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围绕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对这一理论作出了贡献。这些理论成果为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是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的新呼吁和新要求,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自身要求."文本学"与"出场学"的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上的一场方法论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创新,旨在不以任何新的哲学理论形态(本体论)而是以哲学新范式、新方法"重新理解马克思".这场革命是与当代哲学的理论形态进化相平行,又是与时代的历史进程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新形态的"学术化形态"和"现实化形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需要追问的基本问题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合法性"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与"历史形态"之间的关系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具有存在性内涵和历史性内涵,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和文化特征,是对中国现实及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诉求,它具有发展形式、理论成果和价值生成等方面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过程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在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进行新阐释和新发展中形成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流派。面对现代社会发展,人的生活遇到诸多问题,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建设性的思想理论和生态实践策略,指出人的生命是有机的存在。这就要求在当前的生命教育中进行有机化的整体思想观念转换。生命教育呼唤一种有根的教育,生命教育要求培养人的生命共同体意识,生命教育渴求一种整体的价值观念,生命教育注重培养人有机的生态思维,生命教育还要强化课堂生命的生发过程。  相似文献   

6.
时下所说的"科学",主要指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产生的近代自然科学,即实验科学.在西方科学的冲击下,中国固有的实学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世界观、同时也作为一种科学,为先进的中国人所解读、接受和应用."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的实效作用.但是,由于单纯偏重马克思主义的实用科学价值,其信仰、精神和人文价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致使科学主义盛行,人文主义跌落,终致信仰危机."科学发展观"起而纠偏,恢复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开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我国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从哲学视角探究以人为本思想之"人"与"本"的内涵,对于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把握其当代价值意义重大。以人为本思想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谱写了当代中国执政理念的新篇章,积累了实现中国梦的群众基础,推动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8.
魏娜 《教书育人》2013,(6):62-63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哲学地位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理论基础,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理论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当代大学生必须科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西方学者以极大的热情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发展和创新过程中所面对的哲学困境: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哲学悖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维度缺失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主客体间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性问题。基于对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考进行梳理,同时对其偏颇之处进行了评析,以期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出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理论的指称,也是一种实践的象征;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基于“实践结合理论”、“实践选择理论”、“实践创新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过程凸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底蕴;而促进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不断彰显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无疑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