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运动疲劳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产生的身体不适应性.适度的疲劳,施以科学合理的恢复手段,能促进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过度的运动性疲劳和不适宜的恢复手段,不仅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可能形成运动损伤,.因此,本文针对篮球运动员比赛后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认识和了解疲劳的产生机理,掌握合理有效的恢复手段,从而消除疲劳影响,帮助提高训练比赛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不仅会导致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下降,还会增加运动员伤病的可能性,从而制约运动员散打竞技水平的提高,影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本文在分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振江 《考试周刊》2011,(48):151-152
运动性疲劳的及时消除是每一名教练员(运动员)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运动性疲劳消除后,不但使运动员身体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到原水平或超过原水平.而且可以达到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在正确诊断运动性疲劳程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制定良好的生活制度、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的膳食结构并运用医学手段来有效消除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过度疲劳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本身是训练—疲劳—恢复周而复始的过程。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肌肉持久重复收缩而使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外周性疲劳,它包括除神经系统外各器官在疲劳时的变化。可以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疲劳的程度越大,若施以合理的恢复手段,超量恢复也越明显。当运动员接受过量的训练,经过适当的恢复期仍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动水平时,则有可能发生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不仅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使运动员丧失参加比赛的机会,或者不能取得应有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范胜利 《考试周刊》2008,(5):107-108
在中长跑训练中,过度疲劳一直影响着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有时甚至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了伤害.基层教练员通过察言观色、询问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从而控制训练强度,这是很不够的.本文用测"心率"的方法通过运动员安静心率、训练中心率、运动后心率的恢复时间,可使教练员从内在本质上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帮助教练员适时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沈飞  余峰  岳晓清  秦运来 《考试周刊》2012,(29):113-114
体育运动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和增进健康的有效手段。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和体育运动会产生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机体疲劳后及时有效地清除能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诸多的疲劳恢复手段中,积极性休息是一种简单便捷有效的恢复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运动疲劳的发生机制及其积极性恢复手段进行阐述,以更好地指导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不仅严重的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制约着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威胁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及运动寿命.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相关问题一直受到教练员及运动医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疲劳研究发展进行初步了解,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及恢复手段进行研究综述,以期对运动训练和竞赛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动机能的评定主要包括该项目的特点、生理变化、形态要求和评定的方法.客观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是教练员制定合理训练计划的前提,而身体机能状态是运动员创造运动成绩的根本条件.因此,及时而准确的掌握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对提高成绩,防止过度疲劳等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动机能的评定主要包括该项目的特点、生理变化、形态要求和评定的方法.客观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是教练员制定合理训练计划的前提,而身体机能状态是运动员创造运动成绩的根本条件.因此,及时而准确的掌握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对提高成绩,防止过度疲劳等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属于技能类同场竞技对抗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运动员在训练、竞赛中容易产生严重的运动性疲劳.本文通过运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等理论,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诊断及其恢复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1.
吴秀华 《陕西教育》2010,(3):55-55,57
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中,由于运动项目的性质、强度、场地、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运动性疲劳导致的创伤越来越多,也为教师和同学所重视。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地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成绩。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教学和训练发挥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就是运动性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3.
王坤 《考试周刊》2012,(37):110-111
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分析及疲劳消除方法的探讨,促使运动员对疲劳有进一步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运动训练中正确地认识疲劳,并尽快地消除,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对指导运动训练、运动员改善运动能力以及提高运动成绩,都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正确地认识和诊断疲劳对于科学地指导全民健身,提高锻炼效果和健身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战术与体能并重的项目,运动员如果没有调整期容易出现运动性疲劳,并由此造成许多伤病。适度的运动性疲劳,施以合理的恢复手段可以促进人体功能水平不断的提高,而过度疲劳不仅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还可能会造成各种运动损伤。所以对网球运动员疲劳的产生与恢复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一、前言晨脉指的是在清晨起床前空腹卧位时的心率,测量值相对稳定并且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因此,采取这种简单的训练监控方法来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既能够方便教练员方便地了解运动员训练后身体机能水平以及身体恢复能力的高低,又能够方便运动员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的了解。不仅能够在训练周期内及时修改训练安排,使训练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同时也能够在训练周期内提前预知运动员目前的身体状态避免发生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7.
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地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分类及消除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对指导运动训练、运动员改善运动能力以及提高运动成绩,都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正确地认识和诊断疲劳对于科学地指导全民健身,提高锻炼效果和健身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必江 《考试周刊》2007,(24):98-9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教学和训练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疲劳是运动员在训练后出现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也就是机体超过正常活动而产生的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负荷训练时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的变化。疲劳的消除,是进行有效训练不可分割的部分,其主要方法有: 1.调节训练的手段 首先,在训练过程中要科学安排训练的周期,使负荷按波浪式变化,广泛采用多种恢复手段、训练条件、器材和运动场地。采用恢复周期和预防性的休息调整日,建立运动员正确的训练节奏。其次,要使每次训练课达到最佳效果,严格遵守练习与训练的合理顺序。再次,训练后进行慢跑或一定速度的步行,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