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语文的文学性。有的教师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条条块块,有的变成知识点训练。这种倾向,忽视了课文中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削弱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多年来语文教育中忽视语文学科的文学性是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降低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削弱了语文的教育功能。为此我们必须强调语文课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2.
一、孤立课文《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所编选的基本篇目,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每一册、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目标都只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教师应该统览整个教材体系,明确本册、本课在母系统中的地位与具体目标,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但有些教师却未能做到这一点。教某篇课文,只钻研这一篇课文,把课文孤立起来,岂不成了大海中的一叶浮舟,其目标准确率能有多高,可想而知了。二、肢解课文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更有甚者,撇开课文的整体艺术不谈,只挑选其中语段作练习,练习题目跳不出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教材重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看图学文,一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183;运用”。本组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介绍了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有的描写出了伟人小时候读书学习的地方,有的叙述中蕴含哲理,有的体现了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赛课活动。活动要求参赛教师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结果发现,同年级的每位教师教学时选取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以课文其中的某一段为教学重点;有的带领学生熟悉课文,进行字词教学;有的却引导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分析与理解……听完课后,很多教师在评课时都产生了一些共性的疑问: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还需不需要一个主导方向?如果有,每课时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以体现这个主导方向?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由教学目标决定。然而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有的侧重解读课文,有的侧重讲解表达技巧。教学内容为什么如此"丰富"?问题出在哪里呢?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1.缺乏整体体现语文教学全程的课程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但因描述笼统,没有微观呈现,在与之配套的教  相似文献   

6.
刘漫凝 《山东教育》2004,(28):28-29
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这些课文有的赞美了北大荒草塘美丽的风光,有的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的介绍了国外为一条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情景。这几篇课文告诉人们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保护生态平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本组训练重点是继续提高阅读速度,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一些基本的,常用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教学一篇课文,有的教师只是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有的教师只是教教材;还有的教师大量地向课外拓展,补充很多课外知识。目前,我国"小语界"的语文教学观和语文课程观并不完全相同,导致语文教学的观点有点混乱,使得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教师在教读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时,应充分挖掘课文里的美育作用,因势利导,收到教书和育人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充实课题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分析一下课题。因为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分析课题,也就理解了课题所概括的内容。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人物,如《刷子李》;有的提示了主要事件,如《打电话》;有的提示了主要对象,如《半截蜡烛》。不管哪一种课题,都从某个角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再稍加充实,便可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4-5篇课文,这些课文大致可分为精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每个单元的前两篇课文一般都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精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然而,精读课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为精读课文教学既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是直露的,抽象的,而是含蓄的,潜移默化的。然而,笔者在听课中,感到不少语文教师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上仍有明显误区:添尾巴。有的教师每到一篇课文教学的结尾,总要加上一句:懂得了什么要怎么做要  相似文献   

12.
现行语文教材以单元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每个单元一般安排五篇课文,分讲读课文、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课文)两类。在中学教学中,对这两类课文的处理并不一致。有的教师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一样上法,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自读课文;有的教师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只教讲读课文(基本篇目),自读课形同虚设;有的教师仍像过去一样进行单篇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上述做法都违背了单元教学系统、整体、迁移的要求,离开了教材  相似文献   

13.
略读课文起着完成自学过程、培养自学能力、扩展课内外阅读范围的作用。抓好略读课文教学,是促进学生“自能读书”的关键。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教与学的失衡现象,有的教师重讲轻读,不肯放手,结果投入与效率不成正比。在略读课的教学中,究竟如何把握教与?..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开展略读课文教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且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有的教师就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这一部分;有的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在实际的教学中便轻描淡写;还有的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过于精雕细琢,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应该如何设定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笔者接下来就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一、发挥文本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我们现在所用的语文教材,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的遣词造句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里的文章,用自己的智慧让课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首先,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字词和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者朗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三册课本选定了30篇课文,六个单元各有特色,每一篇课文都耐人寻味;有的如流淌的小溪优美动听,有的像滔滔的大河拨动心弦;有的文采绚丽多彩,如诗如画让人痴迷沉醉;有的内容隽永,给人启迪,读后能令人耳目一新,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17.
从三年级开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把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部分,但是许多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种种误区,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一、粗中求精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经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已经理解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所以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重视,只是任由学生读几遍课文就结束了;而有的教师却把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改变“应试教育”现状,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不少教师本着“文道统一、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富有探索性的思维活动,并给其思维活动以合理的施展余地。其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精心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特别是把课堂提问的设计作为现代文教改的“抓手”,作为开启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突破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常以以下几种方式试之: 1.标题引入式。一般说来,课文的标题总是提纲挈领之言,它常对课文起着制约的作用。有的概括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揭示了课文的结构层次;有的明确了课文所选的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高中只分讲读和自读)三种类型,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曲,因此认识三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正确使用这套教材,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对三类课文处理不够恰当,特别对自读课文处理不当,有的教师用一个课时对一篇自读课文从结构、内容到写作特色作空洞乏味的讲解,实际上把自读课变成“简讲课”,并没有体现出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只在课堂上三言两语提些要求,就放任学生自己阅读,这是纯粹“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外自读课文放任自流。第一种作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  相似文献   

20.
石建 《今日教育》2014,(2):50-50
由于缺乏课程意识,传统课堂教学中课文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语文教学只是教书——教一篇篇课文,变成了一种极其狭义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课文”转变到“教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