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问题学生是指学校中那些成绩不突出,纪律意识差,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他们有的因家庭困难,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因生活在单亲家庭,性格孤僻;也有的因成绩差,自暴自弃。他们远离校园活动的中心,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尊重,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形成了学校中特有的问题学生。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浅显的对应之策。  相似文献   

2.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有调查表明,当前高中生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不会预习,课上不会听课许多学生习惯了初中老师们"督促"型的学习,因此理所当然地认为高中阶段同样可以如此,他们课前不会预习,坐等老师上课,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老师要求预习,他们也只是草草看过几眼,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也就很难理解课本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不会想到去刨根问底.有的学生就像录音机,老师讲的内容全听全录,一字不漏;有的学生边听边记,笔记本记了一本又一本,问题却也是一堆又一堆;也有的学生只  相似文献   

3.
1话题缘起——作业减负 为教育管理者,经常会接到家长的一些电话。有的反映老师作业量大,孩子写到十一、二点才能完成,影响孩子休息;有的反映老师留罚写的作业,质疑老师有泄气的成分在里面;有的反映孩子本来成绩很好,可是老师还在基础知识上让孩子反复抄写,浪费时间等等。对此,我们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老师为什么要给学生留作业?老师怎样给学生留作业,留多少作业是适当的?为什么学校三番五次强调,作业量却减不下来?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4.
佴禄斌 《考试周刊》2009,(23):181-182
现在的课堂经常是老师在唱“独角戏”,不知疲倦,讲个不停,而学生大多坐着静听,神情木然,有的甚至东倒西歪,昏昏欲睡。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灵动,几乎变成了一潭“激不起一丝涟漪”的死水。长此以往,如何了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怎能置身事外呢?我认为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上多用心思,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课堂上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反映自己学习差,不被老师信任,因此也失去了信心,甚至有的学生借跟老师“顶牛”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个问题,教师的信任对学生是多么重要?记得我在学校里时,也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学生。那是25年前的时候,我尚在高中学习。因为我相貌平平,个子矮小,沉默寡言,办事不太“机灵”,因此不被班主任老师信任,时常被嗤之以鼻,其他老师对我也视而不见。作为一个学生,我心里别提有多苦了。甚至怀疑父母亲怎么会生下我这么个笨家伙来。因此天天无精打采,哪里还有心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对父母离异的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西牡丹小学现有父母离异学生93名,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程度和父母关心程度明显不够,因此身上存在很多缺点。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不用心,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不努力,课外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有的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和同学打架骂人,有的甚至和老师顶嘴、谩骂老师;有的学生爱说谎,有的偷拿家里的钱,手中零钱不断爱花零钱买零食,有的经常玩电子游戏机,有的偷铁卖钱,有小偷小摸行为;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卫生习惯差,手脸不干净,衣服不经常洗,书桌里和书包里很脏很乱,书和本子也不整齐。他们在品德、学习、卫生三方面具体表现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向老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在预料之中 ,有的则在预料之外 ;有的问题有回答的必要 ,有的则无讨论价值。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我以为原则上得给学生一个“说法”。这个“说法”角度可以灵活 ,内容可有详有略 ,但必须真诚 ,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 ,从而保持并加强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对于虽然有价值 ,但只要学生认真读读书或稍动动脑筋就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要责怪学生“读书不细”或“不动脑筋” ,而要用激励性的话语引导他们去再读、再想。只要他们读出来或想出来了结果 ,自己就会认识到遇事多想的重…  相似文献   

8.
每个班总会有部分学生成绩不良,令老师大为头疼。同样的老师讲课,在同样的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总会有一些学生成绩较差呢?归纳起来,原因有三:一、学习态度不良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长远目标;有的学生兴趣分散,不专心学习;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一时不顺利,改变了学习的积极态度;还有的学生有强烈荣誉感和自尊心,对学习上的失败特别在意,稍受打击便一蹶不振……对于这些不同的学生,应当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端正态度。二、学习信心不足甚至丧失信心,没有坚强的意志造成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甚至丧失信心的客观原因可能…  相似文献   

9.
李容 《四川教育》2013,(12):28-28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该提倡以积极的课堂评价来增添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经常说,老师走进课堂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即学生的优点),适时给他们戴上。那么,怎样找到这100顶高帽子,恰如其分地给学生戴上呢?一、用鉴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容易找到他们的优点,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遗传、性格和家庭教育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思维能力强,有的语言发展好,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稳重,有的急躁等等。  相似文献   

10.
又有一批孩子要上小学或是升入中学,如果有选择的可能,什么样的学校是父母应当为孩子选择的?考虑的时候,学校的哪些因素是父母应当关注的?冉乃彦老师在他的QQ群里和家长讨论了这个问题。参加讨论的有的是家长,有的是老师,有的有双重身份;他们的孩子有的已经上学了,有的将要上学。他们的想法,或许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这样一个题——《请你帮助我》。我提示道,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难题需要别人帮助;老师上课会经常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吃零食,有的讲小话,有的看小画书,有的偷玩游戏……老师请大家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假如你是老师,会用什么办法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12.
冯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一怔。“你们好啊!”冯老师满脸洋溢着真挚的笑意,声音充满了亲切和关爱。正想上课,突然,有个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还没等老师问他什么事情,便急急的说:“冯老师,可以给你提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了。”冯老师仍然微笑着。“你今天为什么戴眼镜了?”“对呀,你为什么戴眼镜了?”这时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起来。冯老师这才想起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满脸疑惑的原因。冯老师并没有急于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是故意问他们:“好看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不说话…  相似文献   

13.
主持老师: 您好!我在一所寄宿制的学校上学,同寝室的同学个个不讨人喜欢:有的晚上爱说话影响别人的休息,有的废纸、瓜子皮到处乱扔,有的乱扒乱翻别人的书……我简直不想理他们,学习也学不进去,每天都在想家。也有的同学说他们一个寝室的都成了好朋友,我怎么没摊上好室友呢?老师,您能帮助我吗?  相似文献   

14.
一、案例描述 在软式排球模块的第一节课上,笔者教学生们做正面双手垫球。在准备活动、讲解示范完后,我安排学生依次拿球,但没想到他们拿到球后就吵吵嚷嚷的。有的同学捏捏球说:“老师,怎么这么软,没有气。”有的往地上拍拍说:“老师,怎么拍不起来啊?”有的学生两手按按说:“老师,这球像面包,怎么一按就瘪啊,是不是坏了?”这时,班里一个平时最爱出风头的男生得意地说:“这是软式排球,老师刚才不是介绍了吗?你们懂吗?!”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不时还夹杂着一些哄笑声……  相似文献   

15.
梁文勇  徐翔 《山东教育》2002,(16):28-29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言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但我们调查发现,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提问题越来越少,越来越羞于发言。学生为什么不敢或不愿提问问题呢?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哪儿去了?老师应该怎样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健康发展呢?笔者现就此问题略述一二,以就教于大家。一、学生课堂懒于提问发言原因分析。学生课堂上不愿意举手发言提问,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害羞感”越来越强。有的学生人前发表见解,怕说错了让同学老师笑话。久而久之,就会滋生惰性。一旦惰性生成,创造力也就无从…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说小组合作教学对小学生不适用。有的老师说,一堂课下来,教室里叽叽喳喳,根本无法组织教学。有的老师说,虽然上公开课时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一走进自己的课堂就依然是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为什么这部分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如此排斥呢?我想,主要是他们没有深刻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把自己融入到小组的集体中,增强他们的分工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答青年问     
孙渊  黄晶 《师道》2023,(3):63-64
<正>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高中语文老师,现就以下困惑向专家请教:一、班上总有学生每天懒懒散散的,不听课不学习,鼓励、表扬、私下谈心甚至批评教育都不管用。想把所有学生都教好,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好好学,究竟该怎样对待这些学生呢?二、想和学生做朋友,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开始“蹬鼻子上脸”,课堂上纪律难以维持;可对学生太过于严厉又会招来很多反感,有学生甚至会觉得完全不管他们的那种老师才好,新老师究竟该以什么样的面貌跟学生相处呢?这个度总是把握不好。  相似文献   

18.
一、原生态预习的内涵 一篇课文的学习起点在哪里?现实中我发现常常是老师的讲解。从理论上讲,老师都会安排学生预习,可事实上有好多学生根本没有。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局面呢?这是因为有些老师怕预习浪费时间,要求学生预习却不检查;有的老师虽然布置预习了,但由于时间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房金余 《考试周刊》2012,(88):65-65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但课堂教学中却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常常是“师云亦云”,被动地接受知识,更不要说质疑问难了;有的老师感慨学生启而不发,学困生我行我素拒绝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金钥匙”,让学生自己愉快开启学习之“锁”?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作了探索,与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时候,有的学生无精打采地看着老师;有的学生在桌子下面偷偷地做其他作业或其他事;有的甚至干脆趴在桌上了。一言以蔽之:思品课没劲。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探究或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思想品德课失去了活力呢?我们又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重新在学生心中恢复活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