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育叙事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关注生活体验、诠释意义与价值,所叙之事非虚构之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开展有助于研究者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有助于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有助于表达教师的个体实践性知识。其分析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建立合作关系;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现场文本;分析研究资料,重新讲述故事;撰写研究文本,形成扎根理论。  相似文献   

2.
教师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叙事研究有助于教师研究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教师专业实践。然而在当前教育现实中,教师的叙事研究遭到了严重的制约。本文拟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三个保证条件:自由充足的时间、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以及建立交流教师叙事研究成果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马文华  孙爱琴 《考试周刊》2014,(20):162-163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与学前教育研究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质的研究形式,运用于学前教育研究有以下特点:研究资料来源的多样性、所叙述内容的情景性、所述内容对人的关注、强调民主和平等。教育叙事研究运用于学前教育的适切性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彼此相互靠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学前教育研究回归生活本身等。  相似文献   

4.
略论教师叙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叙事研究,是由教师开展的以叙事的形式来表现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的教育行动研究,所叙述的事件是真实的、亲历的、有意义的。根据教育叙事中的事件,可分为追溯型叙事和预设型叙事。开展教师叙事研究有助于挖掘和显现教师内隐的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师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探寻教育叙事的本义,全面理解教育叙事进入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由来,对于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把教育叙事作为一种审视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通过教育叙事重构教师实践的基本结构,重构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关系,将成为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教育叙事研究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经验为出发点,通过日常生活的语言进行叙事研究,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最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许多专家学者认识到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最重要的追求。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与兴起,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进行的.教育叙事研究为教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在实施物理教育叙事研究时,要关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反思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关注物理教师的成长历程.物理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研究素养的形成,更新教师的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教师个人知识具有独特性、内隐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它有助于教师隐性知识的外化、教育智慧的形成和个人理论的改善。实践表明,开展课例研究、叙事研究以及建立学习共同体,是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教学理解的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式,对于健进教师自我反思,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教育叙事研究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育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个人知识具有独特性、内隐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它有助于教师隐性知识的外化、教育智慧的形成和个人理论的改善。实践表明,开展课例研究、叙事研究以及建立学习共同体,是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专题除了对主题的介绍性论文,还收录了三篇一线教师的叙事,均来自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举办的、为期一年的第三期教育行动研究工作坊中的叙事行动研究班。作为指导教师,笔者目睹了一大批教师在做叙事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这三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意在介绍为什么将叙事探究转换为叙事行动研究,这两种路径有什么区别,教师们在叙事行动研究中获得了什么成长以及这种成长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通过分析教师的参与过程和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叙事探究,叙事行动研究在教师公开发声、改变心智模式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触及学校场域中人们惯习的改变,其风险和挑战更大。通过本次工作坊的初步尝试,教师对叙事主题的认识更加准确,对主题的反思更加深刻,减少了自己的自责和内疚感,而且能够采取行动改变现状。促使教师如此成长的条件包括教师敢于暴露自己的"顽症",创设安全、开放的学习氛围,及时分享相关理论,形成相互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以及获得学校的理解和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者应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诸如叙事行动研究之类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叙事研究受到当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浮出水面。通过对教育叙事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入手,进而谈论了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促使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升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促进教师树立问题意识;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不断反思;促成教师间的团队意识。最后,提出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快捷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王艾荣 《职教通讯》2012,(10):33-37
叙事研究方法因其普适化的特点,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中小学教育研究中使用广泛,而在职业教育研究领域里应用较少。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纪律性不强、心理承受能力稍差,班主任的工作难度较大。使用一定的策略,将叙事研究方法应用于职业教育研究中,不仅能促进师生的自觉反思、不断成长,还有利于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职业学校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是人类经验表达的基本方式。教育叙事研究是通过讲述故事揭示教育意义的一种研究方法。自然情境性、反思性、开放性、意义诠释性是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教育叙事研究能够激发教师自我发展需要,提高批判反思能力,增进教师合作,从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5.
教师合作教育研究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形式,旨在实现教师集体的专业成长。教师合作研究的实践运作方式包括教师集体叙事、教师课例研究、教师课题研究、教师虚拟教研等。影响教师合作研究的因素包括研究文化、研究角色和研究成果等因素,教师合作研究必须强调共生理念、对话机制、团队建设和成果共享。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叙事研究: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研究的教育叙事,不同于文学和史学表现手法的叙事,它是作为质性研究的一种研究方式,它不可虚构教育事件,并且还有作为研究方式所必然具有的规范、程序和要求。运用者必须要掌握这些规范、程序和要求,这是能否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教育叙事研究,是量的研究的补充,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替代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推广及争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叙事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话语,并在研究方法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崇和运用。9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兴起并得以较大的推广。教育叙事研究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适用于人文领域而不能运用于一切领域;教育叙事不等同于教育叙事研究,经验的表达方式也不能代替理论的表达方式;教育叙事研究必须加强自身方法的建设和学术规范的训练。唯其如此,教育叙事研究才能真正发挥其意义诠释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叙事研究重要内容的教师叙事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对实践进行自觉反思,要求教师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师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它能促进教师向研究者的转型,促进教师问题意识的觉醒,促进教师对实践的不断反思,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之一是教师是研究者,对教师来说,教育个案研究是他们进行研究的基础。教师研究场景中的个案研究具有在特定的自然场景中进行、教育研究对象为研究者自己感兴趣的、聚焦于特别的个人或小组以及他们的观念和想法、讲求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等特征。一般历经界定研究的性质、拟出追问和要遵守的道德准则、收集并整理资料、形成并检验分析的结果、解释结果、对研究的表述六个步骤。主要采用结构型表述、故事叙说型表述、描绘型表述、虚构型表述四种表述方式。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相似文献   

20.
叙事研究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叙事是指教师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对自己的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并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活动,叙事研究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发现问题、生动描述、以事明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