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冰 《高中生》2013,(6):60
王羲之的作品历代都被人珍视,在古代就已经价值连城,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与历代帝王的推崇也有很大关系。甚至可以说,王羲之是因为历代帝王们的推崇,才有了其他书法家都没能拥有的"正宗"地位。最初重视王羲之的皇帝是南朝的梁武帝。于是,在王羲之身后100多年的梁朝出现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兰亭序》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以下简称《圣教序》)被推崇,有其时代背景及原因。王羲之、王献之、钟繇、张芝在东晋之后,被各朝代推崇为"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的"四贤"。但是,东晋、南北朝、隋朝都为"四贤"中谁是第一争论不休。至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一锤定音,认为王羲之第一,并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习》2006,(3):27-27
行书作品流行中国,古往今来,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名的,只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各种书体都有很高成就,夙有“书圣”的盛誉。特别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兰亭集序》,更是世代受到推崇。王羲之51岁的那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旧历三月初三日,他和谢安等41位名士,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今浙江绍兴)举行集会,却邪除灾,宴饮赋诗,酒杯沿溪水漂到谁的面前,如果诗未作成,就要罚酒,热闹非常。当时一共作出了  相似文献   

4.
论清代碑学     
一书法艺术发展到清代,帖学在书坛占了主导地位。帖学相对于碑学,显得更加文雅清俊,韵致宛然,尤其自梁武帝起对于王羲之书风的推崇,历代帖学都须臾不可脱离王羲之的范本。它不仅为宫廷皇室、翰林书院的文人士大夫所仿效,并且在民间得以广泛传播。这一典型的  相似文献   

5.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各有千秋。唐之前书史对其评价比较客观。唐之后,由于唐太宗偏爱或政治需要,力推王羲之书,王羲之“书圣”地位遂立,王献之名走向衰微。王羲之《兰亭》书法,名动天下,但有些名实脱略。功力欠佳,风格近俗,相对王羲之其他作品言,应是较差的。我们对待前贤经典,要客观求实,不必人云亦云,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6.
李晓白     
《教师》2014,(22):F0003-F0003
湖南耒阳人,教师,字居易。号珺石、婳之。书法爱好与探索者,涉猎楷、行、隶、草书体。尤喜毛体。推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邓石如、赵孟頫等大书法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大量的艺术家。王羲之是其中的佼佼者。奠定其书坛王者地位的佳作《兰亭序》 是中国书法形式美的典范,也是王羲之人生品格美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正>在东晋至南朝这段历史中,王氏一门既是权力煊赫的士族,也是书法相辉的士族,是江左风流的典型代表,在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以王羲之为中心,上下数代书家云集,王羲之的父辈有王导、王廙等,同辈有王洽、王荟等,子侄辈有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王珣、王珉等,至南朝、隋唐,法乳尤不绝,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或汇于官私刻帖中,或以临本、钩摹本墨迹传世,在摹本中颇负盛名汇摹本的是《唐摹万岁通天帖》。  相似文献   

9.
长期争执于王羲之书法地位与复杂纷乱的两晋人物关系,以及《兰亭序》文的真实性,是当代王羲之书法研究的主要失误。而王羲之今体书写贡献的科学依据,王羲之追求书法创新的书家形象,才是指导我们实践和创新的关键。只有从我们与历'史书家的治学差距中找原因,才能弥补失误,使当代书法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东晋王羲之以一篇脍炙人口的《兰亭序》而流芳千古。《兰亭序》的真伪问题曾一度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直到今天学术界仍议论纷纷。探讨《兰亭序》的真伪,就不能不涉及到王羲之的思想。现在《兰亭序》的真实性已基本上得到了普遍认可,而对王羲之思想的把握却不够准确、不尽符合实际。因此,结合其时代特点全面深入地考察王羲之的思想,不仅是《兰亭序》真伪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而且对正确认识整个东晋土人的思想乃至当时的学术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都十分尖锐,政治黑暗,战争频仍,中华民族灾难深重。而在思想上,魏晋时代又是一个非常通脱、自由、解放的时代,强调社会、忽视个人的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2)形成了儒、道、佛并存的局面。社会的动乱、思想的解放,唤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书法教育在整个文化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历代帝王的重视和科举考试的要求,书法一直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古代书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对当代的书法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直至今天,仍被人们临摹学习,被世人称之为: “书圣”。王羲之从小天资聪明,勤逸好学,有着许多传说故事。王羲之12岁时,有一天,他偶然发现父亲王旷的书箱里藏着大量前代名家谈书法的书籍,他高兴地竟忘了严父平时的管束, 把所有的书法书籍偷来研读。后来王旷发觉便责问道:“你为什么要偷书,偷取这么多的书做什么?”羲之笑而不答。他的母亲怕  相似文献   

13.
提起王羲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书法艺术,而论其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及素有古今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神采历来为书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14.
浅谈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艺术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一直是书家学习行书的入手法帖。本文试从传播学的几个基本要素对王羲之《兰亭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芳 《教师》2010,(10):126-126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书法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根据汉字是方块文字的特点,书法让汉字更神奇、更富有灵气,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敬仰和推崇,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以书法的形式表现的文字。中国古代就有王羲之、欧阳询等大书法家,到了现代更出现了庞中华等一大批硬笔书法家。  相似文献   

16.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美学散步》)《兰亭诗》里的王羲之闲逸旷达,《兰亭集序》里的王羲之深情真诚,它们都是王羲之对生命领悟的一部分,合在一起,才能看到王羲之对生命的完整领悟,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人生目的上,都追求优雅脱俗的艺术化,以之突破一时一地一人的生命局促境地,实现对生命的超越。魏晋风度最令人神往之处,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徐能 《四川教育》2003,(1):36-37
公元353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之初,王羲之等一群名士相聚于浙江绍兴城外的兰亭。这一天,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林间溪水潺潺,清流激湍。老少咸聚,都是一时的贤能名士。所谓“曲水流觞”,即兴而赋,诗成,合为一集,定名《兰亭集》,众人推举王羲之作序。羲之酒酣耳热,当众提笔一挥而就,言辞写作俱佳,博得众人赞赏。这就是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书法名篇、被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至此,书法的光辉才得以展现。千年以降,书法早已深深植根于国人的生命情怀和意识体系之中。“观夫悬…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俗称龙潭,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山顶,是中朝两国的界湖。长白山悠久的人文历史,为镶嵌在这里的天池平添了不少人文特色。据史载,历代帝王对长白山都十分关注,特别是金、元、清朝更是视长白山为祖先发祥地,推崇长白山为神山圣地,是荐瑞凝祥、列祖龙兴的象征。长白山的名称,在秦以前为不咸山(意为“有神的山”),因此《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民之因”的所指,即为长白山。此后历朝历代对其称谓多有不同。汉朝称单单大岭,魏称盖马大山,后魏称徒太山,南北朝称从太山、太皇山,唐朝称太白山…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不仅在书法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此文折射出一位复合立体的王羲之,以及通过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精神面貌、审美情趣和深邃哲思。一、生活维度的王羲之——享受当下的快乐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欢笑盈耳,心情畅快,文章说"信可乐也"。  相似文献   

20.
刘长森 《山东教育》2005,(17):47-47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散文名篇,它以字名世,堪称文采书艺双绝。《归去来兮辞》不仅是陶潜辞中佳制,便是放在有晋一代,也难找到堪与比肩者。欧阳修更是高度评价此文,称“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其受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