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文对汉字字形习得有正负迁移作用。正迁移体现在有助于韩国学生掌握汉字的整体性、笔画的向心性以及笔顺规则。负迁移集中体现在笔画形状、笔画关系等偏误上。这种偏误主要与韩文字母文字的负迁移有关,有的也与韩文汉字有关。韩国学生笔下的汉字偏误以细节问题居多,还与汉字的特点、视觉加工的整体优先性以及学习态度有关。韩国学生的汉字笔画偏误尤其是钩笔笔形偏误是系统的有理据的偏误,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韩国正在重新评估汉字。本来,韩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战后为了反对日本而采用了朝鲜文字,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不懂汉字了。 韩国的学者发表文章说,韩国经济增长率低的原因,在于“排斥了汉字,采用了朝鲜文字”。据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和韩国都在重新评估汉字。本来,这两个国家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但是发明汉字的中国在共产党执政以后,为了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普及了大约3000个简化字。而韩国在战后为了反对日本而采用了朝鲜文字,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不懂汉字。 韩国的学者发表文章说,韩国经济增长率低的原因在于“排斥汉字,采用朝鲜文字”。总统和经济界也支持这种说法,并着手准备恢复汉字。具有代表韩国资格的三星财  相似文献   

4.
韩国目前正兴起一股汉字热:中小学生上补习班学汉字,大企业招考新人时增加汉字测验,报纸版面不但连日呼吁混用汉字,甚至刊载每日一字学习汉字专栏;整个现象让人感觉到失宠多时的汉字即将复活。韩国是在1948年成立韩文专用法的,当时  相似文献   

5.
《神州学人》2003,(7):50-50
汉语考试今天我们班进行了一次汉语小测验。老师在黑板上写出24个韩国语单词,让我们用汉语写出来。还有一道题是用汉语写出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这最后一道题可把同学们给难住了。他们平时写汉语单词时就显得很费劲,死记硬背的学习汉语,他们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可以套用,再加上汉字的笔画很复杂,平时要不认真写与记,就老师平时教的汉字单词也难以记住怎么写。同学们都说汉语学起来太难了。难怪韩国古时的世中大王了解到老百姓学习汉语太难,才发明了韩文文字。尽管有了韩文文字,但在韩国,从古到今还一直延用着一部分汉字。在一些文…  相似文献   

6.
1994年3月25日,韩国总统金泳三来中国访问前,途经日本提出建议,中、日、韩三国有关单位应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和制造容易掌握的汉字文字处理计算机软件,使三国汉字意思转达和信息交换简单易行,以便有效地推进三国在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随后,日本报纸报道,韩国学者发表文章说,韩国经济增长率低的原因在于“排斥汉字,采用朝鲜文字”。韩国总统和经济界也支持这种说法,并已着手准备恢复使用汉字。韩国三星集团在招收职工的考试中已经列入考试汉字的内容,并出版了连载汉字的报纸……在这些背景下,1994年11月中旬,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负…  相似文献   

7.
最近,韩国社会各界名流发起了在全国大力推广汉字教育的运动,1500多名社会各界代表在汉城集会,与会代表在发言中说,在韩国语的词汇中有70%以上是汉文词,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韩国忽视了汉字教育,使本来属于汉字文化圈的韩国文化同东方文化拉大了距离。代表们说,21世纪将是由“西势东渐”进入到“东势西渐”的时代,因此加强汉字教育势在必行。这次集会还组成了“全国汉字教育促进总联合会”,公布了由54名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发起委员名单,并向总统金大中发出一份要求废除“韩文专用法”和加强汉字教育的建议书。该组织宣布,将在全国…  相似文献   

8.
许特 《留学生》2009,(5):54-55
学了十几年英文,没想到最后竞跑到韩国来留学。尽管如此.英文在我日常生活里的使用频率,还是远远超过了韩文。记得第一次在课堂上作论文发表时,韩国教授开玩笑地问我你是用中文发表.还是韩文?我瞅了瞅讲台下绝大部分的韩国学生(其中有一个中国同胞),笑道:“如果我用中文发表,还有一人能听懂:但如果用韩语发表,恐十白就没人能听懂了。”台下大笑。  相似文献   

9.
《当代电大》2006,(12):46-46
继中韩端午中医之争后,韩国人又宣称汉字是古代韩国人发明的!代表性观点是:“商以前,韩国人住在山东,后来韩国人入主中原成立了商朝,并发明了一种文字(即汉字)”,这一论调正在网上掀起一场论战,  相似文献   

10.
朝鲜民族在15世纪中叶以前,一直使用汉字进行文字生活。自IM6年朝鲜朝世宗皇帝和集贤般的学者们一同创制了“训民正直”后,他们才有了可标记自己语言的独创的文字,并把每年的10月3日定为“韩文日”。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确切的创制年代和创制人记录的语言之一。它作为最便于学习和使用的表音文字,为消除文盲、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训民正音并没能迅速得到普及,随之出现了韩双并用和韩汉混用的二元体制,即上层社会、士大夫和官吏们一如既往沿用汉文,而百姓使用韩文。灿烂的朝鲜民族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  相似文献   

11.
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语言文字学角度讲,汉字对韩国文字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从韩国语中“吏读”、“谚文”的形成历史,来阐释汉字对韩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尤其是2005年以后(2005年1月19日汉城(首尔)市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将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韩国在用韩文表记汉语外来词时,汉语原音与汉字音混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韩国语的交际功效。  相似文献   

13.
朱华平 《巢湖学院学报》2013,(1):128-132,141
韩国学生书写汉字同非汉字圈国家的留学生一样也存在大量笔顺偏误,通过对韩国韩瑞大学中国学科学生的书写调查,文章认为韩国现行的汉字教育以及韩文字母对韩国学生学习书写汉字产生有限的正迁移作用,教学中对笔顺问题的不重视也是造成韩国学生产生大量笔顺问题的一个原因。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的初始阶段应该重视笔顺问题,并改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朱熹说:“古人作文,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该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读有韩文熟,便作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熟,便作出苏文的文字”。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张暇 《西藏教育》2014,(8):8-10
<正>一、何谓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也叫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是上古时代由汉族人发明创造的。广义的汉字指甲骨文、大小篆、金文、籀文、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文字。狭义的汉字是指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就是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汉语读物上印刷的正楷字。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也是流传范围最广的文字之一。汉字历史悠  相似文献   

16.
越南和日本、朝鲜、韩国一样,在与汉文化交流接触过程中,接受并长期使用了汉语和汉字。基于汉字的材料,越人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喃字”,加以利用并将民族文化特色发扬光大。从喃字的来源,喃字历史分期,喃字的结构,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研究“喃字”,认为喃字是越南民族文化的产物,但从文字类型上说,它属于方块字文化圈,因此可以说,在近千年的历史里,喃字是越南与东亚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韩国的汉语外来词表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韩国在用韩文表记汉语外来词时,汉语原音与汉字音混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严重影响了韩国语的交际功效。针对这一问题,在对韩国汉语外来词表记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韩国学者的有关观点进行梳理与分析,指出韩国现行汉语外来词表记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汉字之美     
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之一,以其变化多端而令人浮想联翩。但当26个字母与日文、韩文等异国文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喧闹的街头,当诸多年轻人将键盘敲打得得心应手但书写汉字时却提笔忘字,我们必须再次翻开尘封已久的字典,在横平竖直的优美之  相似文献   

19.
星岛环球网报道,韩国9月将发行收录汉字的词条和词汇量最多的词典。收录的汉字词条和词汇量超过了中国大陆的《汉语大词典》。韩国对汉字教育的争论十分激烈,很多韩国人认为应该多爱护自己国家语言。分析认为,韩国国内围绕汉字的争议背后,始终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躁动。檀国大学东洋学研究所22日表示,1978年8月创刊的《韩汉大辞典》编纂工作将在本月内完刊,共16册,其中包括1册索引。汉字在韩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数度浮沉。在古代韩国。汉字是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分界线。能写一笔好的汉字书法,能用汉字写诗作赋,是上层社会的身份标识。而下层社会的庶民则与汉字无缘,其所使用的语言也没有相对应的文字。到了80年代以后,汉字教育才开始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0.
    
汉字,美丽且充满神秘感: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林西莉在其《汉字王国》中,以引人入胜和活泼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三四千年以前汉字的产生,形象地描述了反映古代人生活和环境的古老汉字。从理论上讲,《汉字王国》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文明史。林西莉女士没有使用“经院式”的语言,而是使用她特有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轻松、自如,优美、动听。本文就是从该书中节选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