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运用得当可促人警醒,反之,也易产生负作用。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错误,进而转化成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 行为,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或出口带脏,用语不检;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或不留余地、过于极端。这势必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拉大师生心理距离,增加教育难度。因此,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运用得当可促人警醒。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错误,进而转化成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或出口带脏、用语不检,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或盛气凌人、以上压下。这势必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拉大师生心理距离,增加教育难度。因此,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1.客观性。批评学生应首先立足于客观,先作一番调查研究,根据客观情况、犯错误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运用得当可促人警醒。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错误,进而转化成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或出口带脏、用语不检,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或盛气凌人、以上压下。这势必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拉大师生心理距离,增加教育难度。因此,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 ,运用得好可促人警醒。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认识错误 ,进而使学生养成自觉的“自我教育”习惯 ,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 :或出口带脏 ,用语不检 ;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 ;或盛气凌人、以上压下。这势必给学生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 ,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拉大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增加教育难度。因此 ,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 ,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1.客观性。批评学生应首先立足于客观 ,先作一番调查研究 ,根据客…  相似文献   

5.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的期望,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包括个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的自我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由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地要求教育,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过程.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教育的过程变成教育的转化过程.把教育学生变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这种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最高层次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以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作用于置身其中的学生个体,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班级教育的价值应凸显其帮助学生自我提高教育能力的功能,使班级社会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 一、转变观念,正确理解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只是将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其实,自我教育不仅是手段,而且也是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道出了自我教育的真谛.在班级社会中,教师应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完整的班级功能应是社会化与个性化功能的统一,"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偏重"他律"而忽视"自律",影响了班级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7.
教师与学生相处时,充分肯定个体的成功面,还个体自尊和自信,以此撞击个体的心灵,使其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避免"批评"的负面效应,更有利于学生向更完美的健康心理发展.一个从来没得到过肯定的人,很难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批评语是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的不良性格和行为进行否定评价,使学生省悟悔过、提高认识的一种言语形式.教师合适的批评能让学生乐意接受,积极改正;反之,会让学生自暴自弃,既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又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伤害,因此教师批评语应讲求艺术性.根据中学教育心得,侧重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来谈教师批评语的艺术,以期对提高教师批评语的艺术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曹中原 《陕西教育》2002,(11):15-16
常听见一些老师发出这样的叹息:"这个学生,批评一百次也是枉然."无奈的神情令人痛心,也发人深省. 批评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完善自我.换句话说,有效的批评应该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叹息批评失灵的教师,恰恰是在"转化"上显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它能及时让学生觉悟到错误,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转变错误的思想态度.但是,人们大都把批评看作不好的事情,听到批评时,心里总是不乐意、不舒服,即使批评意见十分正确中肯,被批评者也有可能对批评者产生怨恨之情,使批评的教育效果减弱、无效,甚至起反作用.因此,批评方式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一些能够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批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批评也正是想达到这一境界。批评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老师如果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棵大树,不做努力是不行的。批评学生要讲艺术,要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12.
一、班级"小组化"自主管理的意义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越来越累,学生越来越苦。如何让老师在苦中寻乐,让学生在累中求悦呢?那就是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班级"小组化"自主管理模式把班主任的整体管理,转化成小组内的自主管理,小组内通过成立各个管理部门,使学生各司其职,通过量化积分评比,进一步约束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作用于置身其中的学生个体,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班级教育的价值应凸现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功能,使班级社会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所谓"走进心灵",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方法至关重要. 比如"批评".毫无疑问,批评是重要的教育方法,说它重要是因为在教育中批评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因而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15.
老师的批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行为中存在一些错误问题的警示和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身上的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否定评价,其最终目的便是教育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一步帮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同样也属于教师的一种激励方法,老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纠正、限制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行为,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教师的批评必须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当然,教师的批评不是教师内心不良情绪的发泄,它是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的批评更应该像和煦的春风一样,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有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善意、真心的关怀,学生才会真正乐意地接受。  相似文献   

16.
正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心灵。如果你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你会发现它是多么的广阔和复杂,可谓"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然而,教育者的观察往往囿于学生的外显行为,并以此为计划、行动的依据,而鲜透过行为来寻找心理运动的轨迹,满足于单向的灌输式和约束型教育(如"必须""应该"之类),忽视学生的内在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理解、信任学生.没有尊重,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形成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才能使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还记得,我刚接班的时候,学生尽管"顾及我的面子",有意约束自己,但过失行为仍屡见不鲜.没有工作经验的我经常火冒三丈,总以严厉训斥的方式来"制裁"学生的过失行为,但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18.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人类是完全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任何一项教育活动,如果未能让主体获得真实体验,未能留下痕迹,那只能说是无效的.所以要让学生们真正理解需要他们懂得的道理,并且内化为其行为,就必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能触动学生心灵的问题和事物,真正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去感悟.  相似文献   

19.
房寄宇 《考试周刊》2013,(37):190-190
<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它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燃料,更是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有力支撑。在班级管理中,我让爱的能量支持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班主任来说,学生管理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教育是一种在外界教育影响下,从一定的信念和志向出发,对自已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自我培养、自我进取、自我规范、自我发现的精神活动.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指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固的自觉行为.有了自我教育要求,学生就会产生一股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焕发出一种不可抑制的求知欲望.多少年来,学校教育较多地是注"入","包办,"限制,"束缚了孩子的发展,所以,开展自我教育活动,既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现实需要,又是时代对教育改革提出的重要课题.一九八四年秋,我校五年级学生在校代会上提交一份提案:提出"希望学校给我们少先队员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