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交往恐惧、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冷漠、依赖心重、信任感缺乏、傲慢等方面的特点。其中尤以焦虑、紧张、孤独感、信任感缺乏等表现为多。调查发现 ,人际认知偏差 ,不良情绪及不良个性心理品质是引起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 ,我们从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加强个性修养、掌握交往技巧等四方面提出了改善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石妍 《班主任》2006,(8):23-24
当前,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良情绪表现为自大、自卑、焦虑、考场恐惧、厌学等;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争强好胜、逆反、对抗,甚至仇视.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学生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学习、生活压力过大;三是中学生对自身情绪问题的认识模糊,缺乏有效调控情绪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致使他们在遇到情绪、情感问题时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3.
藏汉同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但目前藏汉学生同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藏族学生交往对象较少、一些学生缺乏交往主动性、缺乏知心朋友甚至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藏汉学生的语言障碍、缺乏交往技巧、民俗差异、个性差异及藏族学生的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态等。要从加强藏汉学生交流、培养学生交往技能、构建藏汉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来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在同自己的老师、同学、父母、朋友等交往过程中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生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意味着学会了中学生活。然而,许多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因而临难而退,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导致冷漠、孤独,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中学生人际交往受挫的原因很多,就心理方面而言,恐惧、自卑、封闭、孤僻、自傲、嫉妒、自我中心、多疑等心理障碍是造成交往受挫的主要因素。本文拟就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谈点浅见。(一)恐惧心理引起的交往障碍恐惧心理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李传瑛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88-90,94
采用调查法、比较法、统计法、因素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导致大学生产生交往焦虑的深层原因。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障碍的没有直接关联;学历、独生子女与否、个性气质、家庭教养方式与学校教育方式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心理障碍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许多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 ,不断发出“做人难”的感叹 ,因而知难而退 ,把自己封闭起来 ,最终导致冷漠、孤独 ,有的甚至走向轻生的道路。中学生人际交往受挫的原因很多 ,就心理方面而言 ,恐惧、自卑、封闭、孤僻、自傲、嫉妒、自我中心、多疑等心理障碍是造成交往受挫的主要因素。本文拟就中学生人际往中的心理障碍谈点浅见。一、心理障碍表现种种1.恐惧心理引起交往受挫恐惧心理表现为与人交往时 (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 ,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 ,以致手足无措 ,语无伦次 ,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给教师带来了较以往更大的职业压力,使得许多教师出现抑郁、焦虑、偏执、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情绪。文章针对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分析了教师产生职业压力的原因,提出了教师职业压力自我调适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所和宿迁市两所五年制高职院校463名“留守学生”自尊、孤独感及人际交往焦虑的测量,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结果表明,留守学生孤独感程度较高,人际交往焦虑程度较为严重;在自尊、人际焦虑上城镇与农村呈非常显著差异;留守学生的自尊与孤独感呈负相关关系,自尊与人际交往焦虑呈负相关关系,孤独感与人际交往焦虑呈正相关关系;孤独感在自尊和人际交往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绝对值ab为0.22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为80.21%。  相似文献   

9.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交往不良困惑着许多中学生,直接妨碍和制约着他们的学业、个性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怎样指导他们进行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一、中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主要原因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特点、性别差异、气质类型等,笔者调查发现,造成中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交往主体的一些不良性格特征或不良交往态度。(一)自我中心,漠视他人。目前,我国的“四二一”家庭急剧增多,孩子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家长们一切的一切均围绕着孩子转,这使得不少孩…  相似文献   

10.
陈义 《现代企业教育》2011,(14):190-191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难免会将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带到人际交往中,形成交往障碍。本文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认知偏差障碍、不良情绪障碍、人格差异障碍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进行调适的建议:端正认知、调适不良情感、培养良好人格以及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抗挫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孤僻等。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应探究影响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个性、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就个性而言,有的学生较为外向,性格开朗大方,乐于与人交往,心理素质相对好一些;而有的学生天生内向,性情乖僻,不善与人交往,心理素质因长期得不到锻炼而非常脆弱,造成自信心不足、遇事易紧张;就家庭而言,当前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家庭的破裂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家庭不健…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因受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影响而导致的交往困难或交往不顺利。因此小学人际交往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发展,学习压力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增多,加之不良家庭因素、不良伙伴群体的影响,自身适应环境能力较弱,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不良交往意识等诸多原因导致小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困扰着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等闲视之。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焦虑是因人际交往紧张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主要表现在对现实或想象的人际交往情境感到过分担心、紧张、焦虑,甚至抑郁,还伴有失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并对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和同学、老师交往时感到困难,害怕交往,甚至和同学产生矛盾,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学习。心理咨询师根据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评估,结合心理测验,做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并辅以合理情绪疗法,达到了的预期的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以及不知怎样交往的问题。自卑、孤僻、社交恐惧等人际交往障碍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最为常见。分析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以及作为辅导员团队怎样指导学生化解交际障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卓琼 《考试周刊》2013,(9):170-171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但目前藏汉学生同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藏族学生交往对象较少,一些学生缺乏交往主动性,缺乏知心朋友甚至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要从加强藏汉学生交流,培养毕业学生交往技能,构建藏汉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来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迁中,部分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情况较差,孤独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主要表现为更倾向于独处,远离人群,易紧张、焦虑,缺乏自信。流动儿童的孤独感主要受社交自我知觉、同伴关系及家庭环境影响。针对此,提出如下两点建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流动儿童多与同伴交往;引起流动儿童家长对子女适应情况的关注,给予流动儿童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  相似文献   

19.
1.中学生考前心理危机的表现就中学生考前心理危机而言,它主要有以下表现:(1)焦虑。中学生考试前心理危机表现最多的是焦虑,即考生在考前产生神经过敏、紧张、躯体震颤等症状。(2)抑郁。这是考生经常在考试前出现的情绪问题,如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  相似文献   

20.
幼儿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同他人的交往密切联系。幼儿与父母及其他人的交往 ,对其形成健康的个性 ,拥有安全感 ,发展正常的智力 ,实现社会化 ,都是必需和重要的。幼儿如果缺乏与他人的积极交往 ,缺乏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受影响的将不仅是个性、安全感等方面 ,可能会导致交往障碍 ,甚至会引起心理卫生问题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一对幼儿人际交往方面问题的研究并不很多。究其原因 ,一是幼儿理解及表达能力未达成人水平 ,使研究者与幼儿交流有一定困难 ,深入研究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