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超 《广东教育》2010,(4):60-60
钱学森,一代科学大师已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却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代表了众多有识之士的焦虑和期盼。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惊世之问,号称"钱学森之问"。因为钱学森的重大影响,"钱学森之问"成为世纪之问,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后来,钱老又痛心疾首地说:"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相似文献   

3.
常旭 《辽宁教育》2012,(22):35-3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钱学森之问"也促使我们从事教育的人对教育做出深刻思考。教育以人为本,人以善为本。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相似文献   

5.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12,(16):110+112
《人民论坛》大学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一年前在深圳"横空出世"的南方科技大学,把回答"钱学森之问"作为立校办学的使命:"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钱学森之问",南科大在回答,其他许多大学也在回答。大学回答"钱学森之问",既要眼睛向外,更要眼睛向内。具体到某所大学,眼睛向外,  相似文献   

6.
【话题引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一疑问。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已驾鹤西去,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如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钱学森先生生前的疑问.这就是"钱学森之问".钱老辞世后,"钱学森之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朔 《上海教育科研》2012,(3):31-34,15
国内学者围绕"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大量讨论。首先,是关于命题本身真伪性之讨论,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实际是"钱学森之陈"的变相表达,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被彻底虚构的伪命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此外,众多学者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钱学森之问"之内涵已远超出"钱学森之陈"之本意,其涉及整个复杂的教育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需重新唤起教育育人之本意,同时需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之问”被人称为是“教育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的关键,不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拷问高等教育“为什么不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自问自答的问,只要回归高等教育的本真,回归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本位,杰出人才就“冒”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争鸣     
主持人言:"钱学森之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敦促我们后人思考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难以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大师人才,大学应如何改革、如何培养人才?时至今日,各类报刊、媒体发表了成千上万篇文章,求解"钱学森之问"。本栏目"探索争鸣"发表的《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指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真谛"。观点很有新意,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科学老人钱学森离我们而去。他生前就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提出诸多疑问,集中表述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时间,引起社会关注,议论纷纷,聚焦于教育弊端和教育改革,甚至有一些教授上书教育行政部门,再次强调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12.
杨静  刘永飞 《考试周刊》2014,(16):167-168
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就是"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反映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命题。本文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蕴含的中国教育问题,最终提出了应对策略,对当前的中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既是关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急迫、艰深命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求解。求解"钱学森之问"必须抓住教育的真谛,使教育切实步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现状,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培养大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4.
伴随"钱学森之问"被高调关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问题引起中国教育界的热议。讨论范围不仅包括大学,也包括中小学。那么,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回答呢?我觉得,杰出人才的培养需要改革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期,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进入新世纪,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又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从"李约瑟之谜"到"钱学森之问",其实质都指向一个问题:创新人才成长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小学数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也许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小学阶段学到的数学知识占一个人的整个知识总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毕竟是基础学科,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相似文献   

17.
<正>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随后,就有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该如何解答我们这里姑且不论,民国时期出了一批"后无来者"的大师却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包括许多国学大师,比如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问题"是复杂性问题;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他有回答;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去培养杰出人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本动力;展望未来,中国要培养大批杰出人才需要六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爱国名士何思源主政山东期间,从民族解放、抵御外辱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义务教育先行、爱国教育贯穿始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重极具时代特色的求生教育思想。进入21世纪,同样作为爱国名士的钱学森,基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考虑,提出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来杰出的人才"的"钱学森之问"。通过何思源的求生教育思想审视钱学森之问,以期为当今求解钱学森之问寻找些许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辛雳 《教育》2012,(9):3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温总理在2005年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发出的问题,也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虽然直指的是高校,但不可否认,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提了60多年,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实施素质教育何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