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禹之谟是辛亥革命准备时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他一生注重实践,反对空谈,勇于任事,敢于斗争,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献身,尽力实践,他在“知”“行”关系中强调“行”的决定作用,在中华民族处于严重危机的当时,唤起群众到救亡图存的实际斗争中去,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贞继承了他的老师王襞"凡圣同一心,行解能兼进"的思想,不尚空谈,强调印证心体,主张知行合一,躬行力践.他在邻里族中进行了广泛的道德实践,特别是他的助人义举闻名遐迩,传遍淮南,被誉为"韩大善士"、"东海贤人".应该说,韩贞知行合一、行解兼胜的思想和实践,既是一种认知方式,也是他的一种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典型的"知"、"行"统一课程.其基本特点是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实践性.前两者是"知",后者则是"行".中国古代"知行分离观"对该课教育具有不利影响.该课改革须从"知"、"行"统一观入手,在"行"上下功夫.一要加强组织管理,将实践活动标准化.二要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增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明确教师主导地位,在"导行"中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他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课堂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教学主线,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游戏情境与生活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5.
张琦 《华章》2009,(10)
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的深入,"文化他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探讨翻译中"文化他者"概念入手,探讨翻译实践中"文化他者"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强调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原则之一:"解放儿童创造力",在当今实施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一、营造让幼儿乐于创造,敢于创造的环境1.物质环境的营造人的感官往往是可以彼此打动或沟通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与所欣赏的美术作品内容相关的活动情境或者生活  相似文献   

7.
"行"指"践行"或是"实践"。"行"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在数学教学中应始终贯穿"行",为行而学、在行中学、学以致行、以行检学,使学生"行"在知识的产生过程,"行"在实践的应用过程。注重"行"的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背景 我校毗邻世博园区,这就为开展世博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2009年,依照<关于制定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指导意见>的要求,我们将迎世博作为教育契机和抓手,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了"五‘行'迎世博"系列主题活动. 经典行,品世博文化--开展"迎世博,寻遗珍"巡访活动. 场馆行,看世博变迁--进行以探访世博展馆的变迁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环保行,倡绿色世博--开展世博倒计时一周年"我微笑·我捡起"志愿者大行动,宣传绿色环保的"低碳"世博.  相似文献   

9.
“言”与“行”,是孔子对人们立身处世中的思想和行为提出的指导性原则和主张。关于言,他认为,要“慎于言”,“言必有中”,“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强调加强品德修养足言语得当的前提,说话要讲究文采,反对花言巧语。关于行,他主张“敏于行”,强调“听其言而观其行”,行的目的是推行和实践他所提出的观念、原则和道德伦理规范。“言”与“行”二者的关系是统一的,但更强调和重视“行”,表现了他实践第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实践思想极其丰富。他先后提出了"做""练习""训练""实践""用""行"等概念,其内涵与语文实践是相一致的。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知识与实践、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几对关系;在语文实践方式、方法和途径选择上,则要坚持综合性,坚持两条腿走路,注重预习和讨论,坚持反复历练。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黑暗时代,大变革的时代。血气方刚的李大钊借着北斗星光,勇敢地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大道,他是中国革命的引路人。辛亥革命后,引领反袁反督斗争,继续反帝反封建。在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尚未传入中国,李大钊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是先进的,指引走继续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道路是正确的。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引领学习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高瞻远瞩,引领中国人民走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之路,勇往直前,站在革命的最前列,为中国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了新中国,引领建立中国共产党。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实际创始人之一,为党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更是信心百倍地引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他指出了革命的对象与斗争方向,不屈不挠、疾志不渝地宣传与组织人民大众为建立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开始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与先前轻视劳动群众相比,他开始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他极力促进工人阶级的觉醒与革命斗争,但同时他的思想又时常停留在改良主义阶段,悲观主义色彩浓烈.这一思想状态与他过渡时期思想的混杂相关.他在工人运动问题上改良和革命的双重性也对他后来在工人运动态度上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开始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与先前轻视劳动群众相比,他开始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他极力促进工人阶级的觉醒与革命斗争,但同时他的思想又时常停留在改良主义阶段,悲观主义色彩浓烈。这一思想状态与他过渡时期思想的混杂相关。他在工人运动问题上改良和革命的双重性也对他后来在工人运动态度上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适以科学为人生观的基础,以科学的态度、精神和方法来对待自己的文学批评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究其原因,乃是杜威的实验主义对胡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杜威的实验主义对胡适的文学批评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思想独立,敢于质疑文学批评界的定论,并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二,尊重事实,小心求证,孜孜寻求文学活动中的真理。  相似文献   

15.
成功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的卓越贡献。中国革命从城市中心向农村中心的转移的认识,首先是毛泽东独立思考的结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在其中起了杰出的历史作用。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发展农村根据地的完整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了说明。贯穿这条独特道路及其理论的基本精神,就是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坚持这个基本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中国革命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6.
清末政治风雨如晦、风云诡谲之时,是倡行改良,还是号召革命,构成了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斗争焦点。康有为在戊戌前后“一以贯之”借董子学以推行其改良主张;章太炎则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换过程;刘师培以董子学比附现代民主之义和民族主义,并反驳改良派的理论根基公羊学,以此来驳斥改良,宣传革命。章太炎、刘师培与康有为的争论,表明上是古文经对今文经的学术论争,实际上体现的是革命与改良的政治斗争,体现了社会上改良思潮向革命思潮的一轮转换。  相似文献   

17.
戴震与康德是18世纪中后叶中国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面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传统和哲学权威话语,敢于率直地提出质疑与挑战。他们分别在宇宙观、认知论和伦理哲学等层面对旧的哲学体系予以了批判和颠覆,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架构,从而成为中西近代哲学革命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雷铁崖不仅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其从事民主革命的宣传活动中,著有相当数量的诗作。透过其诗作,我们可以感知其深厚的革命情怀和深深的忧国忧民意识。然而,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其革命作用的正常发挥。这说明,仅有革命的情怀是不够的,更需要科学的革命的理论作指导,才能避免悲观失望情绪的产生,增强革命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贺昌少年立志,坚信马列主义,学生时代投身革命,从事和领导我国早期的学生运动、青年运动、工人运动、武装斗争、苏维埃建设等革命运动。他曾担任过党、团、军队及其他革命团体的许多领导职务。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了人民的翻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不朽功勋,他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激励,对中国革命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江林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4):20-21,28
《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深入地反思了法国大革命模式的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历史教训,全面地总结和论证了通过普选掌握民主立宪政体人民代议机构权力中心以实现和平转变的优势和利益,分析了在当代军事变革的新形势下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劣势和不利,批驳了“革命权利”说。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原著——《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全面而透彻的解读,是对恩格斯关于开展合法斗争观点的更好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