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2012,(1):73-F0003
正在学生培养模式上,北京市宣武回民小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注重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在课程建设上,学校注重国家课程特色实施,注重民族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注重隐性课程资源挖掘,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2.
高科 《宁夏教育》2010,(2):36-37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其开发应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个体差异,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课程资源,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我校地理组开发的地理校本课程《彭阳地理》属乡土地理范畴。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有利于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实施中,必须重视开发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生课程资源,就是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赛男 《继续教育》2006,20(12):60-61
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理念落后,培养目标模糊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课程一直是以知识来定位的,课程设置也是以知识的严密逻辑性和系统性为导向的。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注重学科课程,忽视教育专业课程;注重职前课程,忽视职后课程;注重专业技能,忽视教学技能。没有教师教育特色。从培养目标来看,高师课程体系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不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太过专业化,重深度,轻广度。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建设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系列化、精品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需要考虑学生长远的知识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以学生兴趣点"引领俄语校本课程的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力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本身就反映了课程文化的创新。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具有工具理性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程评价上强调对学生、教师提高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改革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教师的挑战,因为教师是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者,面对新课标:“教师首先要学会适应,其次是积极实践,再次是努力创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相似文献   

7.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课程理解是一种生命化理解、意义化理解、理性式理解、共生式理解及发展式理解。它具有广泛的迁移性与适应性、内在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强烈的批判性与创造性、准确的自我认知与理解等特征。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课程理解内容包括对课程文本、教师、环境及学生自我的理解,为实现课程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然目标,在课程理解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注重参与性、凸显情境化、发挥自主性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学校整合信息技术、劳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构建了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并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1.基础型课程:注重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将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进行贯通融合,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技术,并初步学习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作为浙江省宁波市首批"轻负担高质量"的实验学校,我校一直注重课程建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本文试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对当前小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阐述,并就当前课程建设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的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也就是说课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那么,在小学数学中应着重培养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地方高校一流课程教学,在教育教学思想上,要着力解决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首先是“为谁教”与“为谁学”的问题,协同育人,是课程教学的定位原则;育人渗透,是课程教学的难点之处;师范示范,是课程教学的主体特征。其次在“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上,注重内外兼修,解决学习的广度问题;注重学以致用,解决学习精度问题;注重因材施教,解决学习难度问题。最后需处理“怎么教”与“怎么学”的问题,以培育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创造性为目的,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向晶 《全球教育展望》2014,(4):20-27,58
纵观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变革:20世纪初,从学科课程转向经验课程,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从经验主义课程转向注重学科结构以追求卓越知性的学科课程方向,70年代以来,则以"人性"、"个性"、"自我实现"以及"完整的人"等概念充斥着课程领域,预示着课程步入关注人本身,关涉人的自我实现以及人生幸福的方向。这里主要从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入手阐述课程变革之于学生幸福的内在关联,试图构建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体化的"课程连续体"以实现学生在学科课程中领略学习的乐趣,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体验探究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本文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结合现代学生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改革,主要从教学目标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来具体分析,浅谈一下笔者在工作中的课程改革实践,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刘斐 《上海教育》2007,(4A):56-57
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语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二期课改把课程设置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语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除了在课程性质和目标上强调物理学的学习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外,在课程结构和学习内容的取舍上更注重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提倡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高职高专课程改革是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山西省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具有如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实践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注重整体优化,在内容上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化,在结构上注重模块化,在类型上注重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相似文献   

17.
面对21世纪高科技竞争的时代。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素质的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电工基础是电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是此类专业学生迈人电类科学殿堂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电子线路等后续课程和适应未来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如果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则对学生今后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未来相关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受益终生。鉴于此.本文结合电工基础教学实践。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新的化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因此,新的化学课程体现了启蒙性和基础性,这样,对课程的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逐步达到,但对学习感到"吃不饱"的学生,应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兼顾呢?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注重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力求伸长教学的触角,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为本精品课程评建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重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是现代课程研究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我国高校精品课程评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的综合效益,应以先进的课程评价理论为指导,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精品课程评建理念,加强有助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整合性精品课程建设,并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和管理人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激励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精品课程评建机制。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热词。信谊小学基于校情,紧扣办学理念,以开发"童萌"课程为抓手,引领学校走上内涵特色发展的道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注重课程的有机整合,强化学生参与体验,努力促使校本课程范式由注重能力培养转向文化传承,从而显现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在课程组织上,注重基础性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的深度融合;在课程评价上,由注重学习成果转向关注学习体验,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内化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