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上大学,将户口从农村迁到城市,成为国家干部身份曾经是多少农村书生的追求。而如今,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却努力把户口留在村子里,甚至有的还需要同学校作斗争。在网络上也可以发现,经常有考上大学的学生询问,是否要转户口,转出去值得不值得。农村户口,越来越值钱了。  相似文献   

2.
看到这则新闻报道时,我非常激动,因为我就是从吉林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我也有过报道中那些学生的“害怕升入大学”心理。而作为正在读大三的我,结合自家情况和我所了解的吉林农村状况,我能深深体会到“农村学生害怕考上大学”的无奈与悲哀。  相似文献   

3.
李斌 《青年教师》2009,(8):30-31
最近在农村奔走,目睹农村和农村教育之现状,觉得有许多话不吐不快。我曾经以为,农村孩子都应该通过刻苦学习考上大学,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这条天经地义的道路,实际上无法改变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声音     
《福建教育》2008,(3):2
我看到了发展农村教育的成果,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了,或是读了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后,都会给一个家庭、一个村庄带来希望,带来观念上的冲击。农村教育可能很需要我这样的人吧!  相似文献   

5.
“既‘盼’孩子考上大学,又‘怕’孩子考上”,“不念是可惜,念是前途未卜”,“‘因教致贫’已成为横压在农村家长心中的最大难题之一”——看到这些,笔者感到无言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阿丽 《宁夏教育》2006,(1):69-69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不断地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我们却看到,时下仍然有不少农村家庭的家长以“不好好读书,考不上大学,就得回家当农民种地”为由教育鞭策孩子。似乎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就不可以当农民,考不上大学就必须当农民,当农民就不需要知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土地的黄昏     
张柠  倪玮整理 《大学生》2014,(1):108-109
写这本书的动机是:我发现城市孩子不懂得农耕文明,无可厚非。但是,很多考上大学的农村的孩子也不了解农村的文化。细节的描绘或许可以,但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余筑 《学子》2013,(12):54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农村的教育水平却没有同步提高,尤其是对于英语的教学水平,与城市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这使得农村学生的外语水平一开始就和城市的学生处在了不同的层次之中,对于将来的高中学习甚至大学的英语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许多农村的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因为英语水平较差而使得整体成绩水平不高。为了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笔者曾经做了一些关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以  相似文献   

9.
正参加中考那年,我们县城有两所高中:一所是一中,另一所是四中。考上一中意味着接近了大学,考上四中却意味着高中毕业。作为农村的孩子,父母当然希望我"鲤鱼跳龙门"考上大学,所以填报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我当然要报"梁山一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2012,(20):80-80
@刘诗云.我是从中原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如果没有我初中时敬爱的数学老师,没有他不计报酬、不辞辛苦的教导,我不会从村里的初中考入县一中,进而考上大学。还有多少老师难忘!他们各具风格,回顾其经典话语、神态与故事,往往成了同学们聚会时的精彩部分!感谢老师!  相似文献   

11.
正沈阳市教育基金会开展的"助圆学子梦,成长心连心"项目,每年资助当年考上大学的高中生,累积496.6万元,受助学生1653人。自2010年起,每年资助60余名在校高中生,城市学生资助5000元,农村学生资助4000元。"告别近视镜,成长心连心"项目,与沈阳儿少视力动态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为5000余名患近视的同学矫正近视。  相似文献   

12.
选取农户家庭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子女数量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目的与期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多,农村家庭通过教育投资实现子女考上大学以及社会流动的愿望越迫切;子女少的家庭,受现代生育文化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无性别偏好;而子女多的家庭,受传统生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之前,有媒体就报道,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农村生源也占17%左右。农村学生考上好大学日益艰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和热议的话题。目前体制下,各高校录取指标分配到各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部属院校属地招生计划远远大于分配给贫困地区的招生名额,农村地区"寒门"学子升入名校概率减小。因此,国家需要调整招生政策,尤其是要降低部属院  相似文献   

14.
在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下,外导向型精英化农村学校教育不仅使农村少数精英人才流向城市,也造成了大部分农村人口走出乡土社会,进入城市务工生活,致使乡村社会治理和发展的人力资源短缺。以城市为导向的农村学校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生活的实际,未能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此外,农村教育也在破坏和消解着乡土社会生态环境。这一切都造成了乡村治理和发展的困境。农村教育惟有与乡土社会有机融合,以农村社会发展为导向,与地方自我治理相结合,方是解决乡村基层治理与发展困境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5.
在一所山村小学,有一个班的学生,后来全都考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职业学校也面临着转制发展的问题。广西灵山县职业中专在20世纪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面临困境时,以"解决就业、开展勤工助学、改革教育教学"为着力点,走出了一条农村职业学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与林志坚是认识了20多年的广东民族学院的校友. 林志坚的经历可谓丰富.上大学前他就担任过农村大队文书、公社企业办干事,参加过县路线教育工作队,"文革"后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历任多职,现为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正从去年9月到现在,每个应届毕业生都面临着抉择。有人选择出国深造,有人在国内读研,当然,更的多人,奔走在各个招聘会之间,为求职奔波。选择工作地点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是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发展,还是回家乡就业,这是所有选择就业的毕业生的头号难题。他们为何选择大城市?很多毕业生,特别是在北上广以及一些省会城市读书的学生,他们毕业时愿意留在读书的城市,不再回家乡。究其原因,无非是大城市工作机会多,薪水高。而更重要的,是面子问题。特别是对于很多本身农村、县城考上城里大学的孩子而言,他们认为考上大学就是跳出"小地方"的机会,即使在大城市混不好,再回家找工作也没有面子,不如就留在城市,哪怕工作不那么理想,甚至出现很多"咬着牙硬撑"的蚁族。象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村里对毕业生  相似文献   

19.
今年,宁南山区喜讯频传,父老乡亲奔走相告:自己在银川读书的孩子考上满意的大学了!宁夏六盘山中学的1008名考生,745人考上了大学!乡亲们说,要不是区里在银川建了专门招收南部贫困山区孩子的学校,让他们走出山大沟深、信息闭塞的西海固,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常有"乡土化"和"城市化"两种模式之争,而事实上两种模式都存在问题。走出困境,必须跨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建立一种多元的农村教育理念,追求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