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位置特殊,作为乌海及周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阿拉善盟最主要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生态环境脆弱。为掌握工业园区空气质量状况,利用2018年—2021年国控质量监测站点数据对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2021年,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下降;PM2.5和PM10作为高新区最主要污染物,尤其是PM10年均浓度和超标天数在逐年增长;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值有下降趋势,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一定效果。下一步,应继续加大VOC的摸底与监测,确保O3不出现反弹,同时加大PM2.5和PM10的污染防治力度,使高新区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好转。  相似文献   

2.
郭明晶  卜炎  陈从喜  齐睿 《资源科学》2018,40(12):2425-2437
研究中国天然气安全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找出系统性的应对策略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转型的时代背景,从供应安全、储运安全、市场安全和环境安全四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对指标赋权,从总体、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对中国天然气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总体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天然气安全均值为0.546,2006—2015年间虽然天然气安全水平在上升,但是总体安全状况一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天然气产量低,对外依存度较大;天然气管道建设滞后,调峰能力不足;天然气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环境治理压力较大。区域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四大区域天然气综合安全的均值为东部(0.582)>中部(0.571)>西部(0.516)>东北(0.515),呈现出“东部最好,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偏低”的特征。分析得出,天然气安全的影响因素在东部地区主要集中体现于市场安全,在中部地区主要集中于供应安全,在西部地区主要集中于市场安全和环境安全,在东北地区主要集中于供应安全和储运安全。省域评价结果表明,各省域天然气安全水平差异较大,其中7个省份的天然气安全水平处于上升趋势,5个省份天然气安全水平处于下降趋势,8个省份的天然气安全水平波动较大,10个省份的天然气安全水平趋于平稳;各省域在供应安全、储运安全、市场安全和环境安全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最后,分别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提出了保障中国天然气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绿地群落结构对降温增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晰揭示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与景观结构特征对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对指导城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城市绿地降温增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但是定量解析绿地群落结构与降温增湿功能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北京市24个典型绿地群落夏季降温增湿效果的实测,重点解析了绿地郁闭度和绿量对降温增湿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绿地结构优化配置的最优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绿地夏季日均降温幅度0.2~2.0℃,日均增湿幅度0.20%~8.26%;不同群落结构绿地降温效果上,乔灌草型>乔草或乔木型>灌草型>草地型;在绿地增湿效果上,乔木型>乔灌草>乔草型>灌草型>草地型;郁闭度和绿量对绿地降温增湿功能均有明显影响,但郁闭度影响更大,冠层郁闭度介于0.60~0.85、三维绿量密度≥5m3/ m2的乔灌草或乔草型绿地具有最大降温增湿功能。  相似文献   

4.
逐日太阳辐射是作物模型的关键输入变量,被广泛用于计算太阳辐射的Ångström-Prescott模型(A-P公式)校正工作主要建立在月尺度数据上,开展不同区域日尺度及更大时间尺度校正及参数适用性研究有助于提高太阳辐射计算和作物模型模拟准确性,指导区域农业生产。本文基于中国九大农业区划和104个辐射站点的1981—2016年逐日太阳辐射实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年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在日尺度和月尺度校正A-P公式,并对其校正参数(asbs)的适用性进行检验评价。结果表明:①中国年太阳辐射在1990年前后经历了由“变暗”到“变亮”的转变,总体呈增加趋势(7.32±30.31 MJ/m2/a),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②日尺度A-P公式校正拟合效果优于月尺度,且月尺度的校正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参数as的空间分布存在地带性,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特征,而bs与海拔正相关;③日尺度和月尺度校正参数可互换,但在年尺度上线性A-P公式不再适用。本文对提高太阳辐射计算精度和指导区域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家庭部门成为CO2排放的重要增长点.本文在计算2000-2012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港,澳,台,西藏外)家庭CO2排放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其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城市化发展促进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家庭CO2排放的增加,但是区域差异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家庭直接CO2排放影响程度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如上海,黑龙江和吉林等;城市化水平对家庭间接CO2排放影响程度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地区,如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等;影响程度中等和低的省份主要交错分布在中国中部,西部地区,如宁夏,贵州以及安徽;②进一步从消费支出弹性视角分析了区域差异的原因,发现城市化水平对家庭CO2排放影响越高的区域,其CO2排放的消费支出弹性越高.直接CO2排放的弹性差异主要与汽油,电力消费的增加幅度有关,间接CO2排放的弹性差异主要与来自工业部门的消费支出增加幅度有关.因此,在城市化水平对家庭直接CO2排放影响程度高的区域,重点是发展公共交通并注重日常生活节能;在城市化水平对家庭间接CO2排放影响程度高的区域,重点是提高工业部门的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WRF模式自带土地利用数据更新不及时及精度不高的现象,本文将国内外主要土地利用数据(MODIS2012、GLC2009、GLC2000)与WRF模式耦合进行土地利用数据的优选,并将优选数据初步应用于枣庄城市热岛模拟中。结果表明:①MODIS2012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好的模拟结果;②研究区10月份热岛强度最大为0.671℃,其次是1月份和7月份分别为0.570℃和0.550℃,而4月份热岛强度较小为0.467℃;城市热岛强度日最大值出现在22~23点,最小值出现在13~14点;③由于盛行风向的影响,滕州市与枣庄市中区城市热岛中心均存在春夏季北进、秋冬季南移的现象;④枣庄地区城市热岛主要受枣庄市中区的影响,各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热岛的贡献率大小排序为:城镇建设用地>农田>林地>未利用地>草地>水体。  相似文献   

7.
孔钦钦  郑景云  王新歌 《资源科学》2016,38(6):1129-1139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通用热气候指数(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UTCI),分析1979-2014年中国气候舒适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中国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年均UTCI呈纬向分布,由北向南增加;青藏高原地区呈“环岛状”分布。夏季“无热应力”覆盖面积最大,冬季最小;②“无热应力”频率最高值(> 70%)位于云贵高原南部,最低值(< 10%)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极端冷应力在长江以北均有出现,内蒙古地区东部和东北北部(14%~32%),及青藏高原大部(16%~40%)最为频繁;中国中东部和新疆盆地区域均有极端热应力出现,其中塔里木盆地东部频率在4%以上;③年均UTCI的趋势在中国东北部为正,西南部为负;最大的上升和下降趋势分别位于长江三角洲((0.6~0.8)°C/10a和青藏高原西部(-0.8~0.6)°C/10a)。夏季UTCI在全国范围一致上升,冬季相反;④“无热应力”频率的趋势在中国北部为正,南部为负;上升和下降幅度最大的区域分别为青藏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0.8~1.5)个百分点/10a~1.5个百分点/10a))和云贵高原南部(1.5个百分点/10a~2.8个百分点/10a)。极端冷、热应力频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成  车达升  李晓东 《资源科学》2019,41(6):1167-1175
海冰是中国黄渤海冬季主要海洋灾害之一。为进一步认识黄渤海海冰分布特征和日变化机理,提高海冰短期预报水平,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MASIE海冰范围产品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了2018年冬季黄渤海海冰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日海冰面积与海洋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冬季黄渤海海冰集中在辽东湾和朝鲜湾,海冰覆盖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海冰变化经历了生成、维持和融化3个阶段,其中生成阶段明显长于融化阶段。39°N以北黄渤海日均海表温度(SST)、海面2 m气温(T2m)、海面2 m气温<-2℃积温(Tc)和海冰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P<0.01)、-0.52(P<0.01)和-0.50(P<0.01)。因此,39°N以北黄渤海海气界面的热力环境是影响黄渤海海冰面积的重要因素。另外研究发现在2018年黄渤海海冰生成发展阶段,海冰面积共出现两次异常减少,这两次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主要是由海区前一日升温和偏南风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分别对青海湖流域2000年、2012年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青海湖流域内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157.9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24亿元。2000年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水域>草地>森林>农田>荒漠>城镇,2012年荒漠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超过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在整体空间上决定着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异质性。由于草地生态系统内部植被茂盛程度、生长季长度的差异,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呈现纬度地带性,部分区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双重干扰,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呈现部分地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的集聚化分布向均匀化转变,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升高,青海湖高生态服务价值区域范围扩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利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的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趋势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朱宁  刘奕巧  崔桐  王新如  吴金顺  潘嵩 《科技风》2023,(27):160-162
新风系统是改善住宅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的良好解决方案,研究新风系统的使用行为至关重要。本研究以13户北京市的住宅为研究对象,对新风系统的使用行为进行了实地测量。在供暖季新风系统为间歇性开启,日均开启时长为17.5小时。基于日均开启时长,确定了两种典型新风系统使用行为:经济型家庭和传统型家庭,使用新风系统家庭的日均室内PM2.5浓度(16.19μg/m3,12.30μg/m3)低于未使用新风系统家庭(46.1μg/m3),室外PM2.5浓度是住户使用新风系统的驱动因素。该研究为评估新风系统使用行为提供了准确的实测数据,也为进一步研究新风系统使用行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nvestigating and controlling air pollution in China, the trends of air-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on a national scale have remained unclear. Here, we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 of air pollutants in China using long-term comprehensive data sets from 2013 to 2017, during which Chinese government made major efforts to reduce anthropogenic emission in polluted regions. Our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PM2.5 concentration in heavily polluted regions of eastern China, with an annual decrease of ∼7% compared with measurements in 2013. The measured de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SO2, NO2 and CO (a proxy for anthrop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could explain a large fraction of the decreased PM2.5 concentra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As a consequence, the heavily polluted day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orresponding regions.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aerosol, nitrate, sulfate, ammonium and chloride measured in urban Beijing revealed a remarkable reduction from 2013 to 2017, connecting the decreases in aerosol precursors with corresponding chemical components closely. However, surface-ozone concentrations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in most urban stations from 2013 to 2017, which indicates stronger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The boundary-layer height in capital cities of eastern China showed no significant trends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s from 2013 to 2017, which confirmed the reduction in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s successful in the reduc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urban areas from 2013 to 2017, although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uggesting a more complex mechanism of improving Chinese air qualit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全国城市PM_(2.5)浓度呈下降趋势,预期能够实现国家规定的2017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若按现有力度措施,北京市2017年PM_(2.5)浓度达到年均值60μg/m~3左右的目标难以实现,同时臭氧(O_3)污染迅速抬头。未来两年必须下决心采取超常规措施破解北京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若干难点问题,才能突破大气污染治理瓶颈,达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3.
孙亚男  费锦华 《资源科学》2021,43(5):872-885
实施雾霾污染精准治理是应对局部地区雾霾污染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01—2016年263个中国城市PM2.5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构建了决策树递归分析方法,量化了雾霾污染分区因素和治理因素的交互影响,进而识别出雾霾污染精准治理区域及其治理因素。结果表明:①地理区位、行政级别、产业结构、区域规划、经济地带是识别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精准治理区域的分区因素,据此本文识别出4类城市雾霾污染精准治理区域。②对于沿海城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降低第二产业占比有利于提高雾霾污染治理水平;对于非沿海城市,降低人口密度有助于缓解雾霾污染,其中非沿海、非省会城市提高科技进步水平也可以有效控制雾霾污染。③中国城市雾霾污染治理分区因素的长期演变趋势与中国“五年规划”期间的国家政策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科学施策、精准调控有利于雾霾污染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14.
袁睿佳 《资源科学》2019,41(2):405-413
为保障松华坝水库流域的饮水安全,促进滇池流域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本文以非点源污染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打分法分析不同景观在该流域非点源污染形成中的贡献,并确定各“源”、“汇”景观的比重,以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为基础,分别从流域整体与各景观空间要素2个方面,定量研究了流域景观格局与非点源污染的关系。结果显示:①松华坝水库流域整体和各空间要素层面的4个景观空间负荷指数值均小于0.50,表明流域在整体和各景观空间要素层面,均属于“污染截留型”景观格局,即理论上由当前景观格局新产生并排出的非点源污染物极少;②坡度景观空间负荷指数>相对高程景观空间负荷指数>距离景观空间负荷指数,表明加强保护该流域中高海拔陡坡地带的“汇”景观,不仅可以防止形成新的“污染贡献型”景观格局,还可强化其隔离圈式“污染截留型”景观格局,有效阻挡流域中面积最大的“源”景观,位于中高海拔山区的旱地所产生的土壤和养分外流。  相似文献   

15.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恶化的现状,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利用鞍山、抚顺和本溪的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数据,采用Daniel的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鞍山、抚顺和本溪2001~2006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6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市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月降尘、PM10全部年份超标严重,SO2部分年份超标,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鞍山市区各类污染物变化不显著,除SO2略呈上升趋势,其余污染物均呈下降趋势;抚顺市区除PM10呈显著下降趋势(p<0.1),其余污染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NO2呈显著上升趋势(p<0.1);本溪市市区各类污染物均呈下降趋势.空气污染季节和空间差异显著,冬春季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夏秋季,工业区、交通区显著高于居民区、清洁区.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以及各个市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是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需要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区域整体上提高大气环境容量,从而改善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6.
薛婕  罗宏  吕连宏  赵娟  王晓 《资源科学》2012,34(8):1452-1460
摸清我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和关系,对制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选取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10年省际和行业面板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SO2和CO2的排放特征及二者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O2、CO2排放总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相似;SO2排放总量地区排放特征为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CO2排放总量地区排放特征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但西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远高于中东部和东北地区;绝大部分的SO2和CO2排放量来自电力、热力行业,黑色金属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个行业,其中,电力、热力行业的排放量最大,2010年电力、热力行业排放的SO2和CO2分别占行业排放总量的53%和55%;我国SO2和CO2排放量的相关系数r为0.806,且r西部〉r中部〉r东北〉r东部,各地区之间由于治理水平的差距导致相关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能源技术创新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保护环境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把GDP作为控制因素,基于1996-2008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方法研究能源技术专利与CO2排放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技术专利、CO2排放及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从全国来看,能源技术专利降低碳排放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且在不同地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除了西部地区外,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技术专利的增加均未显著地促进CO2排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1年-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9个代表城市近10年的每日API数据,研究了各个城市群和城市APl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统计了每年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的天数,结果表明:近10年三大城市群代表城市的API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API最高,下降也最为明显,而珠三角城市群API最低,下降最不显著;各城市年均和季节API随纬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城市群内部距离海洋近的城市API较低;三大城市群API呈现冬春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北京和石家庄近10年年均污染天数最多,珠海污染天数最少,2001年-2008年三大城市群城市间的污染天数差距较大,2008年之后污染天数差距明显缩小,API有趋于同步的变化趋势,大气污染呈现一定的区域同质化特征。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实施之前系统分析三大城市群近10年API的变化特征可为日后科学评价和对比两种指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维国  范丹 《资源科学》2012,34(10):1816-1824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年-2010年我国28个省、市、区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被高估,而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区域差异来看,1999年-2010年间我国三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西部区域其收敛速度要高于中部、及东部区域,各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趋同的趋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知:我国2000年后经济发展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呈现"U"型趋势;技术效应对中部,西部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中、西部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产权所有制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全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中、西部的贡献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