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一两年,和业内的同行谈出版,看行业的报刊杂志,感觉大家津津乐道于出版的利好消息,彼此互相感染,击掌相庆,倒也挺长精神。但夜阑人静,浓茶青灯,苦读深思,又有各种声音、各种景象、各种思虑挥之不去。仔细想来,在形势大好中,一些人居安思危少了,忧患意识淡薄了,虚功、表功、居功、邀功的心思多了。这就让人忐忑不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2.
吴言 《出版科学》2005,(5):63-64
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在2005年1月如期召开,与会者都更加明白,图书订货会的功能越来越只是各出版社形象的展示,实力的比拼,出版理念、出版方向的探索,它原本意义上的订货功能则越来越弱.与会者普遍反映,让人惊喜、夺人眼目的图书越来越少了.这一方面得益于日常信息的畅通:好书早己在各种媒体--无论是纸质还是网络上频频出镜;另一面电说明图书市场、中介商及读者的购买心理越来越成熟,不再轻易被吆喝所打动.所以以往那种一窝蜂地涌向哪个展台、涌向哪家出版社的大好时光已很难再现了,订货会的功能已逐渐从订货转向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研讨问题.近些年来,这类订货会更是成了业界中人才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各出版机构趁机寻找、吸纳自己急需的出版人才,以此拓展新的出版领域,根据订货会和各种国内外信息修正和补充已有的出书计划;客户和出版社、出版社和各种工作室及个人,寻找新一轮合作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阅读媒介多样化、便捷化使得可视化成为重要的出版方向.可视化出版符合人的学习与记忆特性并获得了大数据的支持,它摆脱了传统单一文字或图表的束缚,具有更加直观、更为简洁、更具可读性的直观生动的体验,同时,它借助大数据将各种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化与简单化.可视化出版将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快行业出版理念的转变,加快出版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深度合作,做好可视化出版的信息技术支撑,同时用好用活三网融合与“互联网+”等政策,推进并深化可视化出版工作,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出版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出版业是否能够担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使命.英国、美国、日本这三个出版强国,近年来在出版管理、出版技术、出版贸易等方面所进行的各种创新,不仅促使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快速转型,也推动了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稳固并加强了本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有选择地借鉴和思考,为推进我国出版创新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李熙 《出版参考》2015,(8):22-23
本文所讲的“移动出版”是指将图书、报纸、杂志等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后,经过互联网、无线网以及传输设备进行传播,并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阅读的行为方式.其中包括手机出版,平板电脑出版和其他移动终端出版.2014-2015年是移动出版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年份.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移动互联的世界.这一阶段移动出版的发展无疑将人们向移动互联网世界更推进了一步.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都为以后的移动出版发展铺平了道路.具体来说,与往年比较呈现出不同特点:政策层面获得利好消息、移动终端不断扩展、各方布局移动阅读、赢利模式成熟、微传播重构出版各环节等.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各种关于<红楼梦>的书籍频繁出版,据不完全统计,除各种形式的<红楼梦>文本外,2004年以来出版的关于<红楼梦>的图书在140种以上,单是2005年前十个月就有六十余种.这种"红楼"出版热潮在学术界和大众读者间形成了新一轮的"红楼热".2005年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栏目关于<红楼梦>的讲座更是由于得天时地利,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轮的"红楼热";出版界紧随这一社会风尚,大量出版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一时间出版界、图书市场、读书界和媒体热热闹闹.对这一现象如何分析,记者在市场调查的同时,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察其实.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电子出版、手机出版等使各种媒体间的相互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纸媒出版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两个方面都对传统的纸媒编辑、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要给以充分的关注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以实现纸媒编辑出版产品质量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我非常高兴看到王仿子<出版生涯七十年>的出版. 有七十年出版生涯的.能有几人?所以很珍贵. 仿子同志说.这是一部忆旧、怀人之作.忆旧是回忆七十年的出版史,怀人是怀念与之共同奋斗的战友.这是一部人物与事件结合着讲述的翔实、准确、生动的出版史著.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互动叙事出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读者参与互动的需求愈发强烈,这既挑战了传统叙事下的出版模式,又为互动叙事与出版相结合的创新应用与普及带来了契机.文章分析归纳了当前国内外出版领域对互动叙事的各种摸索和实验,总结了当前互动叙事在出版领域实践应用中的共同点与存在问题,试图探索出版与互动叙事结合的可能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发展的快速已远超过人类所能预测的极限,未来网际网络势必与生活密不可分,出版印刷业如何在这一股川流不息的网络风潮之中,使用最佳的网络出版格式与方式受人注目,此文即加以探索各种网络出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笔者做数字出版很长时间了,很多问题反复的出现,也带领团队进行了一些摸索,渐渐感觉自己的很多思路明晰起来. 不要被数字出版这四个字所迷惑经常被人问起数字出版的定义和概念,也经常发现很多能将数字出版的定义和概念背出来的人依然不能明晰什么是数字出版,即便是那些真正在数字出版方面做出些实际事情的人,也只能说出一个大概的答案,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些能说出什么是数字出版的人,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关于是数字出版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周总理诗十七首》于1977年出版.这本书的出版是一次突破"三化"方针的实践,打破了当时出版业的一些困境.在这次实践中,四川出版人进行了思考,并总结出有益的经验,走在了思想潮流的前头.1979年12月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四川出版人将这些经验与参加会议的众多同志分享,助力长沙会议突破"三化"方针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 第六章图书馆与技术图书馆在情报传递周期中的作用用户群分为从事研究和应用的两部分人.前一种人的著述产生情报,经过初次出版与发行传递到用户手中或为图书馆及其它情报中心收藏.图书馆等单位对藏书进行加工整理,开展各种服务,并编制出版二次文献,再投入到吸收的环节,为用户所利用,用户再产生新的情报…….这就是循环不断的情报传递周期.由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总是建立在前人成果之上的,因此这一传递过程远永不会停顿.图书馆在情报传递周期中的作用是收藏、整理和控  相似文献   

14.
以转企改制为主要任务的出版改革和以数字出版为重要标志的技术革命双重推动下,中国当代出版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发展期.这基本上仍然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前面充满机遇、挑战和诱惑,但也潜藏着某些未曾遭遇过的误判和误区.从认识和实践上警惕并防止蹈人这一误区,是中国当代出版健康发展的必要作业.  相似文献   

15.
国际合作出版是国际出版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图书版权输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不少出版社局限于传统的授权转让模式,尚未涉足国际合作出版这一大有作为的领域.本文对国际合作出版的各种方式进行了初步归纳和介绍,并对其利弊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提供参考、抛砖引玉,服务于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新常态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跨媒体出版的生产流程再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崛起和媒介融合的不断推进,媒介内容逐渐转向新形式的媒介产品和服务,这对传统的出版模式和媒介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呼唤对跨媒体出版的生产流程的再造,彻底改变打补丁式的跨媒体出版方式,减轻工作的复杂性并提高传播的时效性.阐述了基于"单一数据源管理"的跨媒体数字出版生产流程,并介绍了结构化的跨媒体出版系统平台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7.
出版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罗紫初 《出版科学》2002,1(Z1):4-11,17
本文从出版概念,出版活动的功能,出版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五个方面,对迄今为止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中的各种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与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五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报亭大概是数目最多的小商店了。不仅十字路口、广场,在稍大些的公共汽车站或电车站也都设有报亭。这小小的报亭,四面玻璃窗上挂满五颜六色的新出版的杂志,正面窗口外的台子上则摆满了当天出版的各种报纸。亭里地方很小,售报员一人坐在那里,再有人想挤进去都  相似文献   

19.
边集 《出版科学》2005,(1):79-80
2004年10月18日至21日,第十一届国际出版学研讨会在武汉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湖北省出版总社承办,湖北省编辑学会协办.这是国际出版界的一次盛会.国内外代表63人出席了研讨会.大会围绕"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研讨国际化出版的发展前景"这一主题,切磋交流,共谋出版发展大计,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国性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国的文化行业开始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化全面转化,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内容之一的出版行业迈开了市场化的步伐.出版走向市场过程的实质,就是出版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各种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的过程.是出版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