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计划色彩浓厚的办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需要。我国选择计划性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离不开复杂的历史背景;我国改革计划性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在现实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改革我国计划性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关键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可以从转变办学思想、丰富办学主体、落实办学自主权和营造公平的办学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下,以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为主体的、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原创性的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新路子.以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为节点,可以将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雏形、自发组建、协调管理、积极发展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是衡量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价值尺度,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遵循。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工具,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制度的变迁历程,相继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为主时期的制度生成阶段、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制度调适阶段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制度创新阶段。深层结构要素驱动与路径依赖锁定形塑出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制度“变”与“不变”的“混合模型”。推动制度集成创新,是企业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和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发秩序理论认为社会秩序由自生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组成。高等教育秩序也是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的统一,自发秩序表现为"学术自由、高校自治"的传统,计划秩序表现为学校行政权力的强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加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办学主体间的经济利益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办学要回应政府、企业、校友、学生、教师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从而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性。这种办学利益主体关系的多元性也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在办学质量的评估中应该是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这对于破除传统的单一主体评估的弊端,形成多元利益相关者主体共同评估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多中心评估模式,促进职业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艳红 《红领巾》2005,(6):61-64
从18世纪古典经济学产生到当代,有关市场经济秩序形成的学说,大体可分为自发演进观、理性构建观、立宪自发演进观、构建-演进和谐论等几类观点.前三种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后一种观点较切合我国实际.我国应根据构建与演进相结合的市场秩序形成学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管理体制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各主体的地位和功能是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外部,需要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有限调节、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在内部,需要建立科学的组织治理结构,通过制度设计,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和利益协调规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秩序的逻辑:自发秩序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秩序理论认为社会秩序由自生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组成.高等教育秩序也是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的统一,自发秩序表现为"学术自由、高校自冶"的传统,计划秩序表现为学校行政权力的强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加大.  相似文献   

9.
社会秩序既可经由"命令—服从"的路径形成,也可以在人们的自由活动中自发形成;前者是计划秩序,后者是自发秩序。自发秩序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在逻辑和现实中都有其合理性。我国高等教育秩序以计划秩序为主,也有一定成分的自发秩序,但这种自发秩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有时它会背离基本的价值。自发秩序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契合,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培育和规范高等教育自发秩序。  相似文献   

10.
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是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现状的基础上,兼用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探讨我国职业教育的七种办学形式,有利于构建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充分发挥公办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发展的优劣不在于学历层次高低 ,而在于能否产学高度结合 ,办出学校特色 ,取得优良办学效益。因此 ,对高职教育不能用学术型高校的标准来要求 ,而应开拓创新 ,建设各具特色的高职院校。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把握产业脉搏、引领服装时尚、融入服装产业、根植产业沃土 ,实现全方位产学一体化 ,形成了学院品牌和办学特色 ,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疏离态势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疏离态势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教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它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均衡,甚至会造成诸多社会隐患:高职教育的运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导致高职院校未找到有高职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不够,正在遭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与挤压;培养模式的稳定性与人才需求的可变性之间的矛盾,致使专业建设粗放不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教育质量偏低未契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办学层次低不适应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文化影响与经济影响不同步之问的矛盾,精英教育的传统思想占主导地位,造成人们对高职教育的鄙视,使得高职教育成为市场调控失灵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行业组织: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职业教育管理处于政府和市场、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四难"尴尬境地之中.解决这个困境,就要使脱离生产实际的学校教育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其关键在于寻找能够有效克服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兼顾教育与行业利益的最佳平台.在当前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下,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职业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双减”政策的出台后,教育培训市场被整顿。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培训领域新的风口,将会迎来大量教育培训机构的转入。面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职业教育未来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走优质化高质量办学之路;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走创新型现代化办学之路;要适应产业发展新需求,走产教融合的办学之路;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创业者成败得失的经验、市场经济对创业者的素质需求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态的现实表明:创业心理教育,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然的核心课程。就创业心理教育在高职创业教育中的价值地位、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以及评价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As China transitions from teacher education to teacher training, its vocational teacher development system should focus 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advantages and unique functions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be fully used and recogniz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ransition and build an open development system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及高等职业教育(技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高等职业教育全球化发展为方向,立足于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基于对加强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意义的全面分析,提出加强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五大途径:建立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合作组织、确立教育教学改革与合作项目、探索培养适应两岸环境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与技能型人才途径、推行双语教学和国际合作办学、加强学校的开放性办学。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两岸教育合作之合力,不断提升学校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如何在政府之外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中介机构。对教育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外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外发达国家中介组织参与的特点及经验进行归纳,试图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以此为借鉴,提出保障中介组织合法地位、加强中介组织专业化建设及市场化运作等相关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explores links between terti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between tertiary education and the labour market as determinants of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transition patterns in Canada. The study consists of a provincial analysis that maps the typology of transition systems across Canada’s devolved federated tertiary education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tionally: the links between education and work are relatively loose aside from regulated occupations; there is an emphasis on general education; and qualifications are used as a screen for entry to the labour market. However, while Canada can be broadly understood as a liberal market economy, there is provincial diversity within the nation; and there are varying logic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 deployment of labour, and relations between institutions. The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frameworks, structure of jobs, and formation of skill in Canada’s largest provinces of British Columbia, Alberta, Ontario and Quebec reveal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tion systems. However, despite intern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valu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ari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have not been enough to shift the federal pattern as a whole. Instead, in Canada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generally stigmatised and viewed as signalling low ability and motivation.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兴办教育合作项目,我们已经对全球颇负盛名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不再陌生。通过澳方培训包的本土化以及中方课程模块化等手段,可以实现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益借鉴,并且使之适应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使之满足中国的职业人才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