learning of (1) cooperative contexts that may reinforce cooperative frameworks on which students could base their behaviors, and (2) broader disciplinary concentration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could lead to students feeling powerful in respect of knowing how to act against those problems and, thus, behaving in less selfish ways, with positive implications for the planet.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results of a qualitative study carried out in a secondary school in the city of Buenos Aires (Argentina). It examines how two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responded to, and viewed, aggression by peers at their school.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examination of students’ narratives about aggression (based on classism and sexism) illustrates the analytical usefulness of the moral dimension of social life to unpack crucial aspects of the micro politics of class and gender and processes of identity-making. Following Sayer, this article maps students’ responses to immoral sentiments and misrecognition: the search for respect and respectability, and moral boundary drawing.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se reactions are entangled in students’ class and gender identity-making. It also shows how ‘victims’ are able to regain respect. However, the individualized nature of these processes and the spirals of aggression they instigate demonstrate the fragile and temporary nature of this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高校广播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鼓舞人心、沟通交流、办台育人的五大作用;分析了广播所具有的经济实用、方便随意、即时播报的特点,以及高校广播所特有的"青年、文化、学术"等三大特点;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广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指出一是加大投入,搞好广播站的硬件建设;二是精心设计,搞好广播内容制作;三是拓展思路,利用多种资源开拓广播平台;四是加强学习培训,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广播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