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病了。他们卧床不起.情绪沮丧.甚至崩溃和自杀。他们需要依靠安眠药、镇静剂和抗抑郁药来抵御这个悄然袭来的“灰色杀手”。“这就是”21世纪最流行的情绪疾病”——抑郁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接触过许多自称有悲观情绪的人。他们说,如果他们预测某件事情的结果将很糟糕,那他们的预测往往最终会变成事实。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喜欢预测结果的人,其寿命往往不长,因为,消极的预测往往带给他们很重的精神负担,长期处于这种精神负担之下,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就会降低,患病的几率就会增加。请记住,思想会影响人们身体的每个细胞。 若想有效消除焦虑情绪,你必须学会杀死“蚂蚁”,把那些使你产生焦虑情绪的思维“赶跑”。  相似文献   

3.
声音     
《网络传播》2007,(11):15-15
“网上骂人和群起的暴力事件有着共同的缘由。他们的拳头胜过他们的头脑。”——经济学家 茅于轼 这些“网骂”们多半是文化比较低,心中有强烈的不满情绪,但又说不出理由来,所以就挑出最恶毒的话来表达。他们不一定都是针对博主,而是借机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种爆发式的情绪如果广泛存在、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本来有真相,“戏精”多了,就没有真相了——这是后真相时代人们对嘈杂舆论场的无奈感慨.“戏精”是自媒体时代公共事件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他们把舆论场当成了自我表演操纵大众情绪的剧场,深谙吃瓜群众的弱点和劣根性,知道“看热闹不嫌事大”是媒体天性,无视事实和真相,站在自己的立场在事实之外编戏、演戏、加戏,控制和带动舆论的节奏.他们知道,通过自媒体获得话语权的草根大众对于昔日掌握话语权的传统精英有一种强烈的逆反情绪,反抗自己被代表、被表达、被形塑.“戏精”们便利用这种心理,把自己塑造成新的舆论主角.  相似文献   

5.
从农业社会的视角来看,心理学家基本可以归入“吃饱了撑的”之列.比如,有一种研究,叫做“工作情绪枯竭研究”.研究者还是大名鼎鼎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读了他们的“病症简介”,老高发现了问题:这种病,和传统媒体人很契合呀!心塞.  相似文献   

6.
当了多年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的杨瑛,一提到透明度,就想起了“铁幕”“竹幕”的说法。她说:过去西方资产阶级使用这些词,固然包含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敌对情绪;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闭关锁国,讳莫如深,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今天,在经历了十三大这样开放度很大的政治事件以后,连那些惯用“铁幕”  相似文献   

7.
《晋书·王沉传》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这里讲的“舆人之论”,就是指百姓的意见。舆论不是任何个人的思想情绪,个人情绪形不成舆论。舆论是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地位基本相近的人对近期发生的、为他们共同关心的某一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或某一事态所持的大体相近的看法。舆论虽不是行政力量,有时却可以产生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初使用“舆论监督”这个概念的是列宁。  相似文献   

8.
刘洪  王蓓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3,(6):105-107,111
依据心理学的理论,人类的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愤怒、悲伤、恐惧四种。但人的内心世界纷繁而复杂,往往是多种情绪,或者以一种情绪为主、其他情绪为辅的综合表现。同样关于情绪,祖国医学表述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并纳入病因学范畴,认为”七情”太过和不足都有可能致病。中医”七情”虽未明确指出“基本情志”的概念,但与四种基本情绪相比,除忧、思不同外,其余几近一致,可见”七情”体现了中医学对基本情绪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史石吏磊  傅鹏 《今传媒》2023,(11):62-65
数字时代,短视频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产生了一定影响,观看推广类短视频会让大学生产生一定的购买欲望,从而使他们陷入“消费异化”的境地。本文基于斯麦兹“受众商品论”理论,通过分析111份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短视频内容、主播本身和自身情绪等多方面影响。笔者由此提出要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从多方面对他们加以合理引导,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0.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21,(4):127-127
舆论引导最终引导的对象,就是“舆情”。这个舆情,有客观成分,比如某些热点的聚集、突发,也有主观成分,就是受众的情绪问题。忽然之间想到这个问题:舆情,会传染吗?舆情,就是“舆论情况”或者“舆论情势”。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意愿。既然和“意愿”有关,毫无疑问,它也会和“情绪”产生关联。从这个角度而言,把舆情的“情”部分理解为“情绪”,也无不可。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推动着全媒体时代到来,这就要求党媒创新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式和手段.近期,众多舆论反转事件印证了“情绪”已经成为舆论引导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议程设置向情绪设置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党媒要提高舆论影响力需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在2018年3月至11月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人民日报》借助“中央厨房”全媒体中心,通过“报网端微”一体化平台,采用营造情绪环境、多角度叙述达到情绪感染、及时提供情绪发泄渠道、引导正向情绪极化等手段,对公众进行情绪引导,实现议程设置到情绪设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回溯英国近现代知名人士有关读书与情绪关系的个人疗愈经验,美国科学专家等对“阅读疗法”的学理认知,以及日本当代国民“治愈”理念的萌生及其“治愈系”出品,呈现了我国海峡两岸学人对“阅读疗法”的接受传承和中国本土化社会实践的成果,认为遴选并推介具有“阅读疗愈”内涵的“书方子”,是当下加强个人情绪管理和心理建设,深耕、拓展和创新全民阅读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而呼吁图书馆在现时代的读者服务工作中应积极开展“情绪疗愈系导读书目”推介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关注的是中国消费者行为中的反美情绪.核心问题是,在何种条件下,美国对华外交政策将会消极地影响到美国品牌.我们将本文的分析放置在“消费民族主义”的概念下,并尝试在北京的大学生中召开焦点团体座谈会,通过他们的视角来研究此问题.研究发现,在中国青年对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负面评价和中国青年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与选择之间存在着微弱关联.不过,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中国青年消费者对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负面情绪,会波及到他们对美国品牌的接纳.而且,当中关发生冲突时,一些美国品牌将会首当其冲地受到反美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雷鸣  李丽 《新闻世界》2009,(11):122-123
媒介和大众文化在全球商业化运作下正在对传统文化环境和传统文化价值观产生冲击,文化“精英主义”对此进行一贯地、深刻地批判,让我们陷入文化的悲观情绪中。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和发展,被认为是“民粹主义”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大众文化流行的影响,以他们所持乐观的态度为基础,在媒介环境下,依赖媒介通过文化融合重塑传统文化价值观是我们提倡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书评作者也与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一样的,各有其“情”(情感)与“理”(理性)。在书评实践中,他们的“情”与“理”也各有其作用。 书评作者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对自己所喜爱的著作,在评论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兴奋愉快的情绪,多方搜集其优点,予以赞扬;反之,对自己所厌恶的著作,在评论时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主观感觉,不由自主地多方挖掘其缺点和问题,予以否定。这种现象的存在正是书评作者的情感活动对书评的影响、制约和支配的结果。书评作者的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为他们撰写书评的内驱力。他们一旦感到某一篇作品能扣动自己的心弦,与之形成共鸣时,就会激动不己,浮想联翩,若不命笔,就不肯罢休。  相似文献   

16.
王立国 《图书馆学刊》2023,(1):20-25+31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流通馆员的情绪劳动也越来越多,需要引起图书馆的重视。运用文献分析、实践总结、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图书馆“硬件”“软件”两个方面总结分析影响公共图书馆流通馆员情绪劳动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从“以读者为中心”“以馆员为中心”的视角,提出公共图书馆流通馆员情绪劳动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文化滋养及心理素质培养的观点,叙述了20世纪初“心理卫生”运动在美国兴起后,对我国有关方面的积极影响,提出学生、家长、教师、图书馆馆员等,应通过阅读情绪、成长、学习、积极心理学等知识,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及“情绪疗愈系导读书目”,倡导学校和公共图书馆在“4·23世界读书日”“5·25心理健康节”及“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节点,做好做实以“书方子”为抓手的阅读疗愈活动,助力有需求读者的情绪抚平、心理卫生保健,并呼吁通过“全民健心”活动的推行,大力促进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35年6月16日,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对于这次会师,毛泽东和张国焘都是非常高兴的。“毛泽东率领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和一些高级军政干部四五十人,立在路旁欢迎我们。我一看见,立即下马,跑过去,和他们拥抱握手。久经患难,至此重逢,情绪之欢欣是难以形容的……”然而,在“拥抱握手”之后不久,张国焘便自恃兵多势强,便要与毛泽东相对抗。  相似文献   

19.
荷兰科学家最新研究指出,人们的嫉妒情绪强烈程度可能与他们的身高有关,身高越矮的人越容易产生嫉妒情绪。 荷兰格罗宁根商学院和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分别让549名来自荷兰和西班牙的男性和女性志愿者回答调查问卷。问卷列出了假想情敌的各项条件,志愿者必须回答他们在哪种条件下产生嫉妒情绪,并记录下嫉妒情绪的强弱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要讲效果的。但新闻怎样才能产生和加强效果,亦即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一定新闻信息才能被人们接受,并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发挥积极作用?仍需继续探讨。 西方早期在传播效果上曾流行“枪弹论”。这种理论认为新闻媒介能够把观念、情绪、认识因素“注射”给受众,而受众会“唯命是从”,报纸发出“纸弹”,受众就会应声而倒。“枪弹论”后来受到许多传播学者的反对。1964年,雷蒙德发表《固执的传播对象》一文,说“传播对象是‘固执的’,他们拒绝倒下。”此外,在西方传播学界与“枪弹论”相对的,还有有限效果论,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