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是客家人走向世界并形成世界性民系的重要时期,近代时期客家人“过番”的原因主要源于内部生产力贫乏带来的经济压力,“过番”成为时人公认的最佳谋生途径,客家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变对近代时期客家人“过番”有直接的决定性意义,工商业发展、客家人的家庭血缘观念、客家的生活习俗以及客家女性的持家方式等都与客家人的“过番”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客家人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集中论述了客家人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在联系及影响。指出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物均是客家人的后裔;广西东南客家人聚居地为太平天国运动发动的基地;客家人大批加入太平军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势力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的客家人与闽粤赣山区客家人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迁桂的客家人多由广东嘉应州、惠州府、潮州府和福建的汀州府而来。由于发展历史和生态环境的不同 ,广西客家人在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贺州客家围屋是客家人居住的场所,由贺州客家人自己设计、建造,是贺州客家人精神的遮蔽物.贺州客家围屋雕刻的象征意象、色彩和雕刻主题是客家人的生命召唤、生命活力和生命飞扬的表现.房屋整体风格表现出华丽与质朴、厚重与轻盈相结合的特色,表现了贺州客家人雕刻文化上儒道互补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钱伟 《文教资料》2010,(19):89-91
本文概括了客家人的文化性格的几个显著特点,从客家人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的角度,深入探讨和分析客家人文化性格的形成原因,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客家人应继承和发扬其文化性格中的优秀因子,摒弃其文化性格中的不良因子,促成新的文化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情结看客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具有深厚的教育情结,是一个十分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族群;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立身之本.客家人的教育情结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有其历史、社会和地理上的因由.客家人还富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这与教育的作用密不可分,教育造就了他们的优异品质和进取精神.客家人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宗族教育等来塑造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7.
从熟语的角度,考察台湾客家人的传统思想观念,同时将之与大陆客家熟语中的思想观念比较,以此展示台湾客家人与大陆客家人思想观念上的共同性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客家人研究领域,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纷纷被纳入“客家人”的范围。从学者们所提出的“客家人”概念的内涵界说可以看出,很多“客家名人”并不应该列入“客家人”范畴内。本文仅以唐代名将郭子仪为例对“客家名人”的属性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9.
<正> 客家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客家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洪秀全等发动了太平天国革命,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客家人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投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中,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客家人积极支援和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本文仅就客家人在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0.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客家人在形成民系的同时形成了共同的独特的民系心理素质———生殖崇拜。赣南客家礼俗的分析有助于探讨客家人生殖崇拜现象及成因,也利于理解赣南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祖的首要重地,也是客家人的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作为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拥有大量的客家祠堂,其堂号、楹联、建筑格局反映了客家人崇祖观念之深;其族谱、祠碑、楹联反映了客家人移民道路之艰;其祖训、功能反映出客家人耕读思想之重;其选址、布局反映出客家人风水文化之盛。客家祠堂是研究与理解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客家人虽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却有其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妇女从不裹脚,喜戴凉帽,男女喜唱客家山歌;客家人勤朴诚实,热情好客,这成为客家民系的独特文化。客家人爱国爱乡,但不固守旧业,为了寻求发展,离乡别井,开居创业,故有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略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迁桂的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嘉应州、惠州府、潮州府和福建汀州府,也有少数从江西、湖南迁来。客家人入桂的路线分为陆路和水路。广西客家人主要集中在桂东南、桂东、桂南、桂中、桂北五个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及发展历史的不同,广西客家人在多方面形成了自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今日占台湾总人口约97~98%的台湾汉人中以漳泉系闽南人为多数(约65~70%),客家人则居人数弱势。清代台湾是“移民型社会”,使各个族群间“械斗事件”频仍,亦使清代台湾“客闽关系”欠佳。因清代台湾客家人处于“闽强客弱”环境,当时台湾客家人也会倾向成立“客家义民军”帮助朝廷平定几场以台湾闽南人为首的乱事,即是寄望朝廷能多垂青台湾客家人,多替台湾客家人主持正义的集体心理。后清朝虽灭,此心理因素在“闽强客弱”环境下仍不断酝酿,到民国时期广东罗香林等人呼吁客家人当“崇正中原”时,便自然地转化为台湾客家人想“崇正中原、孺慕中原”的集体心理。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十分重视道德教化。客家人的道德教化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通过客家人喜闻乐见的匾额、堂联、族谱、史志、谚语、格言、山歌、民瑶等形式加以传承,激励着客家人奋发向上,使得客家社会和谐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从客家文化这一文化样态中汲取养分,重视道德教化,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客家人的来源,移入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四川连年战乱天灾,人民大量流徙死亡,地广人稀。从顺治末年开始,湘、鄂、赣、闽、粤、浙诸省人民,不断西移入川,形成了一次持续时间很长的、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原居住于东南各省的客家人亦在此时大量入川卜居。本文拟就四川客家人的来源、迁徙路线及过程、分布状况诸问题作一概略讨论。 一、四川客家人的来源 根据地方志和客家人谱书记载,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地区的汉族居民。客家先民聚居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地理学的视角提出宁化石壁成为客家人发祥地的可能性与疑点,分析探索了客家人形成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义民庙遍布台湾,代表台湾客家人的一种文化现象;韩国的义冢也不少,充分体现着韩国人的文化观念。此两者的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都很相似。顾其行事脉络,反映了浓厚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但从后来的演进和如今的社会功能而看,两者之间又显得有差异。从对台湾义民庙与韩国义冢的比较中,足以看出客家人与韩国人的文化观念之一斑:客家人与韩国人同样保持着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化观念;相对而言,台湾客家人对其他思想的包容性强,韩国人对儒家思想的保守性强;台湾客家人善于应变,韩国人流于顽固;台湾客家人追求现实的功用,其文化观念为华杂,韩国人追求观念的理想,其文化观念为纯朴。  相似文献   

19.
导读客家人虽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却有其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妇女从不裹脚,喜戴凉帽,男女喜唱客家山歌;客家人勤朴诚实,热情好客,这成为客家民系的独特文化。客家人爱国爱乡,但不固守旧业,为了  相似文献   

20.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情感地图,是客家人情与爱的演绎、裂变出的“天籁之音”。呈现了特定社会背景、生活环境、民俗风情里客家人的喜、怒、哀、乐等浓烈情感,是客家男女随口而出、即兴而歌、质朴自然、刚健清新的抒情叙事形式。它融化和渗透了客家人乡情、爱情、亲情等丰富而多彩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