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昕 《中国教师》2013,(18):33-34
一、对"科学素养"的理解"科学素养"可概括为三部分:一是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二是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三是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科学素养"比"科学素质"和"修养内涵"意义更广、层次更深,它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5,(3):29-30
(一)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 现状 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由三个方面组成:①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②对于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③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程度。1、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异常重要。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论述很多。一、放开手——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与评析是一种综合能力,能反映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是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游庆光 《辅导员》2013,(18):66-67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当今各国基础教育领域理科教育的中心概念,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又是影响一个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6.
游庆光 《辅导员》2013,(12):66-67
<正>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当今各国基础教育领域理科教育的中心概念,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又是影响一个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7.
科学素养即对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课程即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从化学学科研究的特殊性、化学知识的类型、化学知识产生过程的特殊性、化学事实、定律和理论的特殊性、化学与社会关系的特殊性等方面可以看出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当今各国基础教育领域理科教育的中心概念,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又是影响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其中,作为培育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在本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能够合理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的学识修养。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事物所做出的解释能力和相关的决策能力等。高中化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守住化学实验教学的主阵地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化学赖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素养即对科学知识、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科学素养维度内容可以划分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科学观和科学品质。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技术的桥梁,而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就是高效课堂的构建,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基本了解;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如何以中学化学知识为载体,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升华,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怎样才能实现呢?  相似文献   

13.
李涛 《考试周刊》2013,(17):135
<正>化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知识、方法和态度,从而以形成科学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为目标,这是基础理科教育的共性之一。基本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德。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同时又有较强的理论性,化学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戴安邦说:“只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这段话指出了化学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又简明地概括出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从教师如何就化学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 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 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 社会生活的能力。科学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索性化学实验是人们认…  相似文献   

16.
如果突然间你变成了文盲,不用大惊小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日渐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新规定,将不认识现代科技符号,不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统称为功能型文盲。看来,我们的确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何谓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认为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对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日前,中国科协组织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2001年我国公…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科学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国家公民的科学素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学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现行教育中,小学科学教育对培养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1]。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  相似文献   

20.
化学新课程与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 《湖北教育》2004,(1):26-28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