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抱母亲》写"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在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感觉到母亲是那样轻。由此回想起母亲用弱小的身体挑起家庭全部生活重担的往事,心里难过而愧疚。全文以对话展开,在"身轻"与"担重"的相互比较中,在"过去"与"现在"的前后  相似文献   

2.
妈妈好 "野"     
只要提到"母亲"一词,我们总是将"伟大"、"善良"、"无私"、"奉献"、"母爱"等等光辉而又令人尊敬的字眼联系起来,在我们眼前闪现的,也是一个个任劳任怨、含辛茹苦、饱经风霜的形象。学生们写"母亲"主题的作文,更是要将前面提到的那些词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算是一篇合格的作文。对于母亲,非得如此才能称得上是母亲吗?对于作文,也非得这样写才能行吗?身为母亲,她在给予了我们生命之后,非得再用辛勤、操劳等付出才配得上这一名称吗?在五月--这个"母亲节"的月份,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和深爱,组了这些"另类妈妈"的文章,这是妈妈应有的本色,因为她们也是"人"。--聂闻  相似文献   

3.
宽度     
编者推荐:"母爱"有了独特的载体——这一载体蕴含"要爱,就要承受痛苦"之义。标题宜改为"胀大的鞋";原来标题的意思,让读者意会。此文可变格用于2008年高考安徽卷标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在写母亲为"我""用自己的脚胀大鞋"后,补写"我""为母亲而承受苦痛"且与"鞋"有关的独特情节——将最后一个自然段展开写。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2014,(1)
正推陈出新有一次,语文老师留了一个半开放的作文题"我最佩服我母亲的____"。结果点评时,老师一脸无奈地说:"我知道,你们觉得写什么‘我最佩服我母亲的勤劳、艰苦'之类的有点写滥了,想推陈出新。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写‘我最佩服我母亲的儿子'啊!"  相似文献   

5.
<正>"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母亲""这种生活的痛苦",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忍"。("母亲"的"严""慈""刚",也是"忍"的体现。)身教重于言传。作者是按照对母亲的感知的递进过程来写的,既知如此,我们不妨溯洄从之,披文入情,来深切体味这位伟大的母亲以怎样的"忍"品,造就了胡适这位文化大师。胡适的父亲胡传比母亲冯顺弟大30多岁。胡适丧父,其时母亲还不到23岁。  相似文献   

6.
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给学生们布置作业,希望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情感,并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同时邀请自己的妈妈对这一天的表现写一个反馈。学生们用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意:按摩、干家务、写感恩信、做游戏、对妈妈说"我爱你"、买钥匙链、做贺卡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一、让亲情不再干瘪高三模拟考试作文题目从"对视"到"告诉你",从"免费"到"习惯之后",每一次我们都会说同一个问题:写作素材匮乏。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只能和母亲对视?为什么总是母亲告诉你?为什么很多学生写有一个"免费的母亲"?为什么很多学生写习惯了母爱?为什么他们总是写不出又跳不出亲情这个圈子?写不出是因为只是将亲情当作僵硬固化的浮雕,而不是一片包容万物的汪洋。打开记忆的闸门,我们可  相似文献   

8.
一篇经典、一段赏析:荔枝开篇第一句话就点明题目"荔枝",随即提到家中"孤零零的老母",而这两点也成为了本文的两条主线:明线是"荔枝",暗线是"老母"。文章表面看是写"荔枝",实则是写"母亲"。"荔枝"是描写"母亲"的一种衬托。看到"荔枝"就会想到"母亲",这是作者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抒发。我们通常把这叫"睹物思人"。  相似文献   

9.
妈妈的味道     
星星姐姐:"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个人,因此他创造了母亲。"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这一天,诗人会用最优美的诗赞美母亲,画家会把最动人的画献给母亲。比一比这两篇描写妈妈的文章,看看哪篇最打动你。你也可以试着动笔写一写哦!  相似文献   

10.
【案例呈现】《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动作?……师:用这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母亲,你们会写吗?你要写些什么?【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关于这类指向写作方法的提问比比皆是。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指向性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母亲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  相似文献   

11.
以"写"促"读",激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学会看病。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可以写什么?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母亲心里很着急。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师:有人说,"看菊"是本文的线索,文章通过写母亲央求"我""看菊"被拒,到"我"答应母亲"看菊"未果,最后妹妹推"我""看菊"告慰母亲,来表达"秋天的怀念"的。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生:第二三次是看菊,第一次是看"花儿","菊花"与"花儿"不同。生:没有什么不同吧,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而已。生:我也这样认为。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而菊花是秋天的典型意象,母亲一再央求儿子看菊,  相似文献   

13.
<正>有这样一篇文章——《赞美是暗夜中的一支蜡烛》,这篇短文写的是台风即将来袭时,母亲讨厌、恐惧,女儿却十分喜欢。孩子的"喜欢"令人诧异,原来,从前台风来临的晚上,家中停电用了蜡烛,母亲说小女孩点着蜡烛在夜晚走来走去的样子像个小天使。一场即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台风,因为母亲无意识的夸奖,竟让孩子  相似文献   

14.
一、在"读"中品味"感恩"1.重点反复。《第一次抱母亲》重点写"我"守护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她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眼里流出了泪水。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母爱,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叙述,不需要华  相似文献   

15.
婆婆     
我写的是我的外曾祖母——我外公的母亲,用我们那里的话是喊"婆婆"。因为我小时候寄养在外公家,所以常常得以与那位老人接触。我的婆婆,到今年已经98岁了,如果她还健在的话。实际上她  相似文献   

16.
<正>"柿子?你自己想呗。"母亲有点狐疑地看了我一眼,继续擦起了桌子。"可老师让我们就柿子来写,哎呀,这作文我真写不出来,你给我点灵感嘛。"我抓着本子站在一旁,恳求母亲给我讲述点关于柿子的信息。"嗯……"母亲听我这么一讲,便放下抹布叉着腰,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哦!阿太很喜欢吃柿子。""嗯嗯,然后呢?"见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语文课中的比较文学教学应如何开展?有什么要求?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个人意见:(1)围绕同一类型的题目,找几篇中外作品进行比较,看它们如何用不同素材写出不同的内容,塑造出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中学语文课本以母亲为题的课文有3篇。俄国大文豪高尔基所写的《母亲》,日本进步作家小林多喜二写的《母亲》,朱德同志写的《母亲的回忆》。高尔基的《母亲》是一部长篇小说、世界名著。小说写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18.
【题目】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力求全面反映母亲的个性和人格特点。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病文】我家的"总管"  相似文献   

19.
没有以后     
《中学生百科》2012,(26):31-34
作文题:韩国总统李明博写过这样一段话: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光凭想象也让我非常快乐幸福。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读完这则材料,请以"没有以后"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  相似文献   

20.
"母亲老了,扶墙走路,已踏不出脚步声。"在众多写母亲的诗歌中,这是我唯一能记全的一首诗,一是因为它短,二是因为它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