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工原理作为化工类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技术基础课,在学生工程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辽宁工业大学实际情况出发,对化工原理从课堂教学、考核方法入手进行改革,将工程素材、工程案例、工程问题引入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谭丹 《华章》2012,(10)
隧道洞门作为桥隧连接工程中隧道与桥梁直接相连或相交的重要部分,在连接隧道与桥梁或隧道与路面路基传递受力、保持边坡稳定性、保证公路通行顺畅无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隧道洞门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隧道的施工质量,间接影响着桥台或路面路基的位移和沉降大小,并最终影响高速公路的运营状况.桥隧连接工程中的隧道施工多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复杂地质下隧道施工技术进行总结探讨对桥隧连接工程的施工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社会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沈阳建筑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学校自身条件设施,在现有教学体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教学模式和实习管理模式四个方面对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改革。旨在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客观的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四创"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交通工程专业教育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系包括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并对各个类别能力进行研究,提出学生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和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在教学培养体系优化方面提出面向交通工程实际,科学设置培养目标;以针对性的工程实践训练与互动反馈机制相结合为主要培养方法,达到交通工程人才能力培养与交通工程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隧道工程是隧道及岩土工程方向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为保证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建设及人才培养能适应新形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就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采用的具体措施包括:认知实习、工程实践活动、分组讨论、专题讲座和独立课程设计等手段。通过隧道工程的教学改革,最终旨在培养一批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实验实践技能的隧道工程建设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提出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设想,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了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矿山建设工程》是土木工程(矿井建设)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本专业的特色课程之一。针对当前《矿山建设工程》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工程实际不完全相符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明确课程知识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土木工程专业对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一流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其包括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选拨一流学生;以"科技竞赛"为导向培养一流人才科技创新能力;以"专业竞赛"为平台培养一流人才工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本校轻化工程专业各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情况,提出了在萜类化学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有机结合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们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初步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为目标,通过分析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系统的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现阶段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不足。专业综合训练周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个人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从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进行改革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加强轻化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群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实习基地既是承担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场所,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面对21世纪科学、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如何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建设高质量的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基地群.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质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本科生的秭归教学实习课程,详细阐述了增强学生专业素养、专业思维,锻炼其实际应用能力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方面,需把地层知识作为基本常识、把撰写野外地质调查报告作为基本能力、把滑坡和库岸的常用的防治措施作为基本技能,需培养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工程措施等专业思维,将课程理论和实践工程相结合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当前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现状,指出实践教学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的重要性。依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通过加强师资培养、调整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以及丰富专业实践种类,达到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目的,并切实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改革与开放式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实验教学开放管理的产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开放式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区别。高等学校要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实验教学的开放管理,并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并针对现有高等学校传统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开发能力出发,提出了建设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管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探。根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一种以基础工程训练为基础,在实践环节中增强工程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一批满足社会需求的测控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225-228
为了大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具有自动化专业特色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充分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认证发展趋势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优化了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对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根据毕业要求深度,提出了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工程认证能力培养方法,切实加强了实践环节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职汽车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成为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然而目前中职汽车工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分析了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价值导向,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盐城工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隧道工程》课程讲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隧道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隧道工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基本理论讲授与先修课程相结合,实行模块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程脉络,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行校企合作教学,使学生近距离认识和了解隧道,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便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拓展思路,进行新的实践探索,解决《隧道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为我们的隧道设计和建设培养更具有适应性和应用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