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传统专业,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这将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通过穿插介绍分析其他专业在新环境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转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以人才应用能力为培养核心目标,重视在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实践方式的改革,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作为准教师群体,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要在将来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先要增强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调研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在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表现优劣互见,存在一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长期以来存在课程体系的封闭性、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实践训练的薄弱化和学生评价的一元化等问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把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才能走向内涵式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了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古代汉语课程不仅要注重语言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也应注重实践教学的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古代汉语课程应尝试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以激趣的方式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市场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取向,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设定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计划,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实践性教育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满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蒋丽 《教书育人》2012,(24):20-21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较早的一个传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该专业面临招生困难、教师队伍知识结合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图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较早的一个传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满足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高等院校传统专业之一必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现代转型。经济、文化、政治的差异让东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发展较快。探讨东西部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对促进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现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也为西部独立学院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发展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用性有着显著的提升。结合汉语言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前提下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思路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只有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才能够充分的培养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现阶段如何在文化创新的视角下开辟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对培养汉语言文学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然后从教学培养思路、实践培养思路以及理论研究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当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各大学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该学科培养了中文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当前,汉语言文学社会需求广泛,就业规模大,各大岗位均缺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在时代发展下,我国当前的科教事业受到了大规模冲击,对于人才的需求在逐步变化中,这对传统的汉语言专业而言不啻为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探讨了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特点,总结了汉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满足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高等院校传统专业之一必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现代转型。经济、文化、政治的差异让东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发展较快。探讨东西部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对促进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现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也为西部独立学院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经多年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了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文学能力的方法,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学课程群体系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三个方面来谈论,适当结合了宁波大学中文系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近年来已经推行的一些做法和正在探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类课程教学现状,倡导基于探究式的教学设计,既是语言课程性质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探究式语言类课程设计分为课上和课下环节,课上环节以问题引导法形成问题设置—展示讨论—总结评价的设计链条,课下环节以不同能力类型的作业帮助学生完成由思维力向实践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法意识淡薄,导致对汉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认识不清,无法识别错误表达式,亦无法鉴别、赏析精妙的语言表达式,其自身的汉语表达中常出现"夹生汉语"。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力求通过使用复述法、扩展法、缩写法、对比法等方式方法,加强语法教学,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规范的语言形式是准确的语言内容的必要载体,实现"学习者运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去理解所教的语法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高等师范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对理论的过分偏重,实践教学环节的严重不足,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脱节,导致学生的从师职业技能普遍偏低,毕业生能力规格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本文以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为例,全面陈述了该专业的技能培养方案,以期解决师范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反思高师院校中文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与非师范方向应明确分流,并针对非师范中文人才培养,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就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中文人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原理与方法"、"语文课堂教学技能"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教育方向设置的二门主干必修课程。这二门课程主体研究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的原理与方法,探寻语文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方法。以这二门课程为一个轴心向外辐射,建构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课程群。课程群是在一定的学科基础和相关理论支撑下建构的。课程群的结构呈现出由内圈和外圈组合而成的"二主八辅"态势。课程群的建构产生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诵读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课、口语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口才的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诵读的意义入手,就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诵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国家创新和地方创新建设的新语境,传统中文专业如何改革,是当前普遍关系的问题。本文围绕地方性综合大学中文专业如何深化改革,构建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目标,就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改革整体方向,以及改革中必须处理的矛盾问题,提出初步的设想,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类课程网上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析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类课程的网上教学模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学类课程教师依据相关的教育理论,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按照课程导引、课程展延、答疑讨论和效果测评四个板块进行网上教学模式设计。学生则在网上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循序渐进,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0.
摒弃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决胜之道。结合院校自身的综合实力,明确务实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减少专业理论课程,增加跨专业基础知识,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结构,大胆改革教师考核和学生考评机制,充分借用社会资源和力量,是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和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