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阅读课文时.我们可以抓住课文的特点.从某一课题、某些词句、某一段落来理解课文和分析课文。抓题眼抓住内涵丰富的题眼.从解题入手.精心构思.分析全文。如《狼牙山五壮士》,可从“壮”字入手分析:五壮士“为了拖住敌人”用“壮智”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用“壮志”掩护主力部队把敌人引上绝路。以伟大的“壮举”  相似文献   

2.
一、抓重点句 重点句指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中心的句子,它对全文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海底世界》中的“海底世界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和《寄菜刀》中“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就属这类句子。前两个位于课文的结尾,是总结句,后一个位于文章的开头,是总述句。它们都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体现了全文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有利于抓住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最佳时机,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一、紧扣文眼,破题明旨“文眼”也叫题眼,即课题中揭示中心的关键字词。透过它,可窥视全文的中心,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它,便于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情思;突破它,利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自然渗透思想教育。如《狼牙山五壮士》(九册)课题中的“壮”字即是文眼。全文五个段都着笔于“壮”。若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4.
一、从课题切入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从课题切入。如《飞夺沪定桥》这篇课文,“飞夺”二字是全文的文眼所在,教学时就可以从解题入手,围绕“飞夺”这样设计教学思路:①沪定桥在哪儿?②为什么要“飞夺”?③怎样“飞夺”?④“飞夺”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再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也可紧扣文眼“壮”字这样设计:①课题为什么用  相似文献   

5.
“文眼”是文章的精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准“文眼”,学生就找到开启课文之“门”的钥匙。那么文章的“文眼”又在何处呢 ?  一是体现在课文的标题上。这种情况一般在议论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类课文的标题往往就是作者的主张,也是全文的论点和中心所在。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唐的《作家要锻炼自己的语言》等,其文眼就体现在课文的标题上。   二是体现在文章的起始句或起始段中。这种情况往往表现在抒情散文、议论文等文体当中。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文章定…  相似文献   

6.
朱细英 《江西教育》2004,(15):69-69
抓“题眼”进行突破..“题眼”。是指题目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字眼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眼进行质疑,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如教学人教版(以下同)第十一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抓住“壮”字切入:看到这个“壮”字.你有什么疑问?霎时.教室里沸腾了。将其理顺后,按难易可概括为五个问题:(1)“壮”是什么意思?(2)什么样的人可称作“壮士”?(3)文  相似文献   

7.
教学一篇课文,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寻找中心句。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时也能找到,但却不知道是如何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给学生寻找中心句的方法,不但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所谓中心句,就是指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它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对中心思想起画龙点晴之作用。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寻找课文的中心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抓总起句文章开头的总起句,有些是提示全文内容,点明课文中心的。这些总起句往往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如《詹天佑》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第二题要求:“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课文是抓住哪些特点来描写各种鱼的。能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处理这一问题时感到有以下两下疑点。一是第一问中的“特点”不好确定;二是《教师用书》上说第四自然的第一句话为总写(总述句),总述句是否就是概  相似文献   

9.
阅读文章有“文眼”,审题立意有“题眼”,探究课文有“课眼”。原因是:紧扣“文眼”提挈全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文眼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眼提挈全文,从而领悟文章的中心。例如,指导学生预习《珍贵的教科书》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以“文眼”——“珍贵”为导向,认真阅读四段课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题。预习中要求学生阅读第一段时,抓住盼书,暗示“珍贵”。引导学生感知:战争年  相似文献   

10.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在完成掩护任务后英勇跳下悬崖的故事。这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与略写”,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还要了解哪些地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地方写得比较简单。从而认识到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等问题,并与现实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1.
也释“孺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释“孺子”刘国杰唐《琐忆》(见高中《语文》第二册)一开篇就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两句很有名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以之结构全文,立片言以居要,真可谓匠心独运。只是对诗中的“孺子”,不少师生难以确解,课文亦无注释。其实,对这两句脍炙人口的...  相似文献   

12.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一篇文章的标题自然也有题眼,《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题眼就是"壮"。李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紧紧扣住"壮"字进行导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3.
一篇文章,总有一些词语或句子与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起着提示全文的作用。这些词语或句子,我们就称为“重点词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呢?同学们不妨(fánɡ)从以下五种方法着手。⒈在文章开头中寻找。有些文章开头一句起着总起的作用,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课文《嘱咐(zhǔfù)》开头一段话:“母亲给了人无微不至的爱,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这句话就点出了课文的重点: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⒉在结尾中寻找。有些课文…  相似文献   

14.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课也有课眼,所谓课眼,就是课文的突破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果选准了课眼,就能扣眼展开,顺流直下,使教学收事半功倍之效。《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篇描写刘伯承、邓小平在紧急关头,指挥千军万马挺进敌人心脏地区的战斗故事。教学时以何为“眼”?研读全文可以发现,“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谚语关联前后,贯通全篇,完全可以选为教学的突破点,紧扣谚语,以之为纲,“纲举”才能“目张”,整个教学就会左右逢源了。引导学生以谚语把握敌我形势谚语中的“狭路相逢”是对当时形势的凝…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整体,综合感知”。新大纲也多处提出“加强综合”,“避免繁琐的分析”,“在读中整体感知”。那么,如何从整体着眼进行讲读教学呢 ?笔者认为,要找到课文中的一个支点削枝强干,突出重点进行教学。   1.从课题出发。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是课文内容和主题的集中与概括。有些题目不仅反映了课文的主题,而且暗示了行文的线索。在教学中,从课题出发,扣住突出反映题眼的重点句段,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如:《田忌赛马》一文…  相似文献   

16.
“释题”就是解释题目,一般在三五分钟完成,时间虽短,但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良好效果。好的释题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半,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一、解题“眼”。即把握课文的“眼睛”如《飞夺泸定桥》一课,可先引导学生释题:  相似文献   

17.
中心句教学三式翟和喜,童亚平小学语文不少课文中出现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的灵魂,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的突破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中心句统筹全文教学呢?我设计了如下几种形式。一、层层剥笋式《海上日出》一课的中心句是:“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相似文献   

18.
《爬天都峰》一课开篇点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教学时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析题眼理线索 1.学生默读,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从题眼“爬”着手。进行议论:①爬山的“爬”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抓住对字、词、句、篇的理解,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粗浅地谈一下自已在这方面做法和体会。 一、揭示题眼——直接渗透 小语教材有许多课文的题目就是一篇课文中心所在,如果我们能开门见山及时揭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直接渗透,就会对学生学习全篇课文起到指导作用。如教学《视死如归》一课,读题后提问学生:“视、如、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7课《劳动最有滋味》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回忆录,本课是从《贺年》中节选而来的。课文记叙“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过日子,全家人都必须积极劳动,“我”从劳动中体会到“劳动最有滋味”这个真理。文章的最大特点是紧扣“劳动最有滋味”这一中心来写的。教学时,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围绕中心组织教学。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紧扣题眼,把握中心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题目《劳动最有滋味》很醒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