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交往障碍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因而要探讨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的有效措施提高认识,掌握技巧;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师专生的心理调查,发现有很多同学对人际交往感到困惑,尤其是交往中的情绪障碍表现得更为突出。本阐述了师专生人际交往中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和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以及不知怎样交往的问题。自卑、孤僻、社交恐惧等人际交往障碍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最为常见。分析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以及作为辅导员团队怎样指导学生化解交际障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及不懂交往的问题。自卑、社交恐惧等五种人际交往障碍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最为常见。认识和克服这些障碍,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际交往是社会关系的动态形式。主要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由于经验不足,涉世不深,在交往中往往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交往障碍,就心理方面而言,主要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否顺利、健康 ,不仅直接影响其相互交往的效果 ,而且还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对外开放和交往日益加剧的今天 ,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知识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障碍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消除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7.
蒙汉族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社会测量法和调查法,研究了蒙汉族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明确提出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能够彼此相容,但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学生之间交往的障碍。蒙汉大学新生异性同学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往,这种状况不利于两性化人格的培养。大学新生对待新群体中的同学,要求过分苛刻,不利于同学交往。某些学生的人格特点、行为方式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梁胜 《文教资料》2007,(33):154-156
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交流主要问题,产生交往障碍的主要因素是认知、情感、人格等。大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人际交往的定义、交往的原则以及人际交往障碍的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对于大学生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消极影响及克服对策抚顺师范专科学校曹丽娟赵凤民关键词:交往心理障碍对策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性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它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人类必然会出现...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人际交往障碍原因分析发现留守经历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个体人际交往障碍的诊断和分析形成原因,可以帮助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纠正认知偏差、进行心理调节、创造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等办法,助其实现“二次诞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青年学生特点入手,分析了青年学生在交往定位、交往心理、交往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障碍,探讨了出现这些障碍的原因,人际交往遵循原则、积极学习、运用技巧、充分实践和及时调整等五个方面来谈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以期能使青年学生能够顺利的开展人际交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小教大专班的新生入学,由于缺乏社会化经验,人际交往能力差,有的学生会产生人际交往,上起心理负担,或形成不良小团体,不利于自身的进步和班集体的建设。文章就新生入学初期的人际交往障碍分析及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而交际能力的培养越小抓越见成效。对于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有三条途径:1、创设多种多样的交往情境,激活学生交往的心理倾向,提高学生能力;2、推行合作教学,在合作互动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3、针对学生情绪障碍,塑造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横向化、多样化、理性化、精神化等特点,使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极易产生认知偏差和交往障碍,从而产生认知、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纠正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学会自我调适,保持良好心态,掌握交往艺术,克服交往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瑞民 《教育探索》2005,(1):105-106
青少年学生交往过程中发生的行为冲突,是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突出表现:学生交往过程产生行为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社会影响的负面作用以及学校教育的缺陷。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应当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观念和态度,给予学生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方法.努力消除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高职学生同学关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得知:高职学生的同学关系总的来说是正常、和谐的,但是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状况,从而影响与同学的良好交往。导致困扰高职学生同学关系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善高职学生的同学关系,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社交辅导,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学生的同学交往过程和同学交往活动,增进学生的人际互动和社会适应,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质量,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因受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影响而导致的交往困难或交往不顺利。因此小学人际交往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发展,学习压力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增多,加之不良家庭因素、不良伙伴群体的影响,自身适应环境能力较弱,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不良交往意识等诸多原因导致小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困扰着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陈义 《现代企业教育》2011,(14):190-191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难免会将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带到人际交往中,形成交往障碍。本文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认知偏差障碍、不良情绪障碍、人格差异障碍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进行调适的建议:端正认知、调适不良情感、培养良好人格以及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深层因素。它一方面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与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塑造大学生价值观、自我意识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特征。此外,文化冲突会造成家庭关系、价值观、交往方式、亲密关系、自我意识等五方面人际交往困扰,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交往恐惧、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冷漠、依赖心重、信任感缺乏、傲慢等方面的特点。其中尤以焦虑、紧张、孤独感、信任感缺乏等表现为多。调查发现,人际认知偏差,不良情绪及不良个性心理品质是引起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我们从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加强个性修养、掌握交往技巧等四方面提出了改善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