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现行矿业用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许坚  骆云中  谢德体 《资源科学》2004,26(3):116-122
矿业用地是采矿业和矿区土地复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矿业用地的制度安排直接影响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区土地复垦的成效,而矿业用地制度安排又与地权制度和矿权制度紧密相关.文章从我国地权制度变迁的角度,考证了矿业用地制度的变迁,分析了现行矿业用地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现行矿业用地制度与矿业权制度中之间的主要矛盾.文章认为,矿业用地获得方式以及矿业权和矿业用地使用权的分别取得是形成现行矿业用地制度弊端的两个主要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完善现行矿业用地制度的对策,即改革现行的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矿业用地的制度,而采取通过临时用地制度、年租制、土地股权制等新模式取得矿业用地.在矿业权制度与矿业用地制度之间的关系上,采用将土地使用权与矿业权合并处置、矿业权对抗原土地使用权等协调矿业用地制度与矿业权制度之间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司瑞石  王有强 《资源科学》2013,35(8):1542-1548
土地资源是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纽带.集体土地内部违法是相对于行政主体土地违法而言,指村委会违反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使用集体土地的行为.对村委会违法行为分析,发现低效率的土地产权配置、土地产权增值力弱;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降低和农民与土地的生存逻辑并存.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下,串通违法和隐蔽性强等行为特点使得法律等约束手段呈现地域排挤的边缘状态.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制度诱导与生态驱动结合,使主体从被动纳入到主动参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制度约束为诱导,提高产权配置效率、创新土地产权制度,破解农民与土地的生存逻辑;生态文明指引下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培育才能激发土地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遏制违法行为发生,保护集体土地资源,最终促进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向莉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304-304,286
矿产资源开发中中央与地方财政利益关系的调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家而言,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油气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陕西作为中国油气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省份,其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油气资源开发的带动和中央与地方合理的财政利益分配方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权细分逻辑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目的在于提高权利束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本文立足于“三权分置”改革视域下的地权细分逻辑,利用辽宁省811户农户调研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层面检验了农地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主要通过交易成本减少效应和增值保障效应影响农地流转决策;②从完整性角度看,农户对不同类型权利束完整性的认知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表现为农地入股权认知显著激励农户转入和转出决策,农地抵押权认知激励农地转入决策,但是降低农地转出积极性,农地继承权认知激励转出农地,但降低农地转入积极性;③从安全性角度看,农地产权安全性认知激励农地转入和转出决策,表现为认为土地证书对于保护产权越重要的农户,其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越高,而预期未来可能发生土地调整的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越低。因此,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在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中需要构建一种融合正式国家产权治理规则和非正式村庄治理的协同型产权治理体系:国家产权制度改革应该继续完善法律层面的分权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村庄层面除了保障权利安全性外,更要完善农地流转合约的市场治理机制,畅通农地权利束与产权安全性在流转双方间的转移通道。  相似文献   

5.
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需抓好明确和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拟定行使权利的法律制度;应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有条件地进行流转;制定处理权属争议的可操作性办法等6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土地登记作为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一项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明确土地产权关系、实现交易公平、有效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土地登记代理则是随之产生的配套法律制度,是新时期促进土地登记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我国现有土地登记制度的含义出发论述了土地登记代理的含义,探讨了如何建立和完善土地登记代理制度,以更好地实现土地登记保障交易的安全稳定,维护土地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乔兴旺 《资源科学》2008,30(4):489-498
油气资源安全与否不仅影响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军事安全。为确保各自油气资源安全,中哈开展了油气资源合作。在中哈油气资源合作中,由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法学家著述以及国际组织决议所构成的国际法虽然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但是现行相关国际法在法律的完备性、易得性、实施性、稳定性以及司法的公正性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中国与有关国家应本着相互尊重、循序渐进、开放务实的精神,增进相互信任,扩大共同利益,以逐步健全与完善中哈油气资源合作国际法保障。在健全与完善中哈油气资源合作国际法保障的过程中,相关国家应以可持续发展现、科学能源安全现为指导思想,以经济主权、公平互利、合作发展、内外协调、公众参与为基本原则,签订并完善可以适用或有助于中哈油气资源合作的相关多边或双边条约,确保可以适用于或有助于中哈油气资源合作的相关国际法的易得性、实施性、稳定性以及相关国际司法的公正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的法律制度是国家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又是法制经济,因此法律制度建设对于行政执法的国土资源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们国土资源管理的诸多问题源自于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首先是自上而下的现行法律制度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协调一致的完善体系。  相似文献   

9.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07,29(1):2-8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富集的油气资源没有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居于全国中下水平,如何将油气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全国油气资源富集省份—陕西省为例,通过对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所产生的投入产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油气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分析了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西部油气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完善油气资源开发产业链条以规避“资源诅咒”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框架下,由于经济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现象存在广大农村当中,随着其多样性的形式,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也相应产生,无序的流转行为,流转主体的混乱,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流失。虽然目前我国针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极大完善了我国农地流转制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如何处理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有效配置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是我们当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产权重心的下移是从注重土地所有权到土地使用权,再到注重土地处分权。土地财产权重心下移的基础在于土地归属、土地利用和土地流转价值目标体系的完善。土地的相对性处分权利是土地流转和市场化的权利基础,包括转让权、出租权、抵押权、出资权和继承权等权利内容。土地财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同地同价同权",亦即处分权的平等赋予,这同时需要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分工和结合。  相似文献   

12.
杜辉  陈德敏 《资源科学》2012,34(1):58-64
《矿产资源法》在立法理念、框架体系和核心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给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治化造成了阻碍。在法律模式上,修订后的《矿法》应当是一部能够兼容公共利益和私权利,兼具民法和行政法属性的完整性法律。厘清包含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三组法理关系,即所有权与用益物权关系、利益分享关系、资源开发与资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关系,是《矿产资源法》修改的前提。矿业权、矿产资源税费、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储量、矿山环境保护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是《矿法》修改的重心。  相似文献   

13.
朱冰 《资源科学》2012,34(10):1997-2006
主要建立在土地资源上的物权理论扩大适用于多样态的自然资源时, 资源的公共属性与私人排他支配的制度特征, 两者间的矛盾就变得紧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路径要求顺应资源兼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双重特性, 拓展传统私法利益内涵, 将自然资源纳入物权法“物”之概念的范畴。通过对风能资源实践活动的考察, 资源公益符合法益的正当性要求, 在具备了效用、稀缺, 建立了自然资源市场体系后, 物权立法能够实现“物”之概念对资源独特性的制度回应。自然资源物权立法理论探讨的起点即不是有体物还是无体物的争论, 也不是以物之名还是以财产之名的质疑。借鉴英美法系从权利角度(某种法律关系)理解和把握财产的立法技术, 各类有形的或无形的、单体的或集合的自然资源均有成为物权客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刘毅 《科教文汇》2012,(18):196-197
本文分别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对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为小产权房的合法化找到了相同的出路:确立农用地的国家所有权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农民私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曾先峰  李国平 《资源科学》2013,35(2):439-446
对使用者成本的准确估算与补偿是非再生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本文对传统的使用者成本法做了两方面修正:一是考虑了资源开采中的耗损问题;二是强调了通货膨胀对使用者成本的影响.采用修正的使用者成本法计算了1985年-2010年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使用者成本.研究发现,现行的资源税费仅能部分补偿使用者成本,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存在严重的跨代负外部性.要完全内部化使用者成本,煤炭的资源税费总额应由从量的9.2元/t提高至42.7元/t,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税费总额应提高至从价的21.06%.要对矿产资源的税费制度进行配套改革,在不增加矿业企业总体税费负担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税费的征收标准,以实现对跨代外部成本的充分补偿.  相似文献   

16.
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权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产权制度对经济效率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产权制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以可持续土地利用为目标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培衢 《资源科学》2006,28(6):33-38
本文构建了灌区水资源配置的产权激励效应分析模型,并运用模型论证了农业水资源产权制度安排适当与否决定着灌区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水权主体明确、水权明晰并得以良好执行的水权制度安排,将引导灌区在效用最大化原则下自觉优化水资源配置行为,提高用水效率。而不适当的水权安排将导致粗放生产和低效率用水。从而有效解释了中国农业水资源短缺与低效率利用现象并存的根源是农业水资源产权安排对灌区未能产生有效的激励和利益约束。因此,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明晰水权、明确产权主体和实行有规制的水权交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开发保护的矛盾不断尖锐,土地产权问题日益突出,关于"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土地所有制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在对土地所有制改革有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学者关于历史教训与国外经验的分析,从纵(以中国历史为借鉴)、横(以国外经验为对照)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对比研究,认为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不断的土地改革,实际上已经以渐进的方式选择并构建起了一个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公有制"作为土地所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国情的必然。应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结合时代和国情需要,完善土地国家与集体所有权制度,并对相关配套制度进行具体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是当前中央推动市场机制在配置创新资源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性改革探索。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公有制性质,如何有效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必然成为我国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文章通过回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成果权属的制度变迁与改革历程,从改革逻辑中厘清科技成果公有制、科技成果所有权与知识产权对于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制度的意义,尝试探寻科技成果权属制度的改革经验和制度规律,凝聚推动当前新一轮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的观念共识。  相似文献   

20.
鄂施璇  王兆林 《资源科学》2021,43(7):1419-1427
三权分置政策为宅基地发展权的实现提供了制度空间,在法律层面设定宅基地发展权,探索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及法理分析,系统阐释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设置必要性、内涵及法律属性,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结果表明:①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指宅基地向新产业新业态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途扩展时,产生了超越其居住保障功能的宅基地发展性权利。宅基地发展权是动态财产权利,衍生于宅基地所有权及其使用权,其母体是宅基地所有权,法律属性上是民事权利(私权),它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②宅基地发展权主体为混合主体,其中农民集体享有所有权派生的一级宅基地发展权、农户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派生的二级宅基地发展权、社会主体享有宅基地经营权派生的三级宅基地发展权。实体形态的宅基地及其发展潜能应被作为一个整体而称为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客体。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内容是其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总和;③实现形式上应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其完整权能;立法上将资格权纳入农民集体成员权,建立统计台帐制度;创新宅基地发展权转移的“经营性流转”及“共享共建”模式,对其发展权转移过程中的增值收益需兼顾农民集体、农户及社会主体。本文的结果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