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它是由某一条件或事实出发,从各个方面思考,产生出多种答案,即它的思考方向是向外散发。同时,发散性思维又指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寻找某一结论的各种可能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各种设想和方法等。由于这种思维形式是由一点向外发散或由多方向向一点汇聚,因此思路开阔。在数学教学中,若教师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解一些探索性的问题,进行一些创造性活动,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达到较高的思维水平。在此,我谈一道不等式的九种证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有效…  相似文献   

2.
抓住扩散中心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常胜,梁增红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所谓思维的发散性,心理学认为:考虑问题时,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缚,不局限于常规,而是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在...  相似文献   

3.
发散性思维是相对于收敛性思维而存在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具有多向性、跳跃性、独创性等主要特征。在地理教学中,依据这三大特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特殊意义。其中多向性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和起点,跳跃性是其中间环节,独创性是其最高目标。基于它们各自的特征,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时,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和英语游戏进行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英语发散性思维。何为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极其重要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基尔福特指出,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本文拟就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的“三性”。1发散思维的多端性训练发散思维的多端性也称流畅性,它反映发散思维具有发散、流畅、敏捷的特性。因为:多则发散、多则宽、多则流畅;多种择优,优中求快,多则敏捷。所以多端性的重点是个“多”字。所谓多,即对同一个问题的思维方向多、角度多、途…  相似文献   

6.
发散性思维是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其特色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和变通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7.
朱照远 《小学生》2010,(4):38-38
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存在两种思维方式:发散型思维方式和辐合型思维方式,具体区别在于辐合型思维方式是面对一个问题,寻找一条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发散型思维方式是面对一个问题,找出多条解决的办法。经研究发散性思维方法具有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更有利于新的发明创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协调结合。聚合思维是人们依据已知信息,为问题求得唯一的或最佳方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有人认为,发散思维是无定向,无范围地由已知探索未知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一般来说发散思维表现于外部行为,表现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它常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出发,  相似文献   

9.
潘娜 《教学月刊》2005,(10):27-28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同一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众多新的信息,即从同一来源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各种各样方向不一的输出,并通过迁移的作用探索到未知的东西。发散性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有以下这些特点:一“多”,对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分析,从而产生许多联想,归纳出各种结果;二“活”,对一个问题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三“全”,考虑问题,不仅考虑问题的细节,而且考虑问题所涉及的其他方面;四“新”,答案可以各不相同,可以创新。发散性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独特性和流畅性,让发散思维者思想活泼,思路开阔,想像力丰富。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能力为主要内容,而人的能力又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因此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人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它在思考问题时应注重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注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散性思维是现代科学性的思维方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现代教学中值得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求异思维、开放思维、发散思维、反向思维等。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它具有流畅性、交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而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所给问题的条件,从多个方面分析、探索,以求得大量新颖思维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以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呢?发散性思维是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作文教学应重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一、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材传统语文教学对任何问题都以一个标准答案来判断的习惯作法常常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尤其是写作教学中那种过于死板的指导、死扣命题的审题、勉强对照公式化的评分标准来评判文章优劣的作法,无形中使学生在作文时满足于人云亦云,形…  相似文献   

14.
写作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所谓发散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合理的不定式思维。它以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联想性为其特征。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说到底,就是对其特征的把握与运用。这里,我们仅就写作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这一课题,作些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多维性思维活动,其结果具有创新的性质.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既需要直觉、形象思维,又需要分析、逻辑思维,但它的主要特点是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集中思维,而创造性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性上.所谓发散思维是对一个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它是集中思维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全捷 《现代教学》2009,(3):50-50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一种不落俗套、追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着眼于探索未知事物,它鼓励人们大胆猜想,追求事物的新关系,寻求问题的新答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下是我采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通过联想与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作用的范围及广度,它表现为思路开阔,能不依常规、不按模式、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发散问题.在解题中,若能善于变式求异,广泛联想、探索不同方法,寻求多种解题途径,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这在竞赛解题中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18.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多向的、立体的和开放型的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以及多感官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当前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顾红梅 《学子》2013,(4):57-58
5岁左右的幼儿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再单一,他们不再愿意做被动的适应者、服从者、模仿者、执行者,而是力求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和选择者,这个时期的幼儿思维非常活跃,是发散思维发展的转折期。那么,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又有何意义呢?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指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  相似文献   

20.
徐成贤 《教育导刊》2004,(19):49-50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型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进行辐射状态似的思考和联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它在物理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