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界的共识。但许多教师比较关注从心理学、创造教育学的角度去进行探讨,而忽略了对教师本身思维方法的反思、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定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一起,自己“下水”,要求学生识记的自己先识记,要求学生阅读理解的自己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写作的自己先写作。  相似文献   

2.
改变教师的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要完成“教会学生思维”这一教育使命,首当其冲的是教师自己要成为一名善于思维的教师。教师可以通过自传,或通过学生、同事和文献等反思视角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主动改变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及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头脑中的“内隐理论”。  相似文献   

3.
化学学科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是核心。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和学两个方面。学是教的基础,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种主体作用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着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变“学会”为“会学”,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其中关于“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让“思维体操”贯穿于数学课堂始末。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刘晶 《甘肃教育》2011,(2):58-58
杨初春,这位被誉为“中国快速作文之父”的特级教师在提到自己的“快速作文教学的原理”时说到:“快速作文教学法实际上是一项开发学生思维和写作潜能的系统工程。基本原理是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的完美结合,其核心是思维强化训练。”因此,快速作文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杠杆,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皮亚杰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问题——即“皮亚杰式提问”——来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皮亚杰式提问”分为探究性问题、假设性问题、归类性问题和逻辑性问题四种类型。这一提问方式强调为学生创设自己学习和发现的环境,有助于产生思考时的非平衡状态,激活学生思维,因此在国外教育界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看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闪现出人文性的火花。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体验过程中的奇特思维,教师不要轻易加以否定,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和“天无边无际,大得很”两个关键句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产生了超越文本的不同见解,出现了思维的偏差。是及时刹车,把他们尽早引入“正轨”,还是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镨”处,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我将错就错.巧设错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辩论,拓展体验,超越文本,又回归文本,领悟文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刘云 《教师》2010,(11):36-36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体验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观察、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形成数学独特的理性思维,发展认识世界的能力。在这样的改革理念下,教师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应该如何看待“教师主导”和“学生中心”这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思维”,这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告诉学生,自己要动脑筋学习,用心学习,同时也告诉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若干活动的“支点”.本着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石灰石的利用”这一内容时,笔者尝试着作了许多思考和努力,学生也有了出乎我意料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以“讲好流传千年的故事”为任务情境,带领学生借助人物关系图和赛马对阵图,用自己的话讲清楚这个经典故事。2.以“探询孙膑的思维密码”为任务情境,带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议身份”“议赛马”“议规则”“议思维”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以“用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为任务情境,帮助班级提升运动会团体总分,实现思维的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11.
作文难教,这是语文教师的共同体验;作文难写,这是学生作文的共同心声。我从近几年的写作和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入境思维方法对指导学生写记叙文是行之有效的。  何为“入境思维”?所谓“入境思维”,就是作文时,作者在审题的基础上,根据命题的内容,将自己的思维引入所写的情境中去,进行丰富的想象,有顺序地组织材料,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完美的、活生生的画面。  入境思维的步骤怎样安排呢?  首先,谨慎审题。要弄清楚写什么样的人,记什么样的事。  第二,认真构思。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开始闭目静思,排除自己头…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做到“三符合”,力求达到“三性”,处理好“三异”,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动”起来,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质疑,学生自己求索,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郑华仙 《小学校长》2006,(6):18-18,9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导”在先,学生的“写”在后,这样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循着教师定下的框框写作,自己不动脑筋,教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写,因而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甚至出现雷同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这是先“导”后“写”的作文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课堂上,时有出现老师讲授内容太多、时间太长甚至拖堂的现象,给学生留下总是讲不完的感觉。而学生呢?想思考,没时间,只能被动接受。这成了老师与学生抢时间,还是没有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惰性,思维的密度、深度就难以达到。这将阻碍学生的后续发展。我们应该从思维的角度为课堂“瘦身”,老师尽量精讲,把精力放在课堂思路的关键环节、重点问题和思维难点上,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内化,变“接受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建构进自己的经验系统。形成“活”的、具有“再生性”的知识,最终在省时省力与增效增率之间找到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朱红霖 《数学教学》2013,(10):18-22,45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其中由“教会学生”向“教学生会学”就是实现这一模式转变的具体行为之一.而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优化学习思维的过程又是会学习的重要内涵之一.那么什么前提下,我们要反思?我们如何进行反思?反思之后如何优化我们的思维?笔者就教学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积极倡导素养导向,将语文课程定位于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而教,同时把“语文核心素养”划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四个核心维度。[1]对于语文课程教学而言,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了语文的不同方面,教师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以深度学习的方式,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这首古典七言绝句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从四大维度入手,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王纲 《湖北教育》2004,(1):47-47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自己预设的思维轨道,学生被动地沿着教师的思维走向思考问题。特别是毕业班,一些教师手中攥着“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不放,不厌其烦地讲述那些所谓的知识点。一个“之”字,从词性到意义到用法,旁征引博,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批改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最近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作了一点改进。即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不是简单地画上一个“×”,而改用“?”,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一看到作业中的“×”,往往会产生暂时的思维抑制,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兴奋。学生改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相对降低,这就相当于在学生改措的“道路”上亮了一下“黄灯”。如果将“×”变为“?”,学生的大脑思维中就会产生若干个“为什么”。这…  相似文献   

19.
活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综合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突出“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实践性、非学科性”五大课程特点。一、倡导“自主性”,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活动课教学要彻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一人堂”的陈旧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自主、主动地去探索,去认识某一个对自己来说尚属“新事物”的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活动课的…  相似文献   

20.
段美玉 《湖南教育》2002,(16):27-27
北宋欧阳修说过:“作文之初,意欲奔驰。”如果教师忽视学生“意”的奔驰,作文时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划定写作素材,规定写作方法,看似“苦练基本功”,结果却不利于学生放开手脚,其思维受到束缚,立意自然“奔驰”不起来。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关是让学生放开思维,寻求“意”的驰。只要教师有心,不论课内还是外,都能找到让学生的思维放开驰的天地。以课内为例,我教完将相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中一个故事进行改编,体裁、情、语言都不作具体要求,让大家体自己的个性,结果大家兴致很高,出了一批立意很有特色的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