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7招生新焦点:全面“并轨”本刊记者□孙纬君受到广泛关注的高校招生改革工作,今年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全面“并轨”。这一步究竟迈得如何?金秋九月,在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刚刚结束,新生报到之际,记者走访了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得到如下答复:国家教委——“...  相似文献   

2.
石油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初探杨大刚孙莹厚国家教委在1997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年内基本完成全国所有高校的招生并轨缴费制度的改革,规范并完善相应改革配套措施。”根据这一精神,结合前几年本科实行并轨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高校招生并轨将会给民族教育带来什么?□曲比张佳卢万发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性、系统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实现同一种招生体制计划、同一条录取分数线、同一批录取、同一个收费标准,逐步达到自费上学、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一改...  相似文献   

4.
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杨镇圭在1994年全国40多所普通高校招生进行公费、自费“并轨”试点的基础上,1995年实行“并轨”招生的高校将增加到200多所,我省也将在5所高校的30个专业进行“并轨”招生。国家教委宣布:1997年招生时,全国大多数高校都...  相似文献   

5.
高校招生并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认识招生并轨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如招生并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招生并轨与收费问题,招生并轨与毕业生就业问题等,对于促进和完善高校招生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积极稳步地推进招生“并轨”改革江苏省高校招生办公室刘炳贵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对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97年招生时,全国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应按改革后的新体制运作,到2000年基本实现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高校“双轨”招生的弊端及‘并轨”招生的作用,说明“并轨”招生的必要性,并就实行招生“并轨”的配套措施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黑龙江省高校招生并轨及配套措施的调研报告课题调研组为使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贯彻教育公平性原则,转变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1995年黑龙江省决定9所省属高校实行招生并轨改革。1996年除少数部委属专科学校外,全...  相似文献   

9.
招生“并轨”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并轨”后,高校的生源构成发生了变化.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招生“并轨”之我见陈传德今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了新的改革办法,并决定在37所高校试点。这一举措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是所谓“并轨”问题。即把目前普通高校招生实行的按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招收委托培养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区并轨招生试点的情况,分析了并轨招生后高校教学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国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257所高等学校进行了招生并轨改革。今年是招生并轨改革关键的一年,推进招生并轨被列入国家教委1996年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将有6000多所高校实行并轨,占全部高校总数的65%以上。到1997年,所有高等学校都要完成招生并轨工作,到2000年基本实现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新旧体制转轨。由于这项改革不仅牵涉高等教育改革的许多方面,而且牵动着千家万户,受到了广大考生及其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为此,记者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采访了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副司长赵亮宏。  相似文献   

13.
高校招生并轨将会给民族教育带来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招生并轨将会给民族教育带来什么?曲比张佳卢万发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在招生过程中体现公平性原则,即在考生本人条件可选择的范围内,对所有考生按照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择优...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存在由来已久,但是高校贫困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凸现象出来还是最近几年。特别是1994年开始实行高校收费上学制度以后。从“七五”到“八五”期间,我国高校招生制度从统一招生到双轨招生,然后过渡到并轨招生,并轨招生的核心是缴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并轨招生是高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接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更新观念迎接挑战──高校招生并轨后的思考闫荣花,张国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明确指出,要在1997年完成招生并轨工作。去年,全国已有200余所高校实施招生并轨。这一举措是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在高校这块“净土”中引入市场机制,给平静的...  相似文献   

16.
招生并轨后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申淑琴经柏龙全国各高等学校已经全面实行了招生并轨,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招生并轨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为了研究招生并轨后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以加强...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招生并轨以来,有偿招生现象在中职领域逐年增多.目前,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成为一种大家"都在做,都不说"的潜规则.随着中职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和生源的不断减少,中职学校"生源危机"日益严重,生源大战不断升级,有偿招生行为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8.
恢复高考1977年,我国重新恢复高考制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当年报考人数为570万,录取比率为1:29。实行保送生制度20世纪80年代初,高考开始实行“考试为主,保送为辅”的保送生制度。取消双轨制1993年起,高校招生不再施行双轨制。这一举措改变了大学生毕业时由国家安排工作的做法。启动“并轨”改革1994年,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启动。实行招生并轨1997年,高校统一实行招生并轨,全  相似文献   

19.
招生并轨改革与高校“两课”摆位李声明一随着招生并轨改革的推进,高校课程设置及结构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然而,在这一调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即“两课”的摆位上出现了不可忽视的片面性倾向。这主要表现为:(一)“两课”课时安排上的随意性高校“两...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招生并轨改革,可望在1997年基本完成。这是体现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就其基本思路、出发点。实现教育的公平性等方面来说,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掌握好推进的速度、步子的稳妥、配套措施的保证,是促使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本文就目前高校招生并轨中给高教带来的新问题谈谈看法。一、高校招生并轨给高教带来的新问题1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由于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行了“两包”政策,从建国以来已延续了几十年,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教育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也都是把眼光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