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背景材料】材料一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启航6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国家安排了一系列重大活动:2005年在北京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2005年在北京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展览,中央电视台拍摄了郑和下西洋电视专题片,2005年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材料二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与福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册》2004年年底在福建正式发行。邮册中精选了近50张精美邮品,围绕郑和当年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这一宏伟历史事件,反映了郑和和他的船队成员们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2.
公元1405年至1433年,世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明朝的郑和先后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总计航程逾30万公里,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曾在福建长乐地区的闽江口的南山寺亲立一碑,碑  相似文献   

3.
(明)张洪<归田稿·华夷胜览序>与吴讷<思庵文粹>卷三证实:匡愚曾从郑和一、二、三次下西洋,著有<华夷胜览>,郑和使团船队到过淳泥.与此链接,<明实录>等相关的明代史料,支持郑和船队第一、二次下西洋时期到过浡泥的看法.陆容<菽园杂记>等的记载,表明郑和船队第三次下西洋时期到过浡泥.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记有浡泥,表明它为郑和船队所通达之国.茅元仪<武备志·郑和航海图>等,有福建长乐--占城新州港--加里曼丹岛浡泥的航线.张燮<东西洋考·文莱>述及,闽人有随郑和至此留居的.显然,<明史·郑和传>关于郑和七奉使,所历三十余国中有浡泥之说,并非没有任何史料根据,纯属臆断.郑和使团船队分 ,促进中浡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功绩,值得纪念,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4.
周宁 《科技文萃》2005,(5):135-143
一 距今整整600年前,1405年,郑和率领庞大的明朝皇家船队,自福建五虎门放洋……世界历史上不可思议、中国历史上难以忘怀的伟大远航,郑和七下西洋,从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小学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知道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最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其智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和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再现历史形象、增强生动性和真实感,对于形成学生感性历史知识,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具有独特作用。如《大航海家郑和》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的经过,教师在讲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时,可边列表边讲第一次航海的规模:时间——1405年;人数——27800多人,船数——62艘;最大船只——长44.4丈(151.8米)宽18丈(61.6米)。然后让学生看课本前边彩色插图《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和课文插图《郑和下西洋》。学生从第一张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前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了解郑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率船队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与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臾上的壮举.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郑和小传     
《历史教学问题》2005,(4):53-53
1371年,马和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1382年,明军征云南。马和被掳入明营,遭阉割。1390年,马和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1404年,马和因战功显赫,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擢拔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奉成祖命,郑和偕王景弘率27800多人第一次下西洋。1407年,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1409年9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1413年,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1417年,第五次下西洋。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1431年,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1433年,郑…  相似文献   

8.
在哥伦布等人“地理大发现”前半个多世纪,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领导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地区,前后经历30多个国家。这是近百年来史学研究的基本结论。但2002年,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到达美洲并环球航行”的新论,一时全球为之轰动。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是否到达我国的台湾岛,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从郑和船队出洋的目的和使命、郑和下西洋时遗留下的《郑和航海图》以及记载郑和下西洋诸多史料中的疑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郑和及其主船队没有到达台湾岛。  相似文献   

10.
郑和(1371—1435)是我国历史上名扬中外的伟大航海家。今年将隆重纪念他逝世550周年. 传为美谈的“三保太监”下西洋(今文莱以西的南洋群岛和印度洋一带),是指从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郑和率领一支二万七千多人的庞大船队,在长达二十八年的峥蝾岁月里,七次奉命通使西洋的事迹。郑和的船队,以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往向前的大无畏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涉沧溟十  相似文献   

11.
郑和舰队驻闽原因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军事家,他率领庞大舰队七下西洋,每次出航之前必在福建逗留一段时间,短则二三个月,长则八九个月。人们不禁要问,我国东南沿海港口众多,郑和为什么要选择福建太平港作为他舰队的驻泊地?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祈求中外学者教正。 太平港优越的地理位置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或下西洋期间,明朝政府为了发展中国与东北亚、东南亚、西亚及东非诸国间的友好关系,不断派遣使节航海出访这些国家,以达到“宣德化而柔远人” 的目的。仅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明朝政府派往亚非国家的使节达60多次,正副使节中,太监、中官所占的比例也很高,有的还是郑和下西洋使团的领导成员,如侯显、王贵通、洪保、李兴等人,但其使团的规模远不能与郑和相比,据马欢《瀛涯胜览》记载:  相似文献   

12.
1405年的7月11日,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郑和首次率领船队下西洋。此后的28年里,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发起的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航海运动早了近一个世纪。其船队规模之大, 航海技术之先进,组织指挥之严密,都是当时其它海内外航海活动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3.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之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前后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足迹之广,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它比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绕好望角抵印度洋要早半个多世纪。这在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都传为佳话。这一史实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学者们探讨了郑和下西洋的许多问题,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也是他们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新探,  相似文献   

14.
材料一: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航海史上的这一伟大壮举,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材料二: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是航海家郑和率队七下西洋600周年。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从江苏刘家港(今浏河)出发,先后七次,历时28年,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4期远达亚非30余国,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历史学家指出,郑和的壮举,比西方的达伽玛、麦哲伦、哥伦布的航海活动要早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渗透思想教育十法张京清(湖北潜江市熊口小学)一、对比法。如讲我国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可与哥伦布的航海做比较。N92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时,只有3只帆船,90人。我国的郑和比哥伦布早80多年,中国船队共有62艘,77800多人。通过对比可看出,...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与麻将     
郑和于公元1405年至1433年先后七次奉旨率船队出使西洋,历时28年,行程10万余里,今天人们称为“麻将”的游戏就是他在航海期间发明的。明宣德年间,郑和率船队直驶西洋群岛。十几日乃至几十日的海上生活,水手们感到很无卿。郑和为了给水手解闷,就在船上设计了一种竹牌游戏,...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20,(3):10-15
从亚洲海洋文明历史考察宗教间交往的经验,对21世纪海上丝路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共建亚洲人类命运共同体富有启发性和建设意义。郑和下西洋是海上丝路多元宗教交往的实践,表达了历史上中国人对待不同宗教的价值取向。郑和下西洋秉持的宗教态度,是明代中国天下一家、协和万邦思想的一种表现,对多元宗教的尊重、包容和平衡是其显著特征。郑和下西洋中的天妃信仰带有二元结构的属性,既是郑和下西洋活动内容组成,也代表了一些船队成员的宗教信仰。郑和下西洋把这种天命皇权和宗教神权融合一体,成为治理天下一家秩序的大规模海上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闻背景:600年前的7月11日,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正式受命出使西洋。在随后的28年里,郑和率领由208艘船舶和2.78万人组成的船队,不畏艰险,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和平之旅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小火炬》2004,(11)
福州马尾,闽江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港口,600年前郑和七次下西洋,庞大的船队都在这里等候季风出发。1866年,“福建船政”在马尾建立,从此,马尾开始了一段繁华而壮烈的“百年历程”。让我们跟随着马尾实验小学的“小小解说员”们,听他们讲那令人骄傲和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