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课程编制的历史 ,描述了国内外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理论建设的现状 ;对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理论的主要范畴 ;指出了中国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理论建设的任务和完成这一任务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一个优化了的商学院课程计划为个案,从课程编制理论的视角对该课程计划进行了分析,尝试指出课程计划编制中的普遍规律和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以期指导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3.
课程是制约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要想实现课程编制的适切性,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划分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的层次,理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非常必要。高等学校课程编制以编制对象的复杂性为根据划分为:单门课程的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和人才培养总体方案的编制;以编制主体为根据划分为:教师、学生个体层次的课程编制,系(教研室)层次的课程编制,学院(系)层次的课程编制,学校(学院)层次的课程编制和国家层次的课程编制。这两种分类的课程编制层次彼此结合形成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学术领域的特点对大学本科课程编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学术领域的特点对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的问题是高等学校课程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近年来国外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最新成果,对这一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归结,并结合中国实际,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课程编制的三个层次及其权力分配 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作为一种学术计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编制,即:单门课程的编制、培养计划的编制和以学院为单位的课程编制。下表归纳了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编制主体(即权力分配情况)、课程编制的目的以及各层次的直接上级领导。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的层次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表明 ,高等学校课程作为一种学术计划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编制 :单门课程的编制、培养计划的编制和以学院为单位的课程编制。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在编制主体、编制过程、影响因素以及编制结果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探讨 ,有助于揭示不同层次课程编制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法,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编制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研究的意义、价值以及如何编制等问题,从课程理论的视角作了思考和回答,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编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构建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课程是学校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高等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性机构,高等学校的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知识载体及各项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高等教育课程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高等学校课程教学具有学科专业性强的特点,对高等学校课程研究的难度凸显。尤其是高等教育课程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方法论缺失,使得对高等教育课程研究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同时无法深入学科内部进行深层次探讨,因此,本文仅对目前高校课程研究及改革中的部分显性问题做一些浅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西方课程编制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课程编制模式及其启示代蕊华课程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课程编制又是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西方在课程编制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运用方面有很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因而,对西方课程编制的模式进行必要的探索,对我国的课程编制的理论和实践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价值、挑战与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战略管理是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模式变革的趋势,制定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是战略管理的核心。高等学校战略规划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精神向导、宣言书和制度创新的蓝图。我国高等学校目前缺乏编制和实施高校战略规划的体制性内源力,对战略规划的有效性缺乏理性判断与客观信任,高校战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组织建设滞后,对高校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缺乏必要的研究,同时,校长的任用方式直接影响了战略规划的价值实现等,这些都需要进行改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与学校组织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是当前学校组织变革的主要驱动力。新课程对学校组织的工作任务、教职工、组织结构、教育技术四个变量提出了变革要求。为了应对新课程的挑战,学校组织变革应采取如下策略: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确立校本管理模式;变革学校领导方式;建立新型的合作教学文化;倡导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美国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儿童学习的“第二课堂”。我国因为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疏离、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社区文化欠发展等原因,社区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利用。唤醒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意识、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转化机制是我国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促进课程发展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评价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建立符合新课程发展需要的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正逐渐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促进课程发展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基础上进行构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目标体系、学校保障体系、学校发展能力体系、学校成效。对这一体系的研究可以深入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全面启动,为了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课程设置是继续教育工程的核心。明确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构建科学、实用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Every school should have an organised policy for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establishing every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language and reading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years of schooling. Language for Life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肩负着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责任的高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为满足新课改的师资要求,高师继续教育应依托高等师范教育资源,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调整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职业化;重塑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培训专业化;拥有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自己的品牌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之于教师的意义以及高中教师消极应付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之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适合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所需研究型教师的对策:从教师的考核和管理机制入手,致力于建立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评比办法和激励机制;建立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或综合实践课程处,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和交流;创建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独特的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Goals for adding philosophy to the school curriculum centre on the perceived need to improve the general qua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found in society. School philosophy also provides a means for asking questions of value and purpose about curriculum content across and between subjects, and, furthermore, it affirms the capability of children to think philosophically. Two main routes suggested are the introduction of philosophy as a subject, and processes of facilitating philosophical discussions as a way of establishing classroom ‘communities of inquir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lace of philosophy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drawing on three relevant examples of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social studies,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Kura Kaupapa Māori.  相似文献   

19.
课程建设是学院专业建设的灵魂。传统本科院校向职业技术类院校转型,就要实现由学科化教学向工程化教学的转变。为此,需要清醒认识目前职业教育在课程建设上的弊端,调整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的训练。同时,改进学业评价机制,建立起注重过程考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方式灵活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创建有地方特色的研究型课程--以上海课程改革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体现上海城市精神、凸显上海课程特点,上海市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创建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小学研究型课程。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创建,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建设主要侧重于研究型课程的整体设计,设计课程各个要素和各个学段的研究型课程;微观层面课程建设主要侧重于建设多样化的学校课程, 开发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和建立规范化的课程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