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课程。该课程旨在全面准确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因课程对全体专业学生适用,在对各院(专业)学生开展教学的同时,应与时俱进,针对"00"后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传统教学吸引力不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不高等问题,着重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法的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质量,对吉林体育学院部分学生进行调查,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办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摆在重要位置;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改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一、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确定课堂讨论专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是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它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的现状,世界的局势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提高课  相似文献   

5.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已成为影响其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大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观、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及尊重意识的淡化是大学生逃原理课的深层伦理因素,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解决原理课逃课现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在校大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此课程较之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等不同,他们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特点,继而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核心,这就给高校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教学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价值,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缺陷,使得该课程缺乏实效性,学生重视程度不高,无法体现哲学课程的自身价值,最后流于形式。因此,如何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实效性,成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就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其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高等院校新闻出版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新闻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旨在提高应用型高校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新闻志向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9.
统计学课程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经济管理、经营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二是当前的教学模式使得该课程变得抽象难懂,"应用型"体现不明显。近年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CRA)的实践,发现了实践比赛能够达到对统计学应用型教学及学生实践训练的积极影响,进而提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三位一体的统计学"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8月19日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以上这些问题反映在我们的一些高等院校则表现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的教材不能很好地进入课堂,即使进入课堂其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教育也不尽如人意。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增强他们对国家主流意识价值观的认同和认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该文主要对影响和制约高校“两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要正确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教师就必须带头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并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两课"教学走实践战略之路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代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高校"两课"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切实增强教学实效性的迫切需要,是高校"两课"教学确立走实践战略之路的社会背景.高校"两课"教学走实践战略之路的选择,很好地贯彻了"两课"课程新方案,探索出了融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两课"教学新模式.高校"两课"教学走实践战略之路是"两课"教学实践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品质的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两课"教学的根本方法;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走实践战略之路是基于对"两课"教学目标的战略思考,是基于对"两课"教学走民主化道路的战略思考,也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品质的战略思考."两课"教学走实践战略之路方案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如何在课堂上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和传授这一问题的探讨,总结、归纳出比较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哲学原理课教学质量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三点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的必要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传播、道德教化、反思和批判功能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效能性。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论述,使我们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对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有效的。只有从思想上明确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才会真正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效果,始终是高校“两课”哲学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程定位、指导原则、教学考核及其与现代西方哲学、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忽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内因。我国高校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修养课“灌输”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我国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必须强调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执政治国的经验教训,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吸取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如何深入研究并在“两课”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贯彻学习这一重要思想,是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角度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哲学依据,从哲学理论层次上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内容出发,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在实际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是作者在哲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