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搜神记》为六朝志怪小说之代表作,学界对其关涉甚多,然观学界之研究成果,对书中自然灾害之书写关涉不足。通过梳理《搜神记》中的自然灾害书写,可知《搜神记》中自然灾害数量众多,除对自然灾害书写以外,作者还记述了应对自然灾害之措施,对灾害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搜神记》中的自然灾害书写,亦具有篇幅短小凝练、风格奇崛、情节曲折之文学特点。最后,《搜神记》自然灾害书写亦具思想义涵,其中既有天人感应之思,又有根治现实与强烈的忧患意识。探其缘由,实于干宝其人生平,思想与时代思想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记侠,塑造了一批侠客的形象.《搜神记》在侠客形象的身份(社会的与性别的)、行侠主题和行侠处所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搜神记》中的侠客形象对于研究六朝志怪和后代的侠义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写侠,当中有许多侠义故事。《搜神记》记侠的原因,侠义故事的类型、特点及其意义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是六朝最著名的志怪小说,堪称中国志怪小说之经典。《搜神记》记载了一些先秦人物的事迹,如王子乔、曾参等人,有些人物的确切身份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6.
同义变换分析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言语形式(语音、词语、句子、句组和篇章)之间可能存在的变换关系进行修辞个案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以晋代志怪名著《搜神记》为研究对象,拟从同义变换的主要途径探讨《搜神记》同义修辞的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7.
《搜神记》是我国志怪小说的鼻祖,共搜各类神怪故事464则,本文按其内容作了分类,进行评述,并指出了《搜神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称谓语是指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用于称呼受话人而使用的人称指示语。东晋干宝撰写的《搜神记》是一部志怪小说,对研究汉语词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对《搜神记》称谓语的进行研究探析。  相似文献   

9.
六朝志怪小说袭承上古神话,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六朝志怪小说的数量很多,现今保存下来完整或不完整的(包括后人辑佚的)共有四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苟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相似文献   

10.
李明 《天中学刊》2005,20(4):73-76
《搜神记》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前人对之研究颇多,从《搜神记》的卷数、全书风格、有无残本、原书材料的构成与编排等方面,可以看出《搜神记》构成的复杂性,它的“真”、“假”程度还应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1.
任鹰 《当代电大》2001,(1):27-74
1 重要问题提示 1)公文 (1)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2)公文的作用(3)公文的构成要素及格式(4)公文的种类(5)命令(令)的主要用途(6)决定的主要用途和种类(7)指示的主要用途(8)公告和通告的各自用途 (9)通知的主要用途(10)通知的主要种类及其一般写法(主要指标题和正文的写法,下同)(11)通报的主要用途(12)通报的主要种类及其一般写法(13)报告和请示的主要区别(14)报告的主要用途和种类(15)请示的主要用途(16)请示的主要种类及其一般写法(17)写请示应遵循的原则(18)批复的主要用途(19)函的主要用途(20)函的主要种类及其一般写法(21)会议纪要的用途及其正文的一般写法 (22)会议纪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乡郭氏以诗书传家,文人学士层出不穷,各类著述达88种。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记录了明清时期河南特别是新乡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其中许多作品流传至今,为我们研究古代河南特别是新乡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7,(4):54-58
夹边沟原本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名,因集中关押右派分子变成了一个劳改农场,又因右派分子遭受饥饿迫害死亡演变成一个反右运动中的大事件。许多写作者和导演把夹边沟作为非虚构创作的题材来源,由此产生了作为非虚构写作的夹边沟现象。通过对夹边沟非虚构写作现象的梳理考察,可以看出,以夹边沟为题材的非虚构写作呈现三个较为明显的表征:即,揭秘被遮蔽的大事件,亲历者的讲述以及真实、虚构与想象三元合一的混合。  相似文献   

14.
重要问题提示1 公文 1)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2)公文的作用 3)公文的构成要素及格式 4)公文的种类 5)命令(令)的主要用途 6)决定的主要用途和种类 7)指示的主要用途 8)公告和通告的各自用途 9)通知的主要用途 10)通知的主要种类及其一般写法(主要指标题和正文的写法,下同) 11)通报的主要用途 12)通报的主要种类及其一般写法 13)报告和请示的主要区别 14)报告的主要用途和种类 15)请示的主要用途 16)请示的主要种类及其一般写法 17)写请示应遵循的原则 18)批复的主要用途 19)函的主要用途 20)函的主要种类及其一般写法 21)会议纪要的用途及其正文的一般写法 22)会议纪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孙光宪著述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光宪述丰富,举凡史举、子类,集类等均有所涉猎,可惜其作大多在宋时已逐渐亡佚,仅有少量作品流传至今,要在广泛搜集古今献的基础上,对孙光宪的述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辩。  相似文献   

16.
17.
路翎小说中所塑造的病态女性形象无疑深受俄苏作家的影响,但两者在刻画类似女性形象时,却体现出了迥异的思索。相比于俄苏文学中病态女性身上的“现代性”特征,路翎笔下的病态女性依旧只是一种传统男性视野中的“叙述”,这种言说特征只是作者的一种本能表达,离“个性解放”的目标还十分遥远,永久的象征性依赖状态恰恰是路翎文本中的病态女性区别于俄苏文学中的同类女性的最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Estrangement i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R.L. Stevenson's Neo-romantic writings, both in language style and in theme. This paper makes the discussion of estrangement in language style based on his novels such as Treasure Island and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相似文献   

19.
台静农以爱情小说的创作走上坛,而真正确立了他在现代小说史上地位的是乡土小说的创作。他的乡土小说描写了古老乡镇的风俗人情画面,展现了乡村百姓的悲剧命运,揭示了老中国儿女灵魂的愚昧与麻木,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后期的小说创作重在青年知识分子革命形象的塑造上,属于早期革命学的范畴。他走了一条从爱情小说到乡土小说,到革命小说,再从革命小说回归到乡土小说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20.
周氏兄弟笔下的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对鲁迅与周作人的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北京的存在对二人成了一种参照,潜在地制约和丰富了他们对乡村中国的文化想象。倘若没有北京的生活经验,鲁迅的乡下小说图景或许不会那么浓地呈现出地域色彩;而周作人关于江南民俗的勾勒,也缺少了对比的色调。鲁迅对北京文化始终持有一种批判态度,而周作人则对北京文化从批判逐渐走向欣赏。打量周氏兄弟与北京文化的关系,可以感受到现代文化中的分分合合,兴衰流变。鲁迅与周作人有许多相近的思想,曾经有过密切合作的历史,也留下了诸多令后人玩味的故事。他们留给北京的,远不是文学上的花絮,倒是关于知识分子自我选择的文化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