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的形式和形式的美是两个概念。美的形式是指具体内容的完满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美是指独立于具体内容以自身的结构组合表现出来的美。美的形式和形式的美又象是一个概念: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和美的形式相对立的是美的内容。笔者认为任何艺术品的形式、自然物的形式有美丑之分,而内容却没有美丑之分,只有真假、善恶之分。为什么呢? “美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力量的感性显现。”所谓感性显现,就是在感性形式上的显现。个别性、形象性、鲜明性是感性形式的特性。而独立于美的形式的所谓“美的内容”是不具备感性形式的内容,不具备个别性、形象性和鲜明性。没有感性形式就无所谓美或丑。  相似文献   

2.
一位资深少先队工作者说“:少先队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都应该是美的。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行动,美的感情,美的憧憬……没有美,少先队活动就失去了光彩和魅力。优秀的少先队活动的美就像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歌、一台戏和一部小说。”近几年来,我校少先队工作以美育为突破口,为  相似文献   

3.
1前言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的事物是真与善的统一体。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进而在实践活动欣赏美,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中学语文教材中“美”的内容可以简略概括为社会美、自然美、  相似文献   

4.
田灵芝 《新课程研究》2009,(11):57-57,78
语文课堂是充满美的课堂,它以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韵律吸引学生叩开美的大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文本,遵循学生思维认识发展规律,不忽视质疑的自然美、生成的灵动美、情感的共鸣美、朗读的个性美,让更多的美贯穿语文课堂,学生才会在长期的“语”和“文”的熏陶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展示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正> 美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 我国美育的倡导者、杰出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凡是学校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通过生物学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学生美感的产生,是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美的反映。教学形式与教学的内容美构成了教学艺术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受到美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价值在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文学所追求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的“大美”境界。“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杨碧琼 《湖南教育》2009,(11):45-46
美是什么?美是和谐,美是创造,美是生命的变奏曲,美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一种生存境界。两年前,我提出了“美的教育”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建设一所师生都能享受美的教育、美的生活的学校。“美的教育”首先必须落实在“美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朴素美由内容的朴素美和形式的朴素美所构成,并使二者完美融合。内容的朴素美由内容的真、善二个维度来建构。其中,真包括真的理念(信念)和真的情感。而真的情感蕴集了朴素美返璞归真的精神内核,从而决定了朴素美的其它维度。善就是利人、向人。形式的朴素美是内容的朴素美的外显,由外部特征的“直”和“白”二个维度建构而成。其中,直主要是指语言上的平易通达。白是种“洗尽铅华”的艺术手法。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在这二个方面有较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服饰美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指出服饰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是服饰美之表象,内容才是服饰美之灵魂,形式服从于内容。服饰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使得视觉语言得以反映审美需求,共同传达美的讯息。同时指出服饰美的两个特质:1.服饰美依附于人体;2.服饰美的传达由着装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审美交流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物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在这种统一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同时,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对内容的表达具有积极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在《美学美育》一书中写道:“美在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当美的形式适合于美的内容时,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内容的意蕴和特征,反之,就会影响甚至有损于内容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各种体裁的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等,蕴涵着大量美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在这种统一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同时,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对内容的表达具有积极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在《美学美育》一书中写道:“美在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当美的形式适合于美的内容时,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内容的意蕴和特征,反之,就会影响甚至有损于内容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改革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美育教育的途径谈谈自己的做法:重视寻找合适的美的呈示形式,向学生呈现作为“规律性”存在的教育内容;重视课堂教学的结构美、和谐美,更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美,给学生以良好愉悦的学习环境;师表美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的人格美,它包括“仪表美”、“道德美”和“风格美”三种形式,是教师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中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是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认识数学的美与开发数学的智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美的认识越自觉,数学思维能力就越增强,从而教的效果与学的质量就能得到更快地提高。什么是美?简单地说,就是自然界的客观真理与人的主观感受的和谐统一.“真是美的内容的主要构成基础,美是对真的包容与质的升华。”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体现在具有数学倾向的美的因素、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方法等各个方面。例如黄金数(5~(1/2)-1)/2≈0.618,就是数学美的内容中的一个因素。这是因为它的几何结构具有美的形式,把这种分割应用于建筑、音乐、美术之中就能产生调和的比例、动听的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一种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现行艺术教材中所选编的内容和形式是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等,蕴涵着大量美的内容。我在艺术课程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6.
凌敏 《教育艺术》2006,(8):48-49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纵观中学历史教学。也同样如此。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既充满了璀璨的科学之美,又蕴涵着浓郁的人文之美。一个个个性鲜明神采各异的伟大历史人物、一桩桩曲折动人的重大历史事件、一种种轰动一时的重要历史现象都是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可见,历史教学内容的美无处不在、俯首皆拾。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并不缺少美。然而,为什么现实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还不够“美”呢?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缺少发现,不能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表现“美”的形式、方法和手段。从教学系统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来看,教学美包括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教学中,只有美的形式和内容达到统一,才能培育学生们美的理想情操和美好的品质行为。因此,要让历史课堂教学真正“美”起来,关键在于历史教师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充分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历史的“美”才能真正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7.
<正> 形式美的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美学界和艺术界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人类性爱——自身生产的角度对形式美与形式感的生成,作一点初步的探讨。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的事物也是如此。美的内容是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创造力量,美的形式则是显示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环节,用教材中的美、生活中的美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美的事物的熏陶、感染下,达到情感理性化,建筑起美的心理结构,对其精神世界发生作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美的体现语文世界的美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一)美的形式:包括美的语言、美的色彩、美的风格、美的结构等等。1.美的语言。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第一要素”。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其形象性、韵律美不同于其它艺术品。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作家往往用尽心思求得传神之笔、传情之笔,使艺术…  相似文献   

19.
诗歌和诗歌教学的特质是它的审美性。改变诗歌教学中“唯理性”倾向和“肢解式”的模式,必须重新“拾回”审美赏析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诗的意境和情感)、鉴赏美(诗的内容和形式)、内化美(美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美(美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认识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本文论述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阐明的根本内涵,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美的理念所具有的客观现实性和内在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