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般认为,清<康熙字典>是最早以"字典"命名的辞书,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在唐以前就已有了以"字典"命名的辞书,其根据是唐释慧琳在其<一切经音义>中九引<字典>.笔者认为,在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所出现的<字典>其实是<文字典说>的简称,两者实为一书.  相似文献   

2.
宋代以降,关于<毛诗序>的存废之争不断.但<诗经>研究界在批评<毛诗序>遮蔽了<诗经>"本义"的同时,又以<诗经>"本义"遮障了重新发现<毛诗序>诗学价值的目光.从现代阐释学和寓言诗学的视域看来,<毛诗序>已经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关于<诗经*国风>的寓言诗学,并具备有效的寓言化阐释策略.但是<毛诗序>的寓言诗学仍然带有明显的形式上的粗糙.  相似文献   

3.
在<宋史·艺文志>和<宋史·道学传>中分别记载宋人冯忠恕编纂的<涪陵记>与<涪陵纪善录>.在后世的文献中两书亦被陆续提到,且被看做同书异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考,认为<宋史·艺文志>在编纂此条书目的过程中漏掉了"善录"二字.也就是说,<宋史·艺文志>中的"冯忠恕<涪陵记>一卷"实为"冯忠恕<涪陵纪善录>一卷"之讹.  相似文献   

4.
吴智龙 《文教资料》2009,(18):34-35
"落花"这一意象,自古以来就被广泛采用,红楼梦中由"黛玉葬花"引出的<葬花吟>则是给了"落花"一个归宿.本文就将从<葬花吟>与唐寅<落花诗>、龚自珍<西郊落花歌>的比较入手,探索"落花"意象的发展与开拓过程.  相似文献   

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在对于"情"以及"情"与"乐"关系的认识层面上,关于<诗>与礼的论述中以及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上,它们的"<诗>论"都具有一致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诗>论"的相似性、<荀子>与毛鲁韩三家<诗经>传授联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相似性,则非常有力地印证并丰富了孔子--七十子--一七十子后学--苟孟--汉儒这一条先秦儒学经籍传授以及思想延续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教育导刊>2007年第9期(下半月) "专家论坛"栏目刊发了王振宇教授的<善待教育理论--从"适度体罚"说起>一文(以下简称<善>文),对该刊2007年第5期(下半月) "心理康乐"栏目刊发的<适度体罚有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一文(以下简称<适>文)的观点提出了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7.
《离骚》"结构"研究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近五十年来楚辞学界从不同"视角"研究<离骚>结构的代表性实例,论析了"文章学"的<离骚>"两个主题旋律"及"一个中心链条"结构说,"楚辞学"的<离骚>"二段式结构"说,"民俗学"的<离骚>"巫事活动形式"构成说,"审美形态"学的<离骚>"悲剧结构"说的成就得失,提出了适应文学作品的"多层次"、"复调"结构特点,进行多侧面的结构研究,以揭示<离骚>等文学作品艺术奥秘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9.
杨大恒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4期发表了<"曾"字读音一辨>,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王羲之<兰亭集序>给"曾不知老之将至"的"曾"注音为zeng有误,应读céng.  相似文献   

10.
扬雄<太玄>与汉代官方易学偏重象数不同,它既重象数构建,又重义理诠释.本文以判别战国末年至秦汉时的"儒道互补"类型为基础,认为<太玄>与<易传>一样,属于"象数解释吸取道家思想,由经衍生的义理诠释归宗儒家思想"的"儒道互补"类型,具体分析<太玄>兼具"玄摛万类"的道家思想和"玄为仁义"的儒家伦理,可发现<太玄>"以<易>、<老>形式言儒"的著作体例体现了"取道宗儒"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1.
说"负翁"     
近两年,报刊上频频出现"负翁"一词.例如:<"负翁"现象值得三思>(<企业研究>2003年15期)<超前消费,托出城市新"负翁">(<四川统一战线>2003年12期)、<吝啬富翁与慷慨负翁>(<商业文化>2005年1期)、<透析大学生"负翁"消费意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提前做"负翁"让我婚姻告急>(<科学投资>2005年1期)、<"校园负翁"现象透视>(<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6日教育版).含有或论述这个新词的标题或文章真是数不胜数.笔者通过百度搜索,能找到相关网页约175000篇,可见"负翁"一词在日益走俏,其使用率在持续攀高.  相似文献   

12.
说到沈丛文湘西题材的小说,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他的<边城>,而<萧萧>、<柏子>、<贵生>等作品,同样展现了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常"与"变".在这些作品中,他以一个"农民"的视角.运用富有湘西特色的地方语言,表现出"乡下人"原有的生存方式和现代文明入侵所带来的人生悲喜剧.<长河>是一部同类题材的小说,本文谈谈对<长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清代学者崔述是史学名家,其史学思维方式也贯穿到了他的读<诗>笔记--<读风偶识>中,他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使<读风偶识>染上了浓重的史学色彩.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崔述对"诗可以观"的理论认识与其观<诗>知政的说<诗>实践是高度一致的.他认为"诗可以观"就是指通过<诗经>可以考察政事得失、历史变化,强调现<诗>知政的作用;在说<诗>实践中,崔述透过<诗经·国风>文本看历史兴袁、政治得失、风俗好坏.二是以史证诗,据<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考证<国风>某篇是否属诸某人,是否反映某件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 <流动的空气>一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属于一节观察实验课,它和<了解空气>、<被压缩的空气>、<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共同组成了"空气"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15.
<诗经>在周代是入乐演唱的乐歌,从<风>、<雅>、<颂>的分类到<诗经>的存在形式都说明了这一点."诗"和"乐"相结合,成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儒家用诗传统的影响,以及周代雅乐的消亡,<诗经>的音乐特色逐渐消失,歌词内容的政治道德伦理意义日渐突出,<诗经>成为了一部政治道德的寓言.  相似文献   

16.
对<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蒙恬北逐匈奴年代提出了质疑,并对其"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毒"一句读法作了考释;同时对<汉书>中<张良传>、<郦商传>、<百官公卿表序>内若干语句进行了辨析,指出了<田广明传>中颜注之一误.  相似文献   

17.
<公羊>学是儒家今文经学的中坚,相对于古文经学而言,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学术风貌.<公羊传>的核心是"三世说"和与之相为表里的"大一统"理论.清朝中叶,今文经学复兴,就是以<公羊>学的再度兴盛为标志.清代<公羊>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常州学派的<公羊>学复兴时期,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公羊>学改造时期和康有为为代表的高峰时期.其最突出的特征,一是继承汉代<公羊>学微言大义学说,二是注入了进化论和变易思想,三是不断加强的经世致用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经学的最后一位今文学大师,廖平<公羊>学的出发点并未脱离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宗旨,只不过他更热衷于"思想"的建设,企图用"思想"来代替行动.其特点,一是以阐发<春秋>微言大义为宗旨,二是以笃守今文家法.复明两汉师说为旨归.在晚清<公羊>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刘洪强 《天中学刊》2010,25(3):82-84
<歧路灯>的创作并非只参考了明代<型世言>中的一些情节,它至少还汲取了宋代沈俶<谐史>中的"四明戴献可"篇的养分,"四明戴献可"中的义仆"杨忠"与<歧路灯>中的义仆"王中"的名字十分相似就是最大的确证.因此,<歧路灯>曾经参考过<谐史>与<型世言>,但<型世言>在国内"佚失了近四百年",李绿园看到是应该是<型世言>改编本--<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与(别本)<二刻拍案惊奇>等.  相似文献   

19.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3日出版的<教育文摘周报>转载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转载于"人民网"的<马拉松遭遇集体作弊,跑出高考加分灰色通道>,一篇是转载干<北京晨报>的<21所英美大学进京自主招生--特长生偏科生受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