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清代杰出的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年)对我国的方志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三十八年,章学诚作《和州志例》,次年撰成《和州志》四十二篇,这是他最早编修的一部地方志。乾隆五十四年,他又为亳州知州裴振撰《亳州志》.此外,他还编修了《永清县志》并参与《湖北通志》的编纂。章学诚为安徽修的两种地方志在他的方志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亳州志》是他的“颇有新得”之作,他自视很高,说:  相似文献   

2.
付杰 《天中学刊》2023,(1):88-93
《全宋诗》与《全唐诗补编》均依据《咸淳临安志》收录白元鉴诗《大涤山》和《大涤洞》。经考察,白元鉴是唐代道士,《全宋诗》中的《大涤山》《大涤洞》为误收。白元鉴存世诗歌共10首,以《洞霄诗集》所集最为完整。《咸淳临安志》和《诗渊》所收录的白元鉴诗,内容与《洞霄诗集》本有较大差异,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书》又名《罪惟录》,是清初查继佐写的一部编年体明代史书。其《太宗纪》、《科举志》均称永乐七年会试副榜第一名为孔鹗,与《明太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补编》所记不合。考明清碑文、笔记、史册等多种材料,证明《明书》之《太宗纪》、《科举志》上述记载存在疏误,“孔鹗”当改为“孔谔”。  相似文献   

4.
《全明词》与《全明词补编》是迄今为止搜录明代词作最完备的集子,泽惠学林,功莫善焉。然而,明人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仍有不少词人佚作有待收罗。今新辑得《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未收词人3家、词作75首,以期对明词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张孝祥的诗歌,以40卷本《于湖居士文集》所收最多,计含古诗4卷、律诗4卷、绝句3卷,共11卷412首.后来,徐鹏先生据《永乐大典》补遗4题5首,收在其校点的《于湖居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中.199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韩酉山先生的《张孝祥年谱》一书,韩先生在徐本补遗的基础上,另据《历阳典录》、《芜湖县志》、《直隶和州志》拾遗3题3首.近来,笔者于张孝祥诗歌也有新的发现,特为辑出,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6.
宣城地方文献中的宋佚诗--《全宋诗》补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宋诗》有不少遗漏.本文从几种宣城地方文献中辑得宋佚诗六十余首,尤以嘉庆《泾县志》为多,其中有些作者未入录《全宋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传世的黄帝《巾几铭》至少存在3种,史源比较清楚。南宋罗泌所录《巾几铭》主要取自《左传》,杂糅《史记》之文而成。明代杨慎所录的两种《巾几铭》,第一种取自《六韬》之文,第二种则是将“五帝之戒”中“黄帝之戒”与《淮南子》所引《尧戒》拼接而成。稍后董斯张所录《巾几铭》,自注称出自《帝王世纪》并不可靠,实则与杨慎所录第二种《巾几铭》雷同,并且出处存在刻意造伪的迹象。以上各种黄帝《巾几铭》,皆属于晚出文献,应当是后人附会旧说制作,而少数学者将其视为《黄帝铭》六篇之一则属于臆测。因此,应当将其从《黄帝铭》遗篇中剔除,不宜再将其作为探讨黄老思想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8.
《七志》《七录》是两部极重要的目录书,于南朝时期问世。较前代,这两部目录中新增了对佛、道书籍的著录。《七录》的撰者阮孝绪说,《七录》与《七志》"所宗有不同"、"其教有浅深"。对此说法进行了分析验证,探究了阮氏的目录学观念。指出其目录中给予佛、道类别地位的做法,推动了目录体例之趋于完备,表现出目录学者对于思想发展的尊崇。《七录》对后代目录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但表现为其为确立正统地位的四部分类法创造了条件,也表现为其为当时长足发展的佛、道类书目的著录创造了条件。以书籍目录的方式来反映时代思想的繁盛多元,这是对时代思想进展的客观审视的体现,是目录文献为后世的思想研究提供的静态记载,是记录思想史发展的特殊体式。  相似文献   

9.
吴汝纶是晚期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人物 ,他以“字字有本 ,篇篇成文”为原则修成的《深州风土记》 ,与旧志体例有所不同。该志“人谱”“金石”等篇中的史学研究方法 ,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且“人谱”为吴汝纶首创。《深州风土记》为清末名志 ,这一事实批驳了章学诚“文人不可与修志”的偏见。它对直隶及后来河北的不少名志起到了示范作用 ,其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彭志 《天中学刊》2015,30(1):97-102
地方志中存留有少量清顺治、康熙两朝词人词作,尚未被《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及各类辑佚论文著录,今新补22家52首词,以备《全清词》重编时参考。《全清词·顺康卷》及《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已收词人,则录出佚作;失收词人,则在词作前考订词人生平。  相似文献   

11.
《泽州府志》历经明清两朝编修,可称为地方志之精品。但其仍有考证不精,误收,错收、应收未收者居多,且收录书名缺乏精校。故本文以《泽州府志卷四十三·经籍目》(明—清)部分为研究对象,今取良史、通志诸书以考辨之,去伪存真,对其进行校、补。  相似文献   

12.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其中的人称代词进行穷尽式的搜集、共时和历时的比对,分析其中人称代词的数量、使用频率、单复数、语法等问题,以期客观地展示《华阳国志》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面貌,为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研究提供专书描写材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翻检新修地方志,考证得出位于近代上海法租界内的朱葆三路曾经历过命名——改名——复名——再改名等阶段,首度命名始于1922年,中止时间为1943年10月9日。大约从抗战胜利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又被复名使用,总计使用时间3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4.
巴蜀方志中记载了大量的植物名称,为我们保留了丰富的资料,这些植物名的命名理据分为以下四种:特征理据、相似理据、功能理据和文化理据。  相似文献   

15.
道光《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承续前志,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为完善,与《大清一统志》紧密结合,实现了为《大清一统志》取材的目的,表现出清代地方志编纂高度的成熟。道光《夔州府志》是现存内容最全面、体例最完备的以三峡库区为中心的地方志书,是研究古夔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泽州府志·经籍目》录泽州人唐代著作3人5部,宋代著作5人9部。考唐代2人非泽州人,著作已亡佚,辑得裴约言《灵异记》3条,增补亡佚书目一条。宋代著作除刘义叟《五行志》《历志》见于史书,其它也已亡佚,考辑得《鸡林志》数条,增补佚书目一条。  相似文献   

17.
自宋代起,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机缘,闽西一隅一直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及至清代,伴随理学贞节观的极端化发展思潮,闽西地区礼教之风更是严肃,出现了包括节妇、烈妇、贞女、烈女、义妇在内的庞大的列女群体。文章对乾隆《汀州府志》中的列女群体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其命运的基本轨迹,以期正确看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客家研究热潮的兴起,对于"客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接影响到客家社会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康熙二十六年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所编《永安县次志》为中心,结合当地族谱等民间文献,讨论"客家"称谓之始与当时永安的客家社会;认为《永安县次志》所提"客家"是至今所见最早的文字记载,所载围楼、风俗等,与梅州地区大同小异;研究明末清初的永安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研究客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对王仲荦先生《郭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的校释作了部分订补。  相似文献   

20.
因某一部电影而出版的电影书包括电影书衣版、电影小说、电影剧本、拍摄纪事及电影写真等五种,虽多为商业营销目的下的产物,然而其摄制纪录、影片解说及原著、剧本可以延伸对电影的认识,或供阅听人玩索回味,是有益的大众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