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是英语运用趋同和变异两种力量交互的结果。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既指中国英语变体的形成,也意味着中国本土文化对英语语言的移入。他们不必因为学习和使用英语而改变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价值观念,甚至不必改变自己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只是有助于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开阔的视野参与国际交流,英语学习者无须内化英语本族人的文化标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本国文化或其他文化学习来促进英语的运用能力。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能够促进英汉“界面”的进一步发展,而英汉两种语言的互动将会互相丰富而不是污染。英语的全球化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对中国英语学习和运用者的文化身份、英汉两种语言界面互动,以及中国英语学习和教学产生重大的人文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身份的构建基础和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受到文化身份的制约,两者相互影响。随着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英语拥有了多种文化身份。中国英语,作为一支英语变体,是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共同产物,用符合英语规范的语言内核表达中国的文化、习俗,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代表双层的文化身份,即英语所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和中国本土的汉文化,其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英语的全球化导致英语的本土化,中国英语就是英语与中国本土文化和思维方式结合产生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基于此,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探讨中国四种特殊的思维模式,即形象思维、主体中心思维、整体综合思维及螺旋式思维对中国英语语篇特征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构成了当今复杂的世界英语语境,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多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文章以世界英语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考察英语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语言形态以及认同度,探究中国英语由使用型变体到制度化变体的可转换性,在充分说明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语境下所具备的交际功能、文化功能和认同功能的立论基础上,论证了中国英语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背景下,研究英语变体模式是有意义的。在评述英语变体理论模式的演化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模式,探讨了中国英语连续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指出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趋势是洋滨语→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标准英语,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6.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英语在非英语国家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变体,英语本土化成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探讨的课题,研究中国本土化英语对指导我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英语变体与中国本土化英语入手,探讨中国英语的本土化研究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中国英语本土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英语呈现全球化趋势,体现本土化特征.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中国英语作为一种使用型的英语变体,中式英语作为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形成的一种过渡语系,最终终会趋向同一,融入标准英语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8.
刘影 《考试周刊》2012,(44):73-74
"中国英语"是英语世界化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英语变体。它是基于规范英语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反应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英语变体。本文通过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现状、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来解析"中国英语"。  相似文献   

9.
英语的全球化导致本土化,而本土化又导致各种各样富于地域色彩的英语变体纷纷出现。目前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国别变体,逐渐表现出由使用型变体向制度化变体的转换迹象。本文通过回顾中国英语问题的由来,使用型变体和制度化变体的概念和本质特征,借助Kaehru的三个同心圆理论来分析转换的可能性,并探讨可转换性,针对中国英语探究转换的可能性,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其地位不可撼动。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本土化问题更加突出,出现了许多带有地域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便是其中的代表。对"中国英语"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我国外语教学方面的影响,从而提高"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和语言教学的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当前英语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本土化是英语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英语的本土化发展不仅弥补了现有英语在表述中国文化中独有事物和现象时的不足,而且成为向世界介绍华夏文明的桥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英语必将同各种英语变体一样得到世界的认可,取得它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2.
张艳 《海外英语》2011,(6):328-329,336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其全球化与本土化过程中与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是中国人在其特定环境下进行语言交际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该文以China Daily中的篇章为例,分析了中国英语在词汇层面的特征以及其表现出的中国特色,并指出了中国英语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舒晓兰 《教师》2011,(29):125-126
英语的本土化是英语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英语的本土化发展不仅弥补了现有英语在表述中国文化中独有事物和现象时的不足,而且成为向世界介绍华夏文明的桥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英语”必将同各种英语变体一样得到世界的认可,取得它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从人们对央视记者使用中式英语采访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当前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至少存在三个方面问题,即英语语音教学忽视英语变体的存在、刻意追求英美英语的语音标准和严重脱离语言的实际应用。因此,要深化英语语音教学改革,需做到树立科学的语言态度,确立英语语音的本土化理念,并注重英语口语训练。  相似文献   

15.
英语帝国主义一般指英语霸权地位。语言帝国主义的论调和"世界英语"研究者的思维逻辑大相径庭。由于英语全球化,除了带来英语的变体增多以外,还带来另外一种声音,就是要遏制英语的霸权,保护语言生态。而这种英语扩展的现象并非帝国主义阴谋,语言死亡的责任也非英语全球化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诸多变体,但其在中国的变体最近20几年才逐步得到学术界认可。在目前阶段,学术界对于中国英语作为"英语本土化产物的语言变体"并未完全达成一致,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体系,但是中国英语所特有的表现力以及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必然会更加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37):81-82
英语在成为日益普及的世界语言的同时,也在各地域进行着本土化,从而衍生出不同类型的英语地域变体。本文旨在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从民族、语言认同两个方面,对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共时和历时分析,便于中国学生了解英语的多样性及英语语音不同的国别变体,方便与不同地区的英语使用者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该文回顾了近三十年中国英语变体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研究具有中国社会和文化特征的中国英语有着现实意义和语言学意义,重点强调了跨文化交际中中国英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不能片面强调英语的本土化,在语言描写本身各方面还应向标准英语靠拢。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英语作为全球主要的英语变体之一,有其鲜明的语言特征。聚焦语音层面,通过与其他英语变体语音的比较与分析,从元音、辅音、音变、韵律等方面分析归纳了澳大利亚英语语音的特点,并结合澳大利亚历史和社会发展论述了其语音系统演化的过程,可加深我们对不同英语变体语音特征及其演化路径的了解,进而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3,(67):92-9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英语逐步走向全球充当国际通用语的角色。英语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被赋予了相应的本土特色。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同时进行而不可分割的。英语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但众多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却对中国英语这种变体持有偏见。作为英语教学者,我们有责任对此进行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