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我意识可以从个体意识和性别意识两个层面来理解。"五四"社会启蒙既唤醒了一代青年的个体意识,又唤醒了女性意识。文章通过分析丁玲的早期创作《梦柯》《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阿毛姑娘》,揭示了"五四"时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艰难觉醒。  相似文献   

2.
五四及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蓬勃兴起,常被认为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其实不然,从元明清时期便可见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本文试以元明清时期的代表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讨好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和深化,以此反映当时社会上具有相似境况的女子追求自我意识和个体价值的心路历程,旨在探索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前身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一部重要的志人小说,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生活和思想习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追求自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追求平等,敢于打破男权一统的局面。无论在才智上、胆识上、人格上、思想上,她们都体现出了人性的觉醒,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丁玲是一个为女性的解放而呐喊和狂奔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特别是前期)始终响彻着女性觉醒而反叛世俗的主旋律。她塑造了一批觉醒的女性形象,她们所经历的自我意识、女性意识和生命意识三个层次的觉醒,诠释了中国女性现代性觉醒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剧作家白峰溪代表作品"女性三部曲"展示了当代女性在家庭婚恋、事业追求及自我实现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困境,表现了现代女性一步步走向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但是作品对女性问题的探讨还过多停留在"政治化"或者"社会化"的宏泛层面上,并把女性简单处理成男性化的形象,还存在人为弱化男性角色的倾向,导致在女性意识的呈现方面,多限于女权意识,并未深入到女性本体意识层面,从而使作品内核离真正的女性意识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是资产阶级崛起,资本主义扩张的黄金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进步,女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女性对自我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女性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潮流开始出现并不断壮大。夏洛特的《简.爱》正是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以《简.爱》为研究文本,认为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对女主人公简.爱女性意识觉醒具有双重效应,通过论述资本主义发展与简.爱女性意识觉醒的相似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简.爱性格的影响揭示了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崛起与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女性解放成了女性文学的重要关怀,惟有女性意识的充分觉醒才可能通向真正的女性解放。女作家池莉以她鲜明的女性意识创作的《小姐,你早》体现了她对女性地位的反思和女性意识的反省。作品中的女性,在对事业的追求、情感的定位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实践中展示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境遇与现实命运。  相似文献   

8.
台湾女性文学自50年代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50年代的中国传统型女性文学,着重表现对传统意识的屈从;60年代的受西方现代派影响的女性文学,着重表现性意识的反叛;70年代的新女性主义高扬的女性文学,着重表现主体意识的觉醒。近年来,新生代中的女性作家,又突破叛逆者模式,走向自我意识的独立  相似文献   

9.
《莆田学院学报》2021,(1):64-67
叙述《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大部分女性角色在长期父权制的影响下自我意识缺失,沦为父亲或丈夫的附属品。探讨主人公埃斯佩朗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历程:通过自我努力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中逐渐成长并建立起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种种遭遇逐步唤醒了她的女性意识、写作意识以及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埃斯佩朗莎决心通过写作来改变族裔女性的艰难处境,帮助她们成长为敢于与困境斗争和对未来充满乐观精神的坚强女性,最终实现其女性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  相似文献   

10.
恩施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文化内涵独特深刻.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知恩图报、善恶有报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进步意识.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课程参与: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课程参与是指学生通过介入课程决策、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重构课程等活动从而表达课程权力的一种意识和行为.随着课程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向、学生课程权力意识的觉醒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课程参与问题渐受关注.学生课程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课程的创生;有利于课程变革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2.
将社会性别引入农村和谐社区构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治理理论的内在要求,还是我国农村和谐社区构建的客观要求。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农村和谐社区构建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点:首先,促进我国公民社会性别意识的觉醒;其次,将性别意识纳入公共决策;再次,扩大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最后,拓展农村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Doris Lessing is a productive British female writer,and also she is the eleventh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Many of her works are concerning about the same theme—the growth of women and the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Her short story the Other Woman is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n this theme.This essay mainly employs the feminist criticism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Rose further to probe the awak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story.  相似文献   

14.
魏晋玄学带来了魏晋士人个体的觉醒,而"人的觉醒"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更新,直接促成了文学自觉局面的形成,为文学独立自主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以魏晋文学杰出代表作家嵇康的创作为例分析魏晋玄学大潮中的文学自觉现象——主体意识的高扬、重视情感的抒发、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福建剧作家陈仁鉴的《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莆仙戏作品,以充满张力的戏剧性情节,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人性意识觉醒,隐含的悲凉感,新颖的大团圆结局以及鲜明的当代意识,透露出人文精神探求在当代的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随着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人性、人道主义逐渐得到重视。文学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社会意识形态需求,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史、文学理论的书写视角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从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也可看出,只有尊重个体、追求主体的本真存在以及人的主体意识得到整体性解决,中国文学发展才会少走弯路亦或避免错误——这也是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20世纪初年女子国民捐运动的考察,来探讨这一时期女子国民意识尤其是女子"义务意识"的觉醒及其发展。本文分三个部分:"女国民"意识的觉醒;女子国民捐运动的概况;女子国民捐运动的分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老舍的生命意识为视点,利用文学作品结构的四层次理论,透过其小说中的"善良平民"形象、"混世小市民"形象和"觉醒者"形象等三大形象,探寻并思考老舍的生命意识对其小说形象创造的渗透和影响,希图将老舍小说研究开掘到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1907年至1953年是“英属尼亚萨兰”殖民当局统治南部非洲国家“马拉维”的时期,也是马拉维民族意识迅速觉醒的转折阶段。文章从民族主义研究视角入手,论述了该阶段马拉维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是支撑一个公民社会的伦理基础,也是实践公平正义原则的重要条件。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社区居民的现代公民意识作为一种软力量在构建和谐社区或与政府权力互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还相对薄弱,和谐社区的构建与发展离不开公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