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以权制权、纠举不法的专门政治活动.早在我国汉代就已建立了独立的专门监察机构,监察体制开始向制度化、法律化发展.文章阐述了我国汉代行政监察的基本制度,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汉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2.
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具有独特的价值诉求,能够有效及时地化解社会冲突,是对其他权利救济机制的有效补充。根据我国国情,我们有必要在我国建立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发展和创新公民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2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军队行政监察制度的比较研究,对我国该项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行政监察,对于保证公民切实享有并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行政监察效能,建设清廉、高效、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依靠群众开展行政监察工作是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基本原则,但还存在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监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和提高公民参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董中德 《教师》2014,(13):63-63
加强人事监察工作是中国古代行政中具有特色的一个方面。所谓监察制度就是历代国家对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部门和官吏的公职活动,实施监督、纠察,以检举和纠正其忽守失职行为,弹劾国家机关和官吏中违犯朝廷纲纪法度者等一系列有关的措施。我国第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监察机构的设立是在汉代。在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全国最高的监察机构——御史台。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主官,其主要职能是纠察弹劾违法官吏,  相似文献   

6.
行政监察的权力,是指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监察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监察活动的权力,是行政监督权的组成部分.现行的《行政监察法》中虽然赋予了我国监察机关四项基本权力: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决定权,但在现实中,四职权中的检查权却陷于半瘫痪的状态.本文从领导方式以及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现实中行政监察机关检查权的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7.
行政监察机关是行政系统内设立的一道抵御腐败的防火墙,在保证依法治国,维护行政机关正常运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的行政监察体制存在着监察机关缺乏独立性、监察法律不健全、监察工作透明度低等问题。因此,可以在借鉴国外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的基础上,对行政监察体制进行改革优化。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诞生后,各级人民政府设置了人民监察委员会,专司“监察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是否履行职责”,在国家政权严肃政纪,反对腐败的事业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十年代末,正当行政监察制度经过调整和改进,逐渐正规化、法制化之时,却受到“左”的干扰和冲击,以致于被废止。八十年代中期,为了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行政法制监督,国家恢复了行政监察制度,并在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过程中探柬出成功经验。进入九十年代,行政监察机关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推动了新一轮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在英国影响下,美国也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英美两国的文官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已较为成熟。本文通过对英美两国文官制度的比较分析,借鉴两国的录用、考核等制度,对我国建立科学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行政监察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存在不足:审计监督挂一漏万,行政监察职能难以发挥,行政复议监督作用有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小,行政赔偿标准低,相关法律制度不相配套。应将行政复议纳入行政诉讼制度,完善行政赔偿范围和标准,加强行政监察机关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形成于西汉中叶的督邮监县制,当上承秦及汉初的"都吏循行"。督邮按部刺举,上至王侯、令长,下至乡亭有秩、豪强,无所不纠,而以监县长吏为要。此举标志着西汉已形成了郡县二级地方监察体制。初,督邮对郡守负责,与刺史无涉。但刺史在地方官化的过程中,逐渐左右了督邮。至东汉,郡县两级纵向垂直监察系统得以打通。两汉政治经济之大环境,督邮与郡守之关系,督邮自身之素质,是影响督邮监察效果的三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的州一直以监察区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州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出现,郡县制被州郡县制所取代.秦汉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秦汉的律与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律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形式。自商鞅改法为律以来,国家颁布的法律形式主要是律。秦汉律既规范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又设定刑事惩罚制度。秦令是王或皇帝的指示。在本质上属最高行政命令。汉代的诏即相当于秦代的令,而汉令这种法律形式的形成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汉初国家将令分为甲、乙、丙三类,《令甲》的内容为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与刑制规范,《令乙》的内容主要是对官吏行为的规范,《令丙》的内容包括讯系程序和对平民这类主体违法行为的规范。魏晋以后律令两种法律形式所规范的范围和作用才彻底分开。  相似文献   

14.
西汉冶铁业的发展表现在作坊数量增多 ,铁器分布广泛 ,冶铁业规模扩大。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聚集大批有冶铁技术的工匠及大批劳动力 (刑徒 )到官营冶铁作坊进行劳作 ,使西汉冶铁技术和铁器生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获得长足发展。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绝大部分在此时已达到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5.
贪污腐败是困扰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为历代统治所重视。秦汉三国时期,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如官员的选拔、考核、监督和立法等来制止贪污现象,树立廉洁的政风,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世的反贪倡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明初司法监察制度由独立监察机构的监察、中央行政的监察以及司法体系内部监察三道监察网构成。其对合理司法、提高效率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观其具体实施则弊端重重:司法职能和其他监察职能相混;行政对司法的监察使得司法监察沦为行政的奴婢;宦官、厂卫特务组织干预司法,造成人人自危的社会气氛。而这一切最终症结在于封建专制,它使监察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故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吏"一词在汉代有多种含义,以往学界多重视其"旧时属吏"的意义,而忽略其他含义。笔者利用文献和汉简材料,讨论了作为"前为官职者"的"故吏"在汉代的政治表现。认为他们虽已不是官吏,但凭借其行政技能,有时仍能参与行政事务。并指出这种"故吏"在汉代有相当多重新为吏的机会,已成为了一种任吏资格。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严密的监察体制,而且有不少学者已作了深入透彻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史籍与出土汉简结合,对秦汉地方行政监察体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史籍关于东汉时期虎患的记载颇多,其中尤以刘昆、法雄等五位地方官吏消弭虎患的记载最为详尽。细致分析此类"虎患型史事"中人物主角的文化背景、施政举措等,可以发现刘昆、法雄等人无不深受儒家和汉王朝所积极提倡的仁政思想以及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这亦是东汉"虎患型史事"出现的深刻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20.
西汉作为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较为繁荣的时期,得益于其合理的中央行政决策。而西汉合理的中央行政决策出台,却有赖于其一套较为系统的监督体制的保障。西汉中央行政决策中枢由皇帝和以丞相为首的行政决策官僚集团组成。为此,西汉在对皇帝和以丞相为首的行政决策官僚集团两方面都规定着较为严格的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