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安徽省8所高校的618名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14.08%的网络成瘾者;男生较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在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成瘾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群体占被试总数的11.8%,具有网络依赖的有17人,占被试总数的10.1%。与前些年有关论文研究成瘾10%的比例,网络依赖10.1%相比略有所攀升;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分数显著高于女生;在是非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分数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调查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8项判断标准,对湖南某高校的1348名大学生进行一般问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成瘾率为12.02%;网络成瘾发生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理工科及艺术体育专业差异;大一新生更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对294名大学生进行感觉寻求和网络成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调查。结果:感觉寻求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感觉寻求水平高于女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对网络上瘾;感觉寻求总分和去抑制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显著。结论:感觉寻求和网络成瘾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网络使用情况量表对2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1、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2〈0.05);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显著影响大学生社会支持度(p=0.029〈0.05);3、社会支持低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二者呈负相关,并且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鸿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51-53,63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对294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电子邮箱、多媒体娱乐等,主要的上网动机是获取信息、娱乐和学习;有2%的大学生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状,31.3%的大学生有轻微成瘾症状;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有显著相关,上网时间过长及较多使用网上聊天I、CQ、网络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的人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金伯利·扬的网络用户自我判断量袁和艾森克人格特质量表,对商洛学院120名和西安文理学院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其中男生59人,女生147人。结果(1)被试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成瘾量表不同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学科性质、教育程度、生源地等变量上的差异,差异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2)被试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掩饰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内外向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3)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依赖性和精神质维度、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而和掩饰性维度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和卡特尔16PF量表,对随机整群选取的W市三所大学的2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有24名大学生为网络成瘾者(IAD),IAD发生率为8.4%;在IAD者中,男生比女生要多,且存在显著性差异;IAD组和非IAD组在人格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试验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人格特质中的忧虑性、乐群性、怀疑性、紧张性等四个特质纬度对网络成瘾具有较好的预测力.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8.4%;大学生网络成瘾人数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业、年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试验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忧虑性、乐群性、怀疑性、紧张性等人格因子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9.
害羞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校大学生649人为被试,采用《害羞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害羞大学生网络成瘾、社会支持的状况,分析害羞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对害羞学生网络成瘾易感性的可能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害羞、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各维度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网络成瘾各维度在害羞组和非害羞组之间均差异显著;大学生害羞程度对其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害羞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Rartholomew和Horowitz编制的RQ关系问卷对洛阳市220名大学生进行四种依恋类型划分,并采用Young编制的IAII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这些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倾向测定,以考查大学生依恋类型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洛阳市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都存在学历上的差异;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差异显著;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害怕型依恋和倾注型依恋的大学生较于安全型依恋大学生更易形成网络使用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11.
采用网络成瘾调查量表对通化地区四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进行测验,共收集有效问卷896份,从中筛选出具有网络成瘾倾向者85名,占被试群体的9.4%。成瘾组和非成瘾组性别、上网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次上网最长时间、每周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是危险因素,收发电子邮件是保护因素。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认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分析表明:上网已经成为了体育专业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及交流;男生上网时间明显多于女生;网络成瘾的学生占据一定比例,已影响到了学习和身心健康.建议强化网络道德建设,发挥网络文化的科学性;注重引导,加强管理,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提高上网的自控能力,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13.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情绪特征、认知需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网络成瘾与网络功能使用、情绪、认知需要的关系。结果表明:强迫性上网、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和网络成瘾总分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网络成瘾各维度与消极情绪、宣泄功能呈显著的正相关,网络成瘾各维度与认知需要呈显著的负相关,除人际与健康问题维度外,其余各维度与消遣、交流功能呈显著的正相关;宣泄功能、求知功能、消极情绪、认知需要对全体学生和男生的网络成瘾贡献显著,宣泄功能、消遣功能、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和认知需要对女生的网络成瘾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内容偏好及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上网行为调查问卷及网络成瘾筛查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上海某中学15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154人中有24人存在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5.6%;(2)中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中学生在网络内容偏好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4)与网络使用正常学生比较,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消极应对和社交回避;(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上网时间、消极应对、游戏偏好、聊天偏好、社交回避对中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经过对280名本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和他们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得出的结果是:网络成瘾呈现出内容和性别上的差异;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上网成瘾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使用的不断加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这也使得"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在90年代后期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蓬勃开展起来.各国专家就此提出了病理学或心理学为框架的理论模型.本项目以我国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北京三所高校进行的调研中,基于1982份有效问卷,对北京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北京高校大学生中确实存在明显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但情况严重者所占比例不高.笔者认为北京高校大学生中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值得大学和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关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53名按分层抽样原则所抽取的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测量工具分别为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与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PSCCS)。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1)完美主义人格是大学生网瘾的重要预测因子,尤其网瘾的强迫性上网与网瘾所致的人际关系健康指标受其影响最大;(2)其非适应性成分担心出错与父母期望对网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适应性成分条件性对网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完美主义适应性成分个人标准对大学生网瘾并无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人际交往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运用问卷法探讨网络人际交往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通过对409名大、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QQ聊天、电子邮件和在线互动游戏,是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2)女性较男性更多地将网络人际交往作为现实生活人际交往的延续;(3)在线互动游戏、网上聊天等对青少年网络成癌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不断与陌生人交流以及通过这种交流结识网友,是网络成瘾倾向者人际交往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