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振宏 《语文天地》2009,(11):41-42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平等、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向:由重知识的接受性学习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转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由呆板的机械性教学转向互动的探究性教学。怎样在语文课上进行“互动探究性”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试作一肤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使得教学方式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由重知识的接受性学习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转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由呆板的机械性教学转向互动的交往式教学.这些,都给我们的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互动探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这三大转向冲击传统教学的最好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平等、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于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向:由重知识的接受性学习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由单一的认识性教学转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由呆板的机械性教学转向互动的探究性教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是近年来颇受教育界重视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数学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学习者对数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应用。一般而言探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征:(1)重体验;(2)重参与;(3)重过程;(4)重应用。开设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正在进行一场重要的变革,其基本特征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由重知识的接受性教学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教学的应然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着与众不同的实践价值取向;主体作用重儿童的自主性,学习过程重学生在生活世界的过程体验和感悟,学习结果既重知识的获得又重精神的培养。探究性教学是基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与此相应,探究性教学理应走向:知识获得同时的科学技能掌握、科学精神和情感培养的教学目的.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取向,多维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地的不断深入,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和接受。理念一变,教学行为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大旗下,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文本的互动已成课堂上势不可挡的潮流,热闹、开放、自主、灵活似乎是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然而站在是否符合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和规律的高度来审视当下的“探究性学习”,就会发现很有必要对目前这股探究性学习的热潮进行一下深入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略论现代德育的路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前者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后者是以成人的世界和社会的要求为本,体现社会的意志或成人的意志,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作为对传统德育高耗低效现状的反思性选择,现代德育正实现着从“重教”到“重学”的路径转向:在德育内容上,由掌握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向;在德育方式上,由重灌输向灌输与选择整合转向;在德育过程中,由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向。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行,课程改革必然带来教学观的根本转变。教学将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从单一的知识认知转向多维的体验,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所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与技术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试论当前教学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课程的改革必然带来教学观的根本转变。我们的教学将从重知识的接受性教学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从单一的认知性教学转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从机械的决定性教学转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学。本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来阐述当前教学观的转变问题。1.教学方式: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相似文献   

11.
当前,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存在重探究性学习、轻接受性学习,重学习的形式展现、轻学习的实际收效,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轻板书板画的功能.重激励性评价、轻发展性评价的现象。本文从新课程的要义出发,对此“四重四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选 《大学时代》2006,(8):156-15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究”;四大学习领域。新的美术课就要以增产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以课标为依据,采用不同的能力评价标准、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真正地提高到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现有的美术课的教学组织方式,摆脱教学单纯致力于教法、学法、探讨的局限,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以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美术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也是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诸多新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如,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教材更是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家良 《学语文》2008,(2):54-54
研究性作文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创造生成的新课题。它把研究性学习引入中学作文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追求研究活动的“过程”性,讲求“过程”的浸润,在“类比、分析、互动”中掌握规律,习得作文技能,在“过程”中实现对文体知识的传授,学得作文规律,其核心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其特质是归类、比较、互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系列变革。语文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满堂灌”转向“满堂读”,后又转向“满堂闹”(学生讨论)。课堂的主客体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作用由主体转为主导,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的角色由客体转为主体,由“配角”变为“主角”。不管怎样变革语文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语文课堂的“味”与语文课程的性质不能改,更不能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多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学生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要重观察、重参与、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浅谈一下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谌登玉 《贵州教育》2010,(10):36-36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会把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分类,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几次探究活动,搞几个专题训练,结果探究问题成了“探究题海”;或仅限于探究性学习的“一招一式”,其操作流于形式;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结果性知识的获得,而忽略了探究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无从谈起。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精心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01年走入新课程改革以后,新课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同时特别强调在教学中要通过互动和和学生的感悟来学习语言。我们称之为新课程的“学习观”。这一理念是针对多年探讨和改革后,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研究轻积累,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现状提出来的。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他们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20.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近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可喜现象,就是各式各样带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开始冲击我们呆板沉闷的语文课堂教学。诚然,有些“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还嫌生硬和幼稚,师生都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理解和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