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要想写出好文章,重要的是要善于读文章,从阅读中受到启发,明白一些写作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 :“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古语也说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此 ,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提高其自身素质。语文课是能力课 ,要提高语文能力 ,主要应把语文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多读多写上来 ,在阅读中练习阅读 ,培养语感 ;在写作中练习写作 ,培养写作能力。对语文课 ,学生最怕的是作文 ;许多语文课教师也为如何指导写作而“头痛”。笔者认为 ,指导学生写作应与语文课文紧密联系起来。中学语文教材所荟萃的文章一般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每篇课文都储存着某些有关写作导向…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对此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把写作比之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也有人认为万般皆不是,惟我“味”最苦——写作如同慢慢地“挤牙膏”;当然也有学生“知”写作、“好”写作、“乐”写作。其中区别之大,确实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且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4.
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是一种对阅读吸收的再创作,他创作的“导火线”是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丁·路德·金也懂得阅读对写作有直接激发的作用,他的《我有一个梦想》里某些精句也成功吸收与运用了《旧约全书》中的一些句子。朱自清先生曾说“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是‘源’,但同样可以影响写作。”阅读不仅能让我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摄取间接的写作素材,它还可以在构思成文方面有“导火线”的作用。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方法,现试举三条,以求得各位方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1962年叶圣陶先生以此为题撰文 ,本意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 ,而且特别着重写作 ,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 ,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 ,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因此 ,必须好好教阅读课”。如此明白的一段话 ,却往往被误解为“读是为了写”。其实 ,写作以阅读为基础 ,不等于阅读就是为了写作。在社会生活中 ,阅读应用远多于写作应用。就个人来说 ,“读十未必写一” ,就群体来说 ,有十个百个读者 ,未必会有一个作者 ,“阅读人口”远远…  相似文献   

6.
现在有的学生写作知识很贫乏,有的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往往是学生写完教师批改并讲解作文技巧。比较起来,在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积累方面,往往引导的不够。但是,积累的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我就读书积累在高中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在阅读中锤炼思想;在阅读中酝酿和陶冶情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徐晓英 《江西教育》2003,(12):29-29
摹仿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对前人范文的结构方法、写作技巧的摹仿,要懂得“拿来”,大凡成功的作家,都经过摹仿的阶段。在你写作蹒跚学步时,范文就好比是一根拐杖,让你倚之前行,直到你丢开它而能健步如飞。初学写作的学生,适当摹仿范文写作是必要的。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摹仿不摹仿,关键在于怎样进行摹仿。精挑细选取佳作选什么文章作范文,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思想、阅历等条件相贴近的脍炙人口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可以是课本中的,也可以是报刊上的。多阅读勤写作阅读是知识的吸收,写作是知识的外化…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 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阅读的魔力有多大!可是,光多读几遍就行了吗?不对。阅读是一种吸收,只有你吸收得多,消化得好,才能获得丰富的营养。怎样才能吸收得多呢?那就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古今中外一些名家的阅读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 的“思、问 、习读 书法”。 思,可以从以下几个阅读角度来进行:①思考字词句的意思,弄清上下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②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的要弄明白;③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只有能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推动实践,这样的读书才可以算得上是“活读”。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活读的主要表现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要想写出好文章,重要的是要善于读文章,读和写两件事结合起来,以读助写,以写促读。1从阅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借鉴点。根据自己平时写作的薄弱环节,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把目标集中在寻找为我所用的借鉴点上。如果平时记事平铺直叙,枯燥乏味,那么在阅读《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时,不妨多花点时间研究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是准备,写作是启程远行;准备不好,必然行之不远;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读书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写作犹如空中楼阁,教学有年,履职尽责,天长日久,积累经验点滴,列举如下。一、认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在写作中才能泉思如涌。读书之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读书久了,能够深入其中,会感觉到"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能够丰富思想,打造完全的人格,形成敏捷的思维,增进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素养,升华人生智慧;无论是刀笔小吏还是国学大师,其语言的素养和文化的修为大都是"读"出来的。读诵不辍者,话语天成,言辞有味说理深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  相似文献   

11.
[话题缘起]说明文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实在太广泛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随着人们衣食住行的一切物质资料的科技含量的增加,它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写好说明文,是时代的要求。但是,为数不少的同学,却感到说明文是一块“鸡肋”:读之无趣,写之无味,弃之不能。那么,怎样才能解开说明文写作的死结呢?[症结剖析]首先,作为一种表达对客观世界认知的文章,说明文要介绍人们生产、生活的相关知识,让人明白,从而更“科学”地工作,更“科学”地生产,更“科学”地生活。这就要求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清楚、准确的认…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但“贴近生活”这句话有“语病”,即便是生活的生命化、心灵4-I=也还是不够的,人的精神的丰富和开阔,一是靠天分,一是靠后天,而后天的学习,主要是阅读和思考。以往的“生活本位”语文学习观、写作观,使我们忽略了语文学习、写作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阅读。写作的第一客体是生活,第二客体是书本。当我们讲到写作的素材的时候,总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没有人说“书本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要有“厚积”才能“薄发”的。厚积,就是要厚积语言,厚积生活,厚积思想,舍此,谁也不能在文学的园地里收获金秋。而要有这些丰厚的积累,就须广泛地读书和对生活进行深入地思考。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瑰宝,每个人都可以在阅读中和作家对话,与诗人唱和。吟颂《诗经》《楚辞》,我们能领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品读余秋雨、贾平凹,我们能感受时代脉搏的徐疾舒缓。鲁迅敲击着每个中国人麻木的神经;巴尔扎克让我们环球同此凉热。从书籍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也可以学习做人,学会思考,学到语言,这些都是进行写作不可或缺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大纲”提出 :“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崔峦同志也说 :“在我们语文教学中 ,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 ,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 ,做到读写渗透 ,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互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能力。读写如何结合 ,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轻松写作呢 ?我经过摸索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  一、加强阅读 ,从读学写  传统的教法也注意让学生练习作文。但是 ,学生作文水平也没有提高多少。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这无疑是我们教师所面…  相似文献   

16.
有人问:学写文章的最好方法、主要方法是什么?我回答:写作实践。世界上,虽有许许多多不同版本的写作知识、写作经验之类的文章和书籍,但是,没有写作实践经验的人读它们,除可以了解一些概念、各种文体的特征、写作要求外,未必真正能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技能。即使书上介绍了某些经验,读起来似乎也能理解,但用起来恐怕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我们阅读有关写作理论、写作经验方面书刊,只能是学写文章的辅助手段,而决不是主要方法。倘若终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与写作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古代许多文人学士的名言和教诲。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朝大诗人大散文家苏轼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退笔,写秃了头的毛笔。通神,弄通写作奥妙。金朝大学问家大诗人元好问说:“文章天下之难事,其法度杂见于百家之书,学者不遍考之,则无以知古人之渊源。”清朝大学者万斯同说:“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清朝诗评家孙洙说:“熟读唐诗三百  相似文献   

18.
审视我们的生命,总会感到有一种文化力量在装扮着我们的每日生活,这种力量便是人类智慧的沉淀——书籍。它随岁月的淘洗越发的熠熠升辉。书是我们生命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多维营养。有了这种营养的浸润,写作的清灵之水便会自然流淌。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柢。"这句话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引领孩子们走进阅读,亲近阅读,享受阅读,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焕发写作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写作的秘密     
<正>言之有物从写作之初,我们就想把心中的故事完美地表达出来。而怎样尽快进入主题,使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这一直是我们在写作中探寻的,也正是顾之川老师所讲的“围绕中心来写”。将文章的开头写好,是避免文章云里雾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很多名著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开头句并不是随便写写,而是有意为之。当看完整个故事,再去回顾那些充满诗意和美妙的开头时,我们甚至会发现许多阅读时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曾有一个青年文学爱好者请教鲁迅先生写作的秘诀,鲁迅回答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也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了。”欧阳修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戴布劳格林还总结出了治学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践。这些文坛巨匠,道出了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多读与勤写。一要多读无字书。即多观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些同学说:我们的生活是单调、枯燥的三点一线,哪有东西值得去观察呢?罗丹指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同样可以说:写作,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观察与思考。鲁迅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