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像常州中华恐龙园这样一个已经运营十四年的国内知名主题乐园而言,更换大门,或许是一件难度极大且极富挑战的事情。而恐龙“换门”背后的逻辑,则体现了“恐龙”式创新求变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恐龙尚存?     
经过最近10年“黄金时期”的研究,有关恐龙的一部分争议性话题可以有初步结论了2006年12月24日,美国《科学》杂志刊文称,西班牙发现了一具极为罕见的巨型恐龙化石,其大小超过了以往在欧洲大陆出土的任何一种动物化石;仅仅几天之后,2007年1月7日,中国江西赣县茅店镇又挖掘出了数十枚恐龙蛋化石。专家根据恐龙蛋的形状分析,至少存在三种类型的恐龙。  相似文献   

3.
《出版工作》编辑部: 贵刊1981年第12期所载《科普刊物要老老实实地普及科学知识》一文中说:“有些文章内容违反基本常识,如一本讲‘世界之最’的书上讲,三万年前恐龙把哺乳动物吃光了,实际是恐龙生活在一万多年前,哺乳动物远在这以后,谁也吃不到谁。”于是顺手翻了两本词典和两本生物书,虽然各说略有不同,但共同的说法是它们都曾出现在地球的中生代(即一、二亿年前)。有一个词典的具体说法是,中生代的三迭纪,哺乳类出现,而整个中生代都是恐龙的全盛时代,到白垩纪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12,(35):82-83
2012年9月20日,中华恐龙园迎来了第12个华诞。12年,见证了中华恐龙园从一个单纯的"科普+游乐"主题公园到产业链全覆盖的世界级恐龙主题乐园,也见证了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区域旅游品牌到蜚声国内外的中国主题公园领跑者。中华恐龙园以每一次创新,引领着中国主题公园业未来的方向。恐龙的诞生与成长2000年,历时三年建设的中华恐龙园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中华恐龙园二期鲁布拉开放,游客量爆炸式增长;2010年中华恐龙园正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23,(2):142-143
<正>本书精选了60种中国恐龙,如山不在高、有“龙”则灵的峨眉龙,龙脉上的中国龙——秦岭龙等,采用科普漫谈的体裁,搭配趣味手绘漫画,让小读者轻松地学到严谨真实的知识。书中栏目设置多样,如恐龙博物馆、古动物馆提供的第一手恐龙复原图集,可使小读者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恐龙。  相似文献   

6.
6500万年前,称霸地球的庞然大物——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给人类留下一个难以破解的永久之谜。今天,网络这匹“黑马”横空出世,一往无前,把一个同样沉重的话题带给我们:广播会不会因网络而灭亡,成为网络时代的“恐龙”? 这不能算是杞人忧天。统计表明,拥有5000万  相似文献   

7.
近日,德国地质学家在图林根州的图林根森林地区发现了一具恐龙化石和一些骨骼印迹。专家称,这可能是一种未知的恐龙。  相似文献   

8.
陈杰 《黑龙江档案》2013,(4):137-138
盛夏季节,位于黑龙江边的边境小城嘉荫旅游业火了.我到达伊春市后,向接待的朋友提出到嘉荫看看,嘉荫在伊春的辖区.得到的回答是,只能当天去当天返回,旅游的人太多,如果不是提前预订,当地解决不了住宿.朋友是极诚实认真的人,我相信他说的是实情.我想一定是恐龙的吸引力.嘉荫号称中国恐龙之乡.  相似文献   

9.
地面爆炸,有害气体奔涌而出,混入大气层并很快布满整个地球。地面被上百次强大的地震摇动着。200亿吨的地壳和地幔物质被爆炸冲击波冲上天空,紧接着又雨点般地砸回地表。这对恐龙是一个毁灭性的日子,它们从此再也不能恢复生机了。  相似文献   

10.
得知“新疆出土世界最大的恐龙化石”线索,是我偶然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一次新疆地质地貌研讨会上听说的。当时是1987年9月。新疆竟然也有恐龙化石,而且一支中国加拿大联合恐龙化石考察队就在东准噶尔,这消息真使我兴奋异常。不知是科技记者喜好猎新探奇的职业责任感的驱使,还是儿时欲解恐龙灭绝之谜梦想的复归,我恨不能立时飞到发掘现场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23,(9):142-143
<正>这是一套以“中国百年十大著名恐龙”为主角的动物科普故事,适合5~8岁儿童阅读。作者将可爱的卡通手绘和逼真的科学艺术复原图结合起来,配合轻松幽默的文字故事,讲述了10个关于恐龙稀奇古怪的问题,让孩子们在了解有趣的科学知识的同时,着重锻炼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5,(5):67-67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现代型鸟类是在恐龙灭绝之后才诞生的。但现在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与鹅和鸭相似的现代型鸟类曾经与恐龙一同生活在白垩纪后期。这一结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3.
当科技记者多年,不知外出采访多少次,要论经历之奇、印象之深、收获之丰,当属两年前那次准噶尔恐龙化石发掘现场之行。线索,是我偶然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一次新疆地质地貌研讨会上听说的。当时是1987年9月。新疆竟然业有恐龙化石,而且一支中国加拿大联合恐龙化石发掘队伍就在准噶尔!这消息真使我兴奋异常。不知是科技记者猎新探奇职业责任的驱使,还  相似文献   

14.
杨琳 《出版广角》2021,(16):86-8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数字化被列为发展战略,数字创意产业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动漫产业+文化遗产"的模式能实现数字创意的开发和推广,但自贡恐龙在动漫IP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链尚未形成,并存在基础薄弱、核心资源匮乏、产品智能创造能力不足等问题.自贡恐龙动漫产业应开发具有地域特点的角色和漫画,研发动画影像,智能创造动漫产品,以此形成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恐龙IP,丰富数字创意内容,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果能够证实恐龙的确长出过羽毛。那么几乎就能够最终证明以拥看羽毛为主要特征的鸟类起源于这种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现在。中国的古生物学可以说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在中国辽宁发现的“中华鸟龙”化石上。带有一些毛状物的痕迹.中国恐龙化石研究学徐星.周忠和。与美国鸟类学家理查得’普朗(Richard Prum)共同指出。它与鸟类羽毛有惊人的相似性。最近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他们的论。  相似文献   

16.
常建纲  陈世红 《电子出版》1996,(10):108-108
一个恐龙形象的塑造──用AnimatorPro制作动画北方工业大学常建纲,陈世红1.引言我们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都看到过各种各样的恐龙,而且其中的部分镜头是利用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制作的。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与电影中一样效果的恐龙是非常困难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恐龙--学科馆员的未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Dennis W.Dickinson的观点出发,论述了有关学科馆员前途命运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学科馆员的危机不在于会成为恐龙,而是时代需要学科馆员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求学科馆员具备更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太空大冲撞     
68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以快于子弹几十倍的速度冲向地球。剧烈的撞击使地球上发生了超级大地震和火山大爆发,升腾起来的尘埃遮蔽了整个地球上空。灾难最终导致了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的灭绝。  相似文献   

19.
位于堪培拉的国家恐龙博物馆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互动式博物馆,供成人、儿童和学生游乐。尽管博物馆规模相对较小,但通过提供最大化互动、参与和教育机会,博物馆已能够得到较高的参观人数,并通过使用脸书或微信等社交媒体推广业务,使游览变得愉快而有趣。专注于有效的零售已使国家恐龙博物馆能够产生稳定的盈利,这些盈利继而被用于增加馆藏、展示和储备。  相似文献   

20.
科学纪录片是一种广受公众欢迎的科学传播载体。本文基于叙事学理论,以BBC史前系列科学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结构、听觉叙事语言、视觉叙事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系列使用的科学传播技巧。研究发现,《与恐龙同行》在听觉叙事和视觉叙事效果的双重作用下,从解说、音乐到自然音效,从丰富的镜头语言到电脑动画技术呈现的视觉奇观为观众逼真地重现了恐龙生活的世界。该系列纪录片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种传播技巧:(1) 对内容进行简化;(2) 使用“讲故事”、戏剧化的叙事手法;(3) 使用模型、CGI等技术进行可视化。这些传播技巧的综合运用,使该系列纪录片实现了科学和大众想象的结合、科学和娱乐的结合,增强了其科学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