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庄阳 《保定师专学报》2010,(4):24-26,102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政府公信力通常反映在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之中。从这个角度对政府公信力问题加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行政制度、行政观念、行政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是基于公民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化的全过程中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价值而存在的。因此,应从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角度构建完善行政制度、提升行政观念、改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高低。但是,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政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还损害了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政府信誉与社会公信力。为改变这种不利状况,提升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前提。政策执行作为政策运行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将政策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政策成败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地方政府部门、政府官员本身也是具有特殊利益取向的自利性主体。因此,从政府自利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对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乃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出现弱化的势头,其中包括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从影响公共政策公信力的三大因素展开分析,探究原因,寻求处理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过程中有效的政治沟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政治沟通中存在着诸如沟通渠道太少、沟通渠道单向化、政府扩散信息意识不强、内部沟通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它对公共政策过程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完善沟通渠道、加强双向沟通、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的步伐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过程,是政府与社会公众对公共问题进行集体选择的过程。基于对北京、青岛居民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参与情况的调查,认为公民有序参与是使公共政策制定达成集体行动一致的基础,但公民选择性参与的客观存在成为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通过发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信任基础的培育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以及公民参与效能的强化,能够显著促进公民自主参与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众多政策制定主体和制定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权威分配者,以公共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政府部门要爱护自己的公信力,它是政府权威的来源,是公众信赖政府的根本,是公共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建立政府与公众的和谐互信关系,必须要重塑政府在公共行政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建立起的信任关系,这就离不开政府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建设.实现政府行为规范化是构建政府公信力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具有强大公信力的政府,对于动员群众、带领群众处理公共危机以及化解群体性冲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职责履行不力、公共政策扭曲与官员权力的异化、缺乏公共危机的应急保障、公共信息披露机制不畅等致使在处理公共危机中政府公信力缺失。公共危机视域下,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做到:转变政府行为理念和行为方式,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提高决策者在危机中的决策质量;增强政府官员诚信意识;公共政策运作机制的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指公民或团体通过特定的方法、途径、程序等了解政策内容、表达利益诉求、影响政府决策。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助于推进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当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面临传统文化弱化、政治制度不完善、公民政治素质偏低等问题的影响。为此,应通过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完善参与制度建设等方式,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提升政府合法性的有效渠道,通过政权的夯实,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的行政人员身上还体现出官僚主义风气,出现屡禁不止的贪污受贿等行为,对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基于社会治理视角,对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深层次剖析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政府失灵。由于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民众的“搭便车”行为、多重委托代理制约的失效及民主决策制度的内在缺陷,加上政府运作过程不确定因素使公共政策先天不足,导致政府失灵;由于公共政策本身的低效率、公共政策执行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本身不断扩张、利益集团博弈以及寻租使公共政策后天失调,导致政府失灵。解决政府失灵的关键是对症下药,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是现代政府治理和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功能。它可以促进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公共性,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强化政府官员责任,增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提高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有助于民主信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落实,充分保障广大公民的民主权利,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而且对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进而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政策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公共政策,但在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尚面临着来自流入地政府、农民工家庭以及流入地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多重问题。从政策观念革新、完善管理体制、重视民办学校及配套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制定失败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其好坏往往是一项政策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往往导致公共政策制定的失败,甚至带来严重后果.其主要原因是政策制定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高、政策制定主体片面追求部门利益、领导者的素质不高等.解决公共政策制定失败问题,必须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决策程序,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约束决策行为,提高政策制定主体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1公共政策的涵义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正的,公正性表现为公共政策内容的公正即实质公正和公共政策形式的公正即程序公正。此外,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平的。公共政策要兼顾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需要,不能对一部分或团体持有政策歧见,有意忽视其利益,或者通过牺牲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以成全另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最后,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开的。公众具有对公共政策及一切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众能就政策问题与制定者达成磋商意见,能够通过民主的程序表达和整合自身利益,通过意见表达机制和特定的规则决定公共政策的选择。2信息社会对公共政策质量的要求2.1变革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使政府决策组织减少中间管理层,扩大管理幅度,使结构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信息流将摆脱结构上的壁垒和束缚,变得无孔不入,使每个层级都可以从最直接、最便捷地获得信息,从而能为改善公共政策品质奠定基础。2.2优化政策制定过程。政府应该通过一种政府政务公开机制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示在公众前面。这样政府的政策信息和制定过程能够为公众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确保民间组织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有效参与,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核心内容之一。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带来了积极的效果,确保了公共政策以公共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公共选择理论是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行政学中,来分析和解决政府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启示,中国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必须从国情出发,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公共政策,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许洋 《华章》2010,(20)
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以满足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但具体实践中可以发现,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论述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政府利益问题,并分析了政府利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基金会在致力于发展慈善事业过程中,公信力是基金会的核心支柱,基金会公信力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随着基金会负面新闻的频频曝光,基金会公信力遭到质疑,公信力危机问题愈发显著。从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角度分析当下基金会面临的公信力危机问题,并据其相关理论探索基金会如何将自身努力与政府、社会联合起来,共同协作,对拯救基金会公信力建设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