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中国新闻工作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惨遭杀害。消息传来,举世震惊。 美国政客指使美国大兵滥杀无辜,其霸权主义的嘴脸暴露无遗,他们的逻辑是:谁反对使用武力,就用武力对付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美国导演的践踏人权的丑剧中,他们的文武之道倒是运用得十分默契,特别是美式的新闻自由,与美制导弹交替发挥作用,大有用硬、软两把刀子封杀尽天下的势头,这种霸道气实在让人气愤难平! 由少数寡头把持的美国新闻界,通过这次的充分表演.把自己钉在了“帮凶”的耻辱柱  相似文献   

2.
张秋玲  杨锦 《青年记者》2012,(18):102-103
受美国三立国际集团的邀请,笔者近期到美国参加了类型化广播和节目制作的专项培训.其间,接受了Jennife Brand公司总裁詹妮弗·布兰德关于美国广播的现状、管理模式、法律法规等内容的面授课程,访问了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的20多家类型化电台.此次美国之行,笔者对于美国电台的运作感受是直观的、震撼的,思考也是充分的、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的定位和选题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朔 《编辑之友》2002,(1):17-21
2001年初,我从美国学习回来.有记者采访我,问中国期刊产业什么时候能达到美国期刊产业的水准.现在,我们整个期刊的经营额,从广告这个角度来讲,大概相当于美国几十分之一.我们经营收入最多的期刊一年的收入只有二三亿人民币,美国则是超过10亿美金的收入,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4.
龙应台 《出版参考》2005,(35):21-22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全球化"第一次发生"戒心"是在一九七五年刚到美国时.在台湾读大学时,教英语的美国教师会要求每一个学生选一个英文名字,因为她可记不得几十个中文名字.于是一整班的学生都变成了Dick,Tom,Harry;我的名字叫"Shirley".到了美国,我开始教美国学生英文写作.面对二三十个美国学生,很难记得谁是谁,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把人名和脸相配起来,认得了.于是我回想,为什么教我的老师没坐下来花时间,把我们的中文名字记住,反而让五十个人都为她的方便而改名呢?  相似文献   

5.
感受中国的地位与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家都会感觉到中国崛起的影响 吴建民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我就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去了联合国工作.那时到美国的超市去看,真是羡慕的不得了,当时我想中国人哪一天才能发展到这种程度,我这辈子怕是看不着了.那年我32岁.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前后工作了十年,第一次是1971年到1977年,那时在美国根本看不到中国货.  相似文献   

6.
蔡玲  王岚 《档案与史学》2014,(12):43-45
考进胡佛研究所 1949年,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格局下,我随父亲迁往台湾.读高中时,又跟随家人去日本的东京读书. 高中毕业时,我要求父亲让我去美国读大学.父亲说:好,我托朋友去找于彬主教,代你和妹妹两人申请奖学金.由于我的功课优秀,运气也很好,不久就顺利获得了奖学金,我和妹妹整装奔赴美国了.1950年代的中国旅美学生,在美国任何一个大学里都少得可以用手指头点出来的,多数还是从台湾或者香港去的留学生.自费的学生少,大多数是申请到了奖学金.  相似文献   

7.
我于1959年初到美国,在未去美国之前,我曾和香港一些报纸的主持人谈过,到美国之后,如果能站得住脚,就写一些通讯,寄回香港的报纸发表.到美之后,中央社前驻华盛顿主任、我的旧同学庐祺新兄替我弄到一张临时的进入白宫出席总统新闻记者招待会的证件.当天是艾森豪威尔总统接见记者,由于我拿的是临时出席证,办事人不知我是何方神圣,就让我坐在第二排,这个安排很好,如果不是坐在第二排.外国记者一般身材比我高大,他们站起来抢着发问,我就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感觉了.  相似文献   

8.
写作拾萃     
《视听界》1990,(5)
“充分利用你的眼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说得好:“我——一个双目失明的瞎子——只能提醒那些能看见的人注意一点,……充分地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当你明天将会突然变瞎,什么也看不见,永远再也看不见。”“假如我能看见的话(那怕只有三天),我要把  相似文献   

9.
中国阅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有目共睹,无需我在此赘言.因为身在美国访问,使我最近有机会翻阅了美国学界的几本有关阅读学的刊物,我想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并进而谈一下我对当下中国阅读学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狂轰滥炸,悍然袭击民用设施和电台、电视台。5月8日又对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了野蛮袭击,造成我使馆被毁,三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幸遇难。这一严重事件,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遭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新闻媒体迅速、全面的谴责和声讨。然而,一贯标榜“新闻自由”的美国主流媒体,却反应迟缓,力隐瞒事实真相,封锁真理声音,而且公开为侵略暴行辩护,充分暴露了美国所谓“新闻自由”的虚伪本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深思。 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进一步谴责以美国为首北约的侵略行径的同时,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励全省人民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重任,做到:  相似文献   

11.
正如历任美国总统一样,富兰克林·罗斯福早就清楚地认识到:新闻出版一旦被驯服并控制在手,将是一种威力无穷的统治工具.他与新闻界12年的关系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确实是曾经当过美国总统的“最优秀的新闻记者”,一位“最伟大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2.
张昀韬 《出版参考》2015,(17):21-22
2015年5月,美国BEA书展之前,中国出版集团组织集团旗下的20位数字和版权工作者,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数字出版和海外版权培训.邀请美国大型大众出版公司、教材出版公司的专业人士,以及专业数字出版公司、营销公司的专业人士,讲授美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和操作经验.在美国培训之前,我虽然常常听到和数字出版相关的新闻,却很少主动关注数字出版.天天出版社与亚马逊从2014年开始合作,亚马逊要求我们提供什么,就简单地提供什么,除了负责数字出版的那一位同事,其他人几乎不曾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美国培训两周的课程,改变了我之前对于数字出版的许多看法,我开始认真地思考,儿童图书的数字出版和版权,有什么样可跟进的广大空间摆在眼前.  相似文献   

13.
指出作为美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图书馆对东亚学术研究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美国东亚图书馆的起源、馆藏规模、联盟组织、服务方式和内容变革等方面简述美国东亚图书馆事业的最新发展状况;认为如何充分应用新技术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是美国东亚图书馆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我作为一名访问学者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理工学院访问学习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上午我主要是在外语系听课,下午在图书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此使我有机会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有了亲身感受,同时也使我认识了一位美籍华人图书馆馆长杨肇英博士及其夫人孔渝芳女士.令我敬佩的不但是他们的那种敬业精神,而且还有他们的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彭玉 《档案时空》2015,(10):24-25
我有幸作为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第八届中青年档案工作者档案业务培训团的成员,5月10日从北京启程,开始了为期21天的美国档案业务培训之行.在美期间,我们主要在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和美国国家档案馆进行了学习、研讨,期间还参观了福特汽车博物馆、福特总统图书馆等美国不同类型的档案机构.赴美时间虽然不长,美国和中国在国情、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美国档案同行们的敬业、开放、创新、务实,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图片社交平台迅猛崛起,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Instagram、Pinterest 和Flickr.早在2014年,Facebook 就以高达10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Instagram,估值一路飙升并成为全球图片社交平台的领军者,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图片社交平台的广阔发展前景.相比于美国,我国图片社交平台的研发与发展相对落后,相关研究和建设也较为滞后.研究美国图片社交平台的发展特色,可以为国内同类产品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关于报纸设计,自20世纪初就开始受到重视.所谓重新设计,是相对于以前的设计而言.对视觉性要素和娱乐性要素的关注和强调,从形式到内容都在改变着美国报人们的新闻理念,从美国报纸重新设计的具体运作来看,基于视觉与娱乐之上,还有两个要素得到特别强调并在设计中得到竭力体现:一个是对读者阅读时间的充分尊重,另一个是报纸与网络的融合.这两个新的版面"元素",也正体现出美国报纸重新设计的两个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一 刚到美国几个月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在异国生存的艰难.她只得求助于基金会.1956年2月13日这一天,她填写了一份申请书,是寄给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其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公共图书馆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发展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美国19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从史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梳理美国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发展状况,认为美国公共图书馆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公众健康信息服务与其社会历史使命交织在一起、重视与各机构的合作以及充分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开展服务,以期给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直争取记者权利的人,我特别关心美国的总统选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候选人如何使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吸引民众的注意力.特朗普的选战策略特别令我对世界记者的安全感到担忧.请让我解释一下其中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